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反敘議員遇刺身亡原委

2007-09-23 12:19:4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東部郊區19日發生汽車炸彈攻擊事件,造成反敘利亞的國會議員格南和另外5人喪生,還有56人在威力強大爆炸中負傷。
 
黎巴嫩國會將於25日選舉總統,選出親敘利亞的現任總統拉郝德的繼任者,而汽車爆炸案不先不後,就發生在這個時候,針對的人物又是反敘利亞的議員格南,這就令人不免把事情與敘利亞聯想在一起了。
 
這件事自然引起世界各國關注,紛紛對爆炸暗殺行為進行譴責,但沒有人明指是敘利亞所為,連敘利亞政府,也通過新聞官員譴責爆炸事件,指稱這一犯罪行徑旨在打擊敘利亞和其他國家為實現黎巴嫩民族和解所作的努力,而敘利亞是一向重視黎巴嫩的統一與穩定的。知道事實真相的人不免感到奇怪,敘利亞對黎巴嫩的所為,一向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如今說得這麼好聽,豈非「賊喊捉賊」的手法?
 
還是埃及外交部長阿布‧蓋特說得比較率直,他指出有人企圖在黎巴嫩新總統選舉前破壞黎巴嫩的穩定,呼籲黎巴嫩各政治派別不要受這一不幸事件的影響,如期舉行新總統選舉。
 
黎巴嫩雖然有許多伊斯蘭教徒,卻不是1個純穆斯林國家,境內的基督教徒也不在少數,這是黎巴嫩今天陷入不幸的重要原因。正是由於宗教對立,黎境內有伊斯蘭教真主黨的恐怖組織,又有組成正式政黨的基督教長槍黨,相互爭奪政權與影響力,各不相讓,爭鬥不已。格南隸屬於前總統賈梅耶領導的基督教政黨長槍黨,而他被炸死的地點,正就是貝魯特東部基督教徒聚居的辛尼菲勒區。
 
黎巴嫩會搞成今天這種「國將不國」的情況,歸根究底,肇禍者是巴解首腦阿拉法特。當年阿拉伯國家聯合圍攻以色列,企圖一舉而撲滅以色列,不料卻在幾天之內大敗。阿拉法特弄得在巴勒斯坦無法找到立足點,只好率領殘部逃到黎巴嫩,在敘軍的支持下,進占黎京貝魯特為巴解總部。從此敘利亞把黎巴嫩視為自己的領土,不但軍隊駐進黎境,並把黎政府掌控在手中,黎巴嫩差不多是等於亡國了。
 
在國際壓力下,阿拉法特不能長期「鵲巢鳩占」,一段時期遷占黎南,取其地理位置接近以色列,便於對以製造恐怖流血事件。期間常有以色列學生巴士遭遇巴解襲擊,死亡狼藉事件,都是阿拉法特的「傑作」。其後以色列實行「以土地換取和平」政策,陸續把西奈半島歸還埃及,又把約旦河西岸歸還約旦,也與阿拉法特有過多次談判協議,終使阿拉法特能夠回到拉馬拉設立總部,黎巴嫩才得以擺脫被侵吞的命運。
 
但敘利亞自此視黎巴嫩為俎上之肉任由宰割,總統、總理幾乎都由敘利亞任命或同意,議員或政治人物有反敘利亞言論或傾向者誅,黎國雖仍有政府,表面獨立,但一切均在敘利亞掌控。年前由於前黎總理哈里里遭暗殺事件,在國際壓力下,敘曾公開作出從黎巴嫩撤軍的行動,但仍緊握黎政壇的控制權不放,黎政壇領導人非親敘不可,不親敘便遭暗殺。除2005年2月14日黎前總理哈里里在貝魯特遭遇汽車炸彈襲擊身亡外,2006年11月前總統賈梅耶的兒子、工業部長皮耶也遭暗殺而亡,還有黎巴嫩親政府派議員瓦利德‧伊杜2007年6月13日在貝魯特西部遭汽車炸彈襲擊而死。這些為維持黎巴嫩獨立而反敘利亞的人物,遭恐怖襲擊而死,敘利亞是推卸不了罪責的!
 
黎巴嫩人民盼望過和平安定的日子,但這種期望是與中東的局勢連在一起的。阿拉法特怕得罪敘利亞、伊朗及一些伊斯蘭教激進組織,總在以巴和談到了臨門一腳的重要時刻,白白放棄實現和平的機會。如今阿拉法特不在世,阿巴斯願意談和,以色列也願意談和,美國國務卿賴斯正在進行以巴恢復和談的努力,據說可能在今年的11月實現以巴和談的重開。最希望以巴和談出現成果的應該是黎巴嫩人了,因為中東一天不太平,黎巴嫩人便不會有好日子過。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