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泰國木薯貿易公會部長乃堅在「木薯市場挑戰機遇」座談會上說,目前市場前景明朗,歐盟作為泰國重要貿易伙伴市場需求巨大,平均每4年簽署1次進口合同,是泰國木薯製品穩定的出口目的地。對於中國市場,原進口量僅約10萬噸,而最近幾個月來,中國向泰國簽下共390萬噸訂單,並根據自由貿易協定(FTA),將關稅由3%減至0%,使得泰國躍升為全球第1大木薯輸出國,出口份額占全球85%。在國外訂單不斷進入情況下,預測可在談判中獲得較佳的出口價格,由於歐盟遇到旱災威脅,農作物收成不佳,因此在未來1段時間內還需向泰國進口。
乃堅還說,國內木薯需求呈現上升趨勢,主要用於生產乙醇發展替代能源,計畫未來取代50%的石油進口。目前替代能源業投資增加,官方登記在冊的乙醇生產工廠共45家,已有25家正式投產,預計2010年木薯年需求量達3,700萬噸。
農合社經濟研究處負責人納麗腊指出,木薯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每年出口創匯400億銖。全國約200萬人口從事木薯種植加工業,是農民主要收入來源。在全球利用農作物生產替代能源潮流下,木薯粉、乙醇生產等木薯需求量巨大,未來可能會發生供不應求情況。
農合社部長顧問節倫實表示,國外對泰國木薯製品需求處於高水平,如歐盟與中國每年從泰國進口逾100萬噸,與多年前相比,每年僅10萬噸左右。每公斤價格2銖,屬於較好價格水平,不需政府採用保護價政策,但應考慮如何提高產量,把每萊產量由3.7噸提為5噸,以滿足市場增長的需求,同時降低生產成本特別是出口成本。
乃堅還說,國內木薯需求呈現上升趨勢,主要用於生產乙醇發展替代能源,計畫未來取代50%的石油進口。目前替代能源業投資增加,官方登記在冊的乙醇生產工廠共45家,已有25家正式投產,預計2010年木薯年需求量達3,700萬噸。
農合社經濟研究處負責人納麗腊指出,木薯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每年出口創匯400億銖。全國約200萬人口從事木薯種植加工業,是農民主要收入來源。在全球利用農作物生產替代能源潮流下,木薯粉、乙醇生產等木薯需求量巨大,未來可能會發生供不應求情況。
農合社部長顧問節倫實表示,國外對泰國木薯製品需求處於高水平,如歐盟與中國每年從泰國進口逾100萬噸,與多年前相比,每年僅10萬噸左右。每公斤價格2銖,屬於較好價格水平,不需政府採用保護價政策,但應考慮如何提高產量,把每萊產量由3.7噸提為5噸,以滿足市場增長的需求,同時降低生產成本特別是出口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