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大都會推行緩和地球暖化活動

2007-09-29 11:30:0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曼谷若干奢華的精品購物場所,日前為緩解全球暖化現象克盡1分力量,已開始朝環保運動移動腳步。將原使用的、無法分解的塑膠購物袋,更換為可予生物降解的環保袋,以聲援減少暖化運動。同時,大都會相關機構也發起類似活動,分化贈送帆布袋、促使機動車輛換用替代能源、發揮能源效能、種植更多樹木等與環保的項目,各在能力所及範圍內,做此對暖和地球暖化有益的事。前述種種,是愛護地球環境的有效活動,各方面也迭有號召,但遺憾的是多以「虎頭蛇尾」收場。這回在國際將暖化議題宣揚得震天價響的時際,換個包裝重新推出,也算是配合時潮的動作,可予鼓勵,只盼各方人士莫再落入以往的覆轍,淪為泛泛的宣傳。
 
在聯合國「跨國氣候變化小組」(IPCC)有計畫按序釋出第4次評估報告的分組重點摘要下,氣候暖化議題由媒體不斷炒熱。再搭配著世界各地異常的氣候現象、天災與生態和往常有了差別等。人人對暖化問題似乎琅琅上口,也似乎熱中於吸收這一波波的訊息,但同時又似乎顯得不知所措。事實上,現階段氣候暖化議題氾濫,對於問題脈絡難以掌握,大家如何不被包山包海的暖化故事所迷惑,也不被排山倒海似的報導所驚嚇,乃是每1位現代人的大挑戰。所以曼谷大都會若干方面在暖化議題下推出種種活動,除了要認真執行,還要繼續以博學廣知的精神,協助一般大眾深入了解氣候暖化議題的真正意涵,找到正確的、與對自己和社會有利的辦法,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揚揚沸沸的暖化議題,若「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來推動,使大家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當也無可厚非。聯合國環境計畫辦公室主任史坦納在解說現階段的全球環境政策時,似乎就是要用暖化議題來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史坦納強調,把氣候變化現象從科學家的問題移轉為環保執行人的問題,再實際變為公眾的問題。鑑於「京都議定書」行將於2012年屆滿,但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不但得不到改善,而且還有每下愈況的憂慮。所以聯合國方面,一方面安排了聯合國內氣候暖化議題高階層會;另一方面又籌謀今(2007)年12月在印尼峇里島召開全球氣候暖化議題大會,共商「京都議定書」期滿後的全球環保大計。果爾,包括曼谷大都會在內的各地以紓解暖化為號召的活動,也可成為挑起大眾注意的1個環節,自有其價值。
 
這次曼谷大都會在紓解暖化現象名下推出的活動,從換用可以生物降解的購物袋、帆布袋,到機動車輛改用生技能源、發揮能源效率、廣植樹木等。都和公眾生活有一定程度的關聯,以往也曾大力推動過,如果能執行成功,於環保或甚至廣義的紓緩地球暖化,當必有所貢獻。問題在於這類活動似頗煩瑣,容易受到忽略,縱有相當耐性也會日久頑生,且又缺乏具體有效的約束力量。所以大聲吶喊時有所聞,檢閱效果則空空如也,若換了1頂為緩解暖化做出貢獻的帽子,可以1項1項的延續不懈,倒也是個好辦法。
 
這次推動緩解暖化活動,在時機上也應和了聯合國方面的號召,也可以算是泰國關心國際社會活動的1項紀錄。正如史坦納所說,將環保、暖化等議題,從科學家的調查研究,透過執行階層的推動,實際進入公眾的生活,庶可在踐履上達到事半功倍的目標。更具體一點說做環保、防暖化,有待於建立觀念,讓公眾知道何者應該做、如何做,鍥而不捨,基礎始可奠立。保護地球,知易行難,趁著氣候異常的刺激,推動新一波的活動,在內容方面可能沒有新花樣。但是問題迫在眉睫,能做多少算多少,畢竟人類世世代代都得在地球上活下去。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