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對台方針 保持模糊操作空間

2007-10-19 10:18:0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7大正在滬深股市續創新高的大牛市中進行,從主席團秘書處的組成,到胡錦濤首次政治報告,在在可以看出北京對這次會議內容的事先保密真正做到了家,讓那些以中國問題權威自居的海外媒體,手忙腳亂地修正大會召開前的預測,匆忙作出各種新的分析。這也從另1個側面再次證實,北京的部署不會按照海外媒體寫就的「劇本」上演,而海外的消息,也有不小的1部分是中國內部利益集團的有意放風,從目前的會議進程來看,中南海高層在作出人事和方針決策的時候,相當小心地避免陷入「圈套」。不過,從更高的層面來看,無論人事還是胡錦濤的政治報告,都是有軌跡可尋,有邏輯可推,並非如毛澤東時代,「和尚打傘,無法無天」,個人的心血來潮,或者是「神來之筆」,可以改變整個架構、整盤棋,因此,從會議的最初幾天情況來看,可謂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胡錦濤在政治報告中提及的對台方針,也具備這樣的「17大特色」。按理說,台灣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入聯公投的推動,雖然海內外都將其定位成選舉的花招,但是,北京深知,這是陳水扁民進黨以選舉為藉口,企圖在北京2008奧運之前,將台灣的法理台獨往前推關鍵性的1步,因此,海內外都認為胡錦濤會在基本方針的闡述中,提出比較嚴厲的對台方針底線。誰知,胡錦濤在勾畫對台大方針的時候,即沒有使用嚴厲的辭彙,也對入聯公投隻字未提,甚至沒有老調重談,一味強調「一國兩制」和「使用武力」。相反,在重申1個中國的原則下,主張通過協商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1句話,對台方針,顯示出相當明顯的「鴿派」色彩,以至於美國在第1時間就表達歡迎。
  
毫無疑問,從胡錦濤的對台政策闡述中,我們不難看到,這是1個與美國有高度共識的政策宣示。換句話說,這是胡錦濤對外部世界做出的溫和表態,顯示中國的崛起仍然秉持的和平發展的基調,即使在台灣問題上也是如此。與此同時,胡錦濤也給國內民眾吃了1顆定心丸,在2008年北京奧運之前,即使台灣的選舉形勢有驚人的發展,北京也會克制,不會貿然對台動武。事實上,胡錦濤政治報告之後,股市的大幅上升,快速突破6000點大關,印證了民眾的這個心理認同。胡錦濤的對台方針,倒是李克強看出了苗頭,他在評論胡錦濤政治報告的時候,畫龍點睛地指出,這是對世界的1個宣言。光從這1點來看,李克強在17大上更上層樓,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胡錦濤的對台方針,還有幾個重要的關鍵不能不提及。首先,雖然和平協定之說盡顯溫和,但北京堅持1個中國的底線沒有任何鬆動;雖然不促統,但反獨的主軸沒有變化。更為重要的是,胡錦濤明言,台灣的前途,是由2300萬台灣人民和13億中國人民共同決定,這就基本上堵住了台灣任何公投要求改變現狀的可能性。其次,胡錦濤的對台方針,沒有向泛藍和國民黨傾斜,而是向包括陳水扁之後的民進黨在內的所有台灣政黨打開溝通的大門,而底線則是1個中國,它可以是馬英九一貫主張的「92共識,一中各表」,也可以是謝長廷的「憲法一中」等等。再次,北京對台灣的選舉保持絕對的距離,以防被利用,起到反效果。
  
但是,我們必須指出的是,胡錦濤的政策闡述越是講大的方向,其模糊操作的空間就越大,和平統一雖然是主基調,但並不排斥在某種特定的場合斷然啟動反分裂國家法。胡錦濤從以往中共對台宣示的經驗中得出1個教訓,最高領導人說重話並沒有用,因為說多了,而又沒有配套的行動,反而自取其辱。說軟話,示溫和,一方面可以收到海外的好評,一方面在萬一需要行動的時候,也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雖然台灣問題不是17大的主議題,但我們要注意觀察的是,17大代表,尤其是軍方的代表,如何對媒體表態,從中可能會得到胡錦濤報告之外對台政策的有價值的細節。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