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伊朗核武:6方會談模式行嗎

2007-10-01 10:59:0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第62屆聯合國大會中,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扮演了1個相當引人注目的角色。他在大會內外的言行,證明了他是1個工於嬉笑怒罵的丑角。不過,因為伊朗研製核武的消息一再傳出,世人又不能把他看作哈哈一笑的對象。如何對待伊朗,是當今重大問題之1。
 
阿馬丁加德24日應邀在哥倫比亞大學演講,再度提到第2次大戰期間,希特勒屠殺了600萬猶太人的浩劫,「並不是事實,祇是一種說法,應該繼續討論、研究」。還有「伊朗沒有1個同性戀者」,都暴露了他的偏執無知,罔顧事實。與某些日本政客否認「南京大屠殺」,同樣是心術卑劣,顛倒黑白。
 
哥大校長波林傑在引介主賓的10分鐘致詞中,指斥阿馬丁加德「心胸狹窄、殘酷」,有些人拊掌稱快,也有些人認為校長的致詞,有失待客之禮。很可能是由於哥大這番邀請,引發各方強烈的抗議,波林傑藉此10分鐘發言,為哥大和他自己的立場稍作澄清。
 
比較持平的看法是,美國人珍視的保障言論自由,應該是包括好的、壞的,聽得進去的、和聽不進去的種種言論。哥大既已邀請他登壇演講,校長的「防疫針」似乎是多此一舉,反而被阿馬丁加德得到了反唇相譏的機會。
 
當然,這個口無遮攔的狂士型人物,在哥大、在聯大以及在會見宗教界領袖時,放言無忌,而能廣受注目,不僅因為他1國元首的地位,而是因為伊朗是最有可能擠進「核子俱樂部」的國家。雖然各方情報估計不一,歐洲某些國家判斷伊朗製造核武成功,至少還要10年8年;美國的估計是「為時不遠」;照以色列的說法,伊朗可能馬上就有核子武器,非立予摧毀不可。無論為期遠近,總是1個威脅。
 
因為情報有差別,應採的對策自亦不同。中東國家盛傳美國有意對伊朗動武,先發制人,戰機一觸即發。但華府仍堅持以外交手段為先。布希總統在聯大呼籲經濟制裁,美方寄望世界各大銀行拒絕對伊朗貸款,歐洲金融界反應並不熱烈,其效果至為可疑。
 
美國陷於伊拉克泥淖,進退兩難,目前殊少可能再對伊朗用兵。本來寄望本屆聯大安理會可以拿出更嚴格的制裁辦法,又受阻於中、俄兩個常任理事國,理由是,伊朗有無核武尚未明確,目前對國際並未構成威脅。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阿馬丁加德便在各種場合不斷提出反詰:「美國已經發展了第5代核子武器,而且試爆完成,美國製造的長程洲際飛彈,射程12000公里。究竟是誰威脅和平?」
 
此言雖似巧黠,但美國從未使用核武。作為911驚爆的受害者,美國對於任何違反國際協議、偷偷發展核武的行動,當然特別關切,特別要求防患於未然。阿馬丁加德多年來激烈反美的言辭,加重了美國人對他的反感,和對伊朗的戒懼。
 
華府高層有意推動使北韓就範的6方會談的模式,使伊朗自我約束。但有兩大現實困難,第1、阿馬丁加德在伊朗的權勢,不及北韓金正日。他可以憑反美、反西方、反以色列的宣傳詞令贏得掌聲,但有關軍國大計,包括核武政策,他說了不見得算數。第2、6方會談要6方都願出力。在中東,至今還沒有1個國家熱心出頭,居間排解。
 
美國不願匆促從伊拉克撤兵,原因之1就是不願看到伊朗坐大。伊朗人口6600萬人,常備軍力51萬人,原油貯藏量約900億桶。它不僅從國外引進核武的設備和技術,並且積極支持巴勒斯坦的哈瑪斯和黎巴嫩的真主黨等激進勢力。伊拉克一旦出現權力真空,伊朗勢必乘虛而入,雄霸一方。所以,美國此刻必須急籌對策,6方也好,8方也好,早一天談談再說吧。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