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聯社河內報導,知名的環保團體說,越南方面計畫在中部沿越─寮邊界的兩省,分別設置大型哺乳類珍稀頻危動物保護區,使屬於同族群的野牛、羊、羚、長臂猿等罕見品種,得到妥善保護和照顧。這是繼外電日前傳柬埔寨已在湄公河3角洲設置紅頂鶴保護區後,另1項令人感到振奮的消息。中南半島是當今世上少有的若干「未開墾處女地」之1,相信對於頻危珍稀物種的保護,在環境方面必相當適合。希望前述計畫,經各方專家群策群力,能得以實現,並經營成人類與各型物種間和諧相處的一片典型寶地。
設置珍稀頻危物種保護區的說法,在天然環境上屬亞熱帶的中南半島,無疑是有可供選擇的優勢地位之1。除了湄公河盆地自然水草林木豐盛、氣候濕熱並有相當區隔,更重要的是受到外力破壞的程度還不算嚴重,當地居民多半樂天知命,受「文明汙染」輕,對於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傳統觀念多半深植內心。一旦獲選為保護區,溝通、型塑應不甚困難,在傳遞維護珍稀物種訊息、法則上相信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柬、越分傳設置保護區消息,至少在環境的選擇上不致讓有心人感覺到意外,中南半島在這方面具備的條件甚是可靠。
路透社對於湄公河3角洲設紅頂鶴保護區的消息,於9月15日見報,由柬埔寨環保當局出面說明,該專區面積達2萬英畝,要保護的對象是1.3米高的東薩露絲紅頂鶴。據天然資源保護論者1999年時說,這類罕見的高雅名鶴,世上野生者可能尚不足1000隻。但在柬埔寨茶膠省2個地區所發現的紅頂鶴就有300隻,真是彌足珍貴。難怪環保部長莫馬烈要強調,「我們須要保護這些美麗的物種」。而早在規畫設置此保護區前,環保部已派遣官員前往告知當地農、漁民,不准捕食紅鶴。將來布建完成,還要將原在高棉水塘出沒的若干同類紅鶴移來,由具現代知識的人員專責養護。規畫如此周延,顯然使各方有心人對此紅頂鶴保護區計畫,存著憧憬和期待。
由美聯社報導越南畫地設珍稀哺乳類動物保護區的消息,於9月28日見報,據轉述的環保團體「世界野生物種基金」(WWF)透露,地點選在越南中部清化和廣南兩省。要保護的對象是以往半世紀新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族群珍稀動物。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在安納密締斯山的約250隻森林羚羊,以及目前世界上最頻臨絕種的白頭長臂猿。預定每個保護區有121平方公里,相互鄰近,並將和Bach Ma國家公園連接,使環境更加廣袤。面對這般龐大的內容,需要的人力、物力必然可觀,而物種的聚合管理養護,都非簡單。有待於主事者拿出魄力、悉心任事、通力組合,才有成功的可能。
無論如何,各方對中南半島上出現這般規模的保護區計畫,都會分外關切和佩慰。長久以來,舉世動亂頻然,生靈塗炭,連人類生存都備受威脅,何來餘力想到保護生物。自願之不暇,怎還顧得到珍稀物種頻危,甚至連提出相關議題都會有多餘的感覺。但近數十年兵連禍結的柬、越諸國,在稍得喘息後,就傳出了保護物種的消息,雖然前途多艱,要克服的困難不知凡幾。而在動盪不安與殺伐不斷聲中,有維護物種生存的創意,至少也予人空谷足音的滿足。
尤其近年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嚴重失衡,為「拼經濟」而犧牲環保,搞到地球暖化議題舉世不安,但不把自然生態放在眼裡的行為,到處都是。知名生物科學家珍古德日前還慨乎言之,為經營替代能源而使亞洲、非洲、南美的熱帶雨林,遭到了新1波的浩劫。對比下,中南半島出現珍稀動物保護區計畫不算什麼,但如使之實現,豈不也有特別意義!
設置珍稀頻危物種保護區的說法,在天然環境上屬亞熱帶的中南半島,無疑是有可供選擇的優勢地位之1。除了湄公河盆地自然水草林木豐盛、氣候濕熱並有相當區隔,更重要的是受到外力破壞的程度還不算嚴重,當地居民多半樂天知命,受「文明汙染」輕,對於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傳統觀念多半深植內心。一旦獲選為保護區,溝通、型塑應不甚困難,在傳遞維護珍稀物種訊息、法則上相信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柬、越分傳設置保護區消息,至少在環境的選擇上不致讓有心人感覺到意外,中南半島在這方面具備的條件甚是可靠。
路透社對於湄公河3角洲設紅頂鶴保護區的消息,於9月15日見報,由柬埔寨環保當局出面說明,該專區面積達2萬英畝,要保護的對象是1.3米高的東薩露絲紅頂鶴。據天然資源保護論者1999年時說,這類罕見的高雅名鶴,世上野生者可能尚不足1000隻。但在柬埔寨茶膠省2個地區所發現的紅頂鶴就有300隻,真是彌足珍貴。難怪環保部長莫馬烈要強調,「我們須要保護這些美麗的物種」。而早在規畫設置此保護區前,環保部已派遣官員前往告知當地農、漁民,不准捕食紅鶴。將來布建完成,還要將原在高棉水塘出沒的若干同類紅鶴移來,由具現代知識的人員專責養護。規畫如此周延,顯然使各方有心人對此紅頂鶴保護區計畫,存著憧憬和期待。
由美聯社報導越南畫地設珍稀哺乳類動物保護區的消息,於9月28日見報,據轉述的環保團體「世界野生物種基金」(WWF)透露,地點選在越南中部清化和廣南兩省。要保護的對象是以往半世紀新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族群珍稀動物。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在安納密締斯山的約250隻森林羚羊,以及目前世界上最頻臨絕種的白頭長臂猿。預定每個保護區有121平方公里,相互鄰近,並將和Bach Ma國家公園連接,使環境更加廣袤。面對這般龐大的內容,需要的人力、物力必然可觀,而物種的聚合管理養護,都非簡單。有待於主事者拿出魄力、悉心任事、通力組合,才有成功的可能。
無論如何,各方對中南半島上出現這般規模的保護區計畫,都會分外關切和佩慰。長久以來,舉世動亂頻然,生靈塗炭,連人類生存都備受威脅,何來餘力想到保護生物。自願之不暇,怎還顧得到珍稀物種頻危,甚至連提出相關議題都會有多餘的感覺。但近數十年兵連禍結的柬、越諸國,在稍得喘息後,就傳出了保護物種的消息,雖然前途多艱,要克服的困難不知凡幾。而在動盪不安與殺伐不斷聲中,有維護物種生存的創意,至少也予人空谷足音的滿足。
尤其近年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嚴重失衡,為「拼經濟」而犧牲環保,搞到地球暖化議題舉世不安,但不把自然生態放在眼裡的行為,到處都是。知名生物科學家珍古德日前還慨乎言之,為經營替代能源而使亞洲、非洲、南美的熱帶雨林,遭到了新1波的浩劫。對比下,中南半島出現珍稀動物保護區計畫不算什麼,但如使之實現,豈不也有特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