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最近列強在亞洲的軍演頻繁,除了美日在關島海域的聯合軍演,美日澳洲在印度洋海域亦有聯合軍演,而稍早以中國、俄羅斯為首的上海合作組織亦有規模頗大的軍演。受到各方注意的是上合組織在俄羅斯南部的軍事演習,除了有6000名部隊參加,亦有精銳武器的展示,雖以反恐為名,卻有示威之實,目的是抗衡以美英為首的北約組織。
北約組織是以美國為主,全球最為龐大兼最具實力的軍事結盟,在冷戰時期,唯一能與之抗衡的是蘇聯領導的華沙公約,其涵蓋面極廣,包括東歐諸國,動員力極強,有最先進的武器,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軍事設施已分拆,軍隊組織亦分散,前華沙公約成員更投向美國與西歐。普亭上台以後,很難與美國對著幹。最近美國在歐洲的導彈,竟然彈頭對著俄羅斯。
在冷戰時代,不只有美蘇對抗,還有中蘇之爭,到了今天,美俄分歧雖存在,但中俄結盟已出現,且這類的結盟,已逐漸擴張,演變為2加4的上海合作組織,加入了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與吉爾吉斯4個中亞國家,是中俄兩國刻意拉攏中亞諸國,一方面防止美國勢力繼續向東擴展,二方面凝聚中亞的實力,和北約組織抗衡。
在上世紀末期,俄國的下沉,與中國的冒起,形成1個對比,而下沉的速度,竟然超出想像,至於冒起的程度,依然不足和美國對著幹。到了21世紀,俄國雖然再次浮起,但已遠遠比不上昔日的蘇聯,因此需要拉住急速崛起的中國,作為夥伴,亦拉入中亞4國,作為附和。
然而,冷眼觀察最近上合組織的軍事演習,其規模只及華沙公約1次中型的軍事演習;此外,上合組織更無法和華沙公約比較,一方面是實力的差別,二方面是領導的分散,由後者的單一變成前者的雙重,而俄國加上中國更形成凝聚力與統一性的差異。
但一場阿富汗戰爭,卻把上合組織中的3國,捲入歐美的勢力範圍,這無疑是利誘的結果。烏茲別克雖然拒絕設立美軍基地,但境內仍存在著1個德軍基地,作為派駐阿富汗德軍的後援。法軍仍在塔吉克1機場駐軍,參與對付神學士的行動,至於吉爾吉斯,則表明在可見未來,仍會保留其首府附近的美軍基地。無可否認,歐美的軍事勢力,已滲入上合組織的成員國家。
事實上,中俄兩國仍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普亭很希望上合組織,會發展成為1個軍事同盟,軍事上向美國示威,並拉美國的大敵伊朗,以觀察員身分加入上合組織,中國卻不以為然,只希望這個組織成為一種利益結盟,對伊朗的加入表示不滿。普亭利用這次的軍事演習,來增加其國際威望與國內民望,並即時宣告,軍方已恢復前蘇聯做法,定期派出可攜核彈的戰略轟炸機作長程巡邏。胡錦濤只希望增加其國際聲望,視上合組織的外交軍事合作為建構和諧地區的歷史性任務。兩人共同的關注點,只是防範分離主義與恐怖活動,但2005年上合高峰會所發表的聲明,揚言歐美應儘快撤走區內的軍事基地,做得到嗎?
而在現實中,上合6國卻是利益掛帥,哈薩克最近成功爭取將興建從土庫曼輸入天然氣至中國的管道,取道哈薩克,並在美國的支持下,將會向裡海對岸的亞塞拜然出售石油。中國正積極向中亞小國進行1對1的貿易,並企圖繞過俄羅斯,建立暢通無阻的能源走廊。至於俄羅斯,亦計畫沿裡海興建管道,將石油輸往歐洲,中俄兩國無疑都在能源策略上互相制衡。
因此,中俄的戰略安排本質上是一種競爭關係,想要以上合組織的合縱連橫、抗衡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將因內在利益矛盾而大打折扣。
北約組織是以美國為主,全球最為龐大兼最具實力的軍事結盟,在冷戰時期,唯一能與之抗衡的是蘇聯領導的華沙公約,其涵蓋面極廣,包括東歐諸國,動員力極強,有最先進的武器,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軍事設施已分拆,軍隊組織亦分散,前華沙公約成員更投向美國與西歐。普亭上台以後,很難與美國對著幹。最近美國在歐洲的導彈,竟然彈頭對著俄羅斯。
在冷戰時代,不只有美蘇對抗,還有中蘇之爭,到了今天,美俄分歧雖存在,但中俄結盟已出現,且這類的結盟,已逐漸擴張,演變為2加4的上海合作組織,加入了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與吉爾吉斯4個中亞國家,是中俄兩國刻意拉攏中亞諸國,一方面防止美國勢力繼續向東擴展,二方面凝聚中亞的實力,和北約組織抗衡。
在上世紀末期,俄國的下沉,與中國的冒起,形成1個對比,而下沉的速度,竟然超出想像,至於冒起的程度,依然不足和美國對著幹。到了21世紀,俄國雖然再次浮起,但已遠遠比不上昔日的蘇聯,因此需要拉住急速崛起的中國,作為夥伴,亦拉入中亞4國,作為附和。
然而,冷眼觀察最近上合組織的軍事演習,其規模只及華沙公約1次中型的軍事演習;此外,上合組織更無法和華沙公約比較,一方面是實力的差別,二方面是領導的分散,由後者的單一變成前者的雙重,而俄國加上中國更形成凝聚力與統一性的差異。
但一場阿富汗戰爭,卻把上合組織中的3國,捲入歐美的勢力範圍,這無疑是利誘的結果。烏茲別克雖然拒絕設立美軍基地,但境內仍存在著1個德軍基地,作為派駐阿富汗德軍的後援。法軍仍在塔吉克1機場駐軍,參與對付神學士的行動,至於吉爾吉斯,則表明在可見未來,仍會保留其首府附近的美軍基地。無可否認,歐美的軍事勢力,已滲入上合組織的成員國家。
事實上,中俄兩國仍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普亭很希望上合組織,會發展成為1個軍事同盟,軍事上向美國示威,並拉美國的大敵伊朗,以觀察員身分加入上合組織,中國卻不以為然,只希望這個組織成為一種利益結盟,對伊朗的加入表示不滿。普亭利用這次的軍事演習,來增加其國際威望與國內民望,並即時宣告,軍方已恢復前蘇聯做法,定期派出可攜核彈的戰略轟炸機作長程巡邏。胡錦濤只希望增加其國際聲望,視上合組織的外交軍事合作為建構和諧地區的歷史性任務。兩人共同的關注點,只是防範分離主義與恐怖活動,但2005年上合高峰會所發表的聲明,揚言歐美應儘快撤走區內的軍事基地,做得到嗎?
而在現實中,上合6國卻是利益掛帥,哈薩克最近成功爭取將興建從土庫曼輸入天然氣至中國的管道,取道哈薩克,並在美國的支持下,將會向裡海對岸的亞塞拜然出售石油。中國正積極向中亞小國進行1對1的貿易,並企圖繞過俄羅斯,建立暢通無阻的能源走廊。至於俄羅斯,亦計畫沿裡海興建管道,將石油輸往歐洲,中俄兩國無疑都在能源策略上互相制衡。
因此,中俄的戰略安排本質上是一種競爭關係,想要以上合組織的合縱連橫、抗衡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將因內在利益矛盾而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