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新社西昌24日電】北京時間24日18時0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實施繞月探測工程邁出重要一步。
火箭點火升空24分鐘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成功分離,「嫦娥一號」衛星進入近地點205公里,遠地點5萬零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今後一段時間,「嫦娥一號」在地球軌道上將進行四次變軌,讓衛星不斷加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到達月球引力範圍後,將通過三次近月制動,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繞月球兩極飛行的圓軌道,進行繞月探測飛行。
本次「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將完成「獲取月球全表面三維圖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學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含量和分佈」、「探測月壤特性」、「探測4萬至40萬公里間地月空間環境」等四大科學探測任務。
「嫦娥一號」衛星、「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衛星在成熟的「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基礎上,突破了軌道設計、熱控、測控以及制導等一批關鍵技術;火箭則採用遠距離測發控以及控制系統的系統級冗餘等技術,進行質量可靠性升級。
此次發射是中國「長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航天飛行。
繞月探測工程是中國中長期科技發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擔發射場系統建設,對發射設施設備和技術系統進行了25項適應性改造;測控系統在中國原有航天測控網基礎上,首次引入天文測量手段,並進行國際聯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將調度多個地面測控站和「遠望」號測量船,對衛星進行持續跟蹤與測控;中國科學院有關單位承擔建設地面應用系統,研製出多種探測儀器,將開展衛星探測數據處理、管理應用等科學研究。
實施繞月探測工程,對於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在空間領域的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均具有重要意義。有關負責人在「嫦娥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後表示,中國堅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宗旨,願意本著「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的原則,與世界各國開展航天合作交流。
火箭點火升空24分鐘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成功分離,「嫦娥一號」衛星進入近地點205公里,遠地點5萬零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今後一段時間,「嫦娥一號」在地球軌道上將進行四次變軌,讓衛星不斷加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到達月球引力範圍後,將通過三次近月制動,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繞月球兩極飛行的圓軌道,進行繞月探測飛行。
本次「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將完成「獲取月球全表面三維圖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學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含量和分佈」、「探測月壤特性」、「探測4萬至40萬公里間地月空間環境」等四大科學探測任務。
「嫦娥一號」衛星、「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衛星在成熟的「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基礎上,突破了軌道設計、熱控、測控以及制導等一批關鍵技術;火箭則採用遠距離測發控以及控制系統的系統級冗餘等技術,進行質量可靠性升級。
此次發射是中國「長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航天飛行。
繞月探測工程是中國中長期科技發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擔發射場系統建設,對發射設施設備和技術系統進行了25項適應性改造;測控系統在中國原有航天測控網基礎上,首次引入天文測量手段,並進行國際聯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將調度多個地面測控站和「遠望」號測量船,對衛星進行持續跟蹤與測控;中國科學院有關單位承擔建設地面應用系統,研製出多種探測儀器,將開展衛星探測數據處理、管理應用等科學研究。
實施繞月探測工程,對於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在空間領域的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均具有重要意義。有關負責人在「嫦娥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後表示,中國堅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宗旨,願意本著「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的原則,與世界各國開展航天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