911事件6周年 和平之路仍遙遠

2007-09-14 10:54:0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一轉眼,911事件已經6周年了。不管布希總統的伊拉克戰爭政策如何不受歡迎,但沒有人會否認,6年前恐怖分子對紐約世貿大廈的攻擊,改變了美國,也改變了世界。調查顯示,80%以上的美國人把911視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歷史事實,而全球各國也已經把反恐怖主義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首要任務,連一向以國家控制最為嚴密的北京,也承認恐怖攻擊將是明年北京奧運的最大威脅。由此可見,從911事件開始,將恐怖主義定位成全球文明的敵人,原則上並沒有太大的錯。
 
不過,在911事件6周年的時候,有1個現象是值得人們深思的,那就是反恐最為嚴厲的美國總統布希,越來越被視為是散布「國家恐怖主義」的罪魁禍首,遭到了許多人的抨擊;而國際輿情對911恐怖攻擊的「最大設計師」賓拉丹的憤怒,則已經大幅消退,賓拉丹的錄影講話,竟然成了911事件6周年紀念的「主角」,他對劫機者的讚揚和呼籲阿拉伯激進青年成為殉道者的資訊,成為各大傳媒的頭條。這到底說明了什麼?
 
或許有人說,這充分說明了布希主導的反恐戰爭,尤其是將美國和國際聯軍陷入泥沼的伊拉克戰爭,從一開始就是方向錯誤的,以至於讓美國在進入阿富汗之後,沒有能夠乘勝追擊,將凱達組織和賓拉丹一網打盡,這就是賓拉丹在6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向美國示威,向華盛頓示威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見,問題不在賓拉丹,而在布希。
 
或許有人說,這充分說明,今天的人類是健忘的,也是相對主義的,911事件爆發的時候,全球目睹紐約的悲劇,連對美國極度討厭,甚至有對抗情結的中國人和俄羅斯人,也沈浸在「今夜成為美國人」的悲痛激情中,但時過境遷,人們早已經淡忘那過去的一幕,在今天許多人的眼裡,賓拉丹也就從十惡不赦的恐怖主義頭子,搖身一變成為同布希捉迷藏的「演員」,時不時出來登一下場,讓人覺得好玩。
 
或許也有人說,這充分說明,911恐怖襲擊的成功,是許多偶然因素促成的,包括美國政府的疏忽在內,6年來美國和其他各國加強防範,就再也沒有類似的事件發生,美國本土也十分安全,甚至有60%美國人認為現在比911事件發生前更為安全,賓拉丹再鬧,也是無濟於事,因此,只要美國軍隊撤出伊拉克,乃至撤出中東,事情就會變得更好,賓拉丹也就失去呼籲殉道聖戰的藉口。
 
其實,紀念911事件6周年,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不應該只是布希和賓拉丹這兩個對手的命運,更應該充分地去認識恐怖主義與文明衝突的內在聯繫,去瞭解全球化發展與貧富差距擴大的危機所在與因應辦法,去探索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彼此對話寬容的可能途徑,去建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和平共存,以色列與中東伊斯蘭教世界和平共存的永久基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要布希總統放棄戰爭的威嚇,放棄美國認為得以維持其本土安全和世界戰略利益的龐大武力,是不可能的;同樣,要賓拉丹和凱達組織放下屠刀,也是不可能的。說穿了,在現實政治的層面,到底誰應該先放下武力,恐怕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弔詭與無解。
 
911事件6周年了,誰應該為死難者負起最後的責任,也還是1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同樣,美國的調查還證明,美國人對共和黨與民主黨誰能領導反恐取得最後勝利,也是意見分歧。由此可見,911事件發生的瞬間,世界好像有了最大的共識,那就是反恐,但6年過去後,世界又變得複雜和多元,也越來越不確定誰是誰非,這可能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不過,有1點還是可以肯定的,911事件發生後,全世界對和平與生命的珍貴,有了更深的體驗。從這1點上看,布希迷信戰爭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手段值得商榷,他已在為其伊拉克戰爭的政策不斷付出政治上的代價;但賓拉丹無視平民的生命,鼓吹所謂的殉道,則更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因為歷史證明,以暴易暴,從來就沒有好的結果。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