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問題會爆發1場大戰嗎?

2007-09-21 10:41:3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這幾天,關於伊朗核武的話題所引起的爭論,異常熱鬧。據傳美國已制定突襲伊朗的方案。據西方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目前已擬定了先發制人針對伊朗的「3天閃電作戰計畫」,企圖用極短時間徹底摧毀伊朗的軍事實力。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則於14日在德黑蘭宣稱,美國總統布希及其政府應為伊朗局勢負責,他們在伊拉克的暴行應受到國際法庭審判。
 
與此同時,在以美國副總統錢尼為首的一群好戰派紛紛遊說布希總統,應於離任前在伊朗問題上「有所作為」時,又傳一直努力在對伊朗問題爭取外交解決的國務卿賴斯也已改變立場,準備與錢尼彌合分歧,同意採取軍事行動。就在這時,一方面是布希宣布將於今年底前裁減駐伊拉克美軍,但數量只是在今年年底前先撤出5000人;其所以有這樣的政策,是因為美軍在伊拉克行動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民主黨除了批評撤軍數量極少之外,指出此一宣布毫無新意。而也正在這個時候,華盛頓爆發了萬人反戰遊行示威,要求美政府立即結束伊拉克戰爭,示威者與警察發生衝突,結果有190多人被捕。
 
湊巧在這個時候,在美國擔任主管金融政策的聯準會主席18年後退休的葛林斯班也為伊戰發言,他悲痛地指出,1個人人皆知的事實,伊拉克戰爭大部分是有關石油的,這是政治上令人不安的。他指出,布希總統有能力否決發動這場戰爭,但他放棄了使用總統特有的否決權。葛林斯班的話是很有分量的,他是數十年來在預算政策上最受敬重的聲音,竟也說出了他不同意布希總統的心裡話,其撼動力可想而知,儘管美國國防部長蓋茲連忙站出來駁斥葛老之言,說伊拉克戰爭的動機是需要穩定波斯灣地區,和剷除敵對勢力,不是為了石油,但聽者藐藐,蓋茲的分量哪能與葛老比。
 
法國總理費雍也突於此時來湊熱鬧,警告伊朗的核子危機可能導致戰爭,呼籲歐盟國家聯合對伊朗實施制裁措施,因為伊朗核子危機造成的緊張情勢如今已進入「極端階段」。
 
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艾巴拉迪對法國總理的警告作出反應,他認為這些戰爭理論,是「過於誇張的說法」。
 
針對法國所宣示的立場,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人詢問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有關中國的看法,她輕描談寫說,中方認為,透過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是最佳選擇,符合國際共同利益;中方歷來主張國與國之間互相尊重,通過對話協商,增進互信,縮小分歧,中國不贊成在國際事務中動輒以武力相威脅。
 
事實上,美國也好,法國也好,目前所表現喊打喊殺的姿態,其實只是一種威脅,希望嚇得了伊朗,知難而退,使中東免去核子危機的迷霧,並不是真地就想以戰爭來解決問題。
 
但是,布希生性好勝,周圍又有許多好戰分子,像錢尼、蓋茲之輩,都是一群唯恐天下不亂的傢伙,而像葛林斯班這樣理智清醒的人又很少。即使葛林斯班,在作為布希政府重要1分子時,他也沒法對布希進行勸服,只能眼看他對戰爭不使用否決權而徒感婉惜不已。
 
據美國情報官員說,美軍已有兩種空襲伊朗的方案,一種是只轟炸伊朗的核設施,另一種是在2到3天內攻擊伊朗的所有的重要軍事基地,為此五角大廈已經制定了2000個伊朗的轟炸目標。他們也模擬了伊朗的報復行動,將給美國和世界帶來沉重的打擊。一旦伊朗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將使世界石油價格增長1倍,使美國民生總值將在1個季度內下降160餘億美元,並導致全美100萬人失業。所以,問題是美國是否無可避免必須與伊朗一戰?
 
當然,如果最後無法阻止伊朗擁有核武,中東將從此更多事,更難有太平日子。核戰爆發的可能性也就無可排除,這將是1個大悲劇。
 
我們唯有希望美國作理性考量,更希望伊朗出現真正的民主選舉,能由有理性的領袖執政,著力於促進民生,而不是利用核武進行冒險,只要治國者不迷失道路,不胡說八道,便不會引來害人害己的災難,而造成無可挽救的結局!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