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泰銖貶值、政局明朗化、消費呈現復甦、以及公務員加薪等利多,推動今年8月份工業信心指數走升。自7月份的72.7,提高到76。同時今後3個月的信心指數亦出現持續上揚趨勢。
泰國工業院副主席阿里沙透露,通過抽樣調查35類工業中共525個樣本,發現整體信心指數呈現走高傾向。得益於消費開始恢復熱絡、政府採取寬鬆金融政策、大選敲定今年12月23人舉行等,促使國內外的訂單及銷售額,較7月份增加,使現階段及今後3個月的產量仍持續上升。
阿里沙表示,大、中型工業的信心指數提高,受惠於泰幣疲軟、能源成本下降、以及利率低等正面因素。小型工業的信心指數低於7月份,主要是受到原料價格波動影響。
阿里沙指出,導致泰企業失去競爭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成本高漲及泰銖升值問題,由於多種原料價格上漲,而且泰經營者不能有效處理原料價格波動的問題。因此,要拉抬泰國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必須自行提高管制原料價格的能力,且加強工業之間的合作和互動,才能減低來自原料價格方面的風險性。
經營者向政府部門的建議,大部份希望政府能夠看管泰銖匯價,保持穩定性及不要過度堅挺。
泰國工業院副主席阿里沙透露,通過抽樣調查35類工業中共525個樣本,發現整體信心指數呈現走高傾向。得益於消費開始恢復熱絡、政府採取寬鬆金融政策、大選敲定今年12月23人舉行等,促使國內外的訂單及銷售額,較7月份增加,使現階段及今後3個月的產量仍持續上升。
阿里沙表示,大、中型工業的信心指數提高,受惠於泰幣疲軟、能源成本下降、以及利率低等正面因素。小型工業的信心指數低於7月份,主要是受到原料價格波動影響。
阿里沙指出,導致泰企業失去競爭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成本高漲及泰銖升值問題,由於多種原料價格上漲,而且泰經營者不能有效處理原料價格波動的問題。因此,要拉抬泰國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必須自行提高管制原料價格的能力,且加強工業之間的合作和互動,才能減低來自原料價格方面的風險性。
經營者向政府部門的建議,大部份希望政府能夠看管泰銖匯價,保持穩定性及不要過度堅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