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新社西昌24日電】中國「嫦娥」工程一期即繞月探測工程的首次飛行任務研製和建設經費共為14億元人民幣,工程由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發射場系統和地面應用系統五大系統組成。
衛星系統負責「嫦娥一號」衛星的研製任務,為確保衛星系統精確變軌、繞月飛行、有效探測、1年壽命的總體目標,經過嚴格論證、系統分析,衛星系統以「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為基礎設計、研製「嫦娥一號」衛星,衛星系統由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兩大部分組成。重量2,300多公斤的「嫦娥一號」衛星將環繞月球極軌運行,軌道高度平均200公里,利用衛星平台上的有效載荷將進行不少於1年的科學探測任務。
運載火箭系統負責把「嫦娥一號」衛星運送到大橢圓軌道,多次成功發射的「長征三號甲」三級液體火箭被選用為中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的運載火箭,該型火箭可將2,600公斤衛星送入標準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是一種性能穩定、技術成熟的運載火箭,可滿足「嫦娥」一期工程發射任務要求。
測控系統負責「嫦娥一號」衛星的測量與控制,總體要求是確保跟蹤完整、測量準確、指令無誤。中國確定在充分利用現有S頻段航天測控網(USB)基礎上,聯合甚長基線天文測量技術(VL-BI),並通過國際聯網增加覆蓋時段,共同完成「嫦娥一號」衛星的測控任務。
發射場系統負責承擔「嫦娥一號」衛星、「長征三號甲」火箭的測試和發射任務。選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場,因為該中心是以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為主的大型航天器發射場,已先後成功發射 30餘顆國內外衛星,是一個技術狀態良好、技術成熟度較高的發射場系統。根據「嫦娥」工程一期總體方案,西昌航天發射場技術狀態可滿足月球探測衛星、運載火箭使用要求,能夠勝任「嫦娥一號」衛星發射任務。
地面應用系統負責「嫦娥一號」衛星探測數據的接收、處理、管理、應用與研究,是衛星業務運行階段的運行管理中心,是「嫦娥一號」衛星探測數據的接收中心,是體現既定科學目標及科學價值的研究與應用中心。
衛星系統負責「嫦娥一號」衛星的研製任務,為確保衛星系統精確變軌、繞月飛行、有效探測、1年壽命的總體目標,經過嚴格論證、系統分析,衛星系統以「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為基礎設計、研製「嫦娥一號」衛星,衛星系統由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兩大部分組成。重量2,300多公斤的「嫦娥一號」衛星將環繞月球極軌運行,軌道高度平均200公里,利用衛星平台上的有效載荷將進行不少於1年的科學探測任務。
運載火箭系統負責把「嫦娥一號」衛星運送到大橢圓軌道,多次成功發射的「長征三號甲」三級液體火箭被選用為中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的運載火箭,該型火箭可將2,600公斤衛星送入標準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是一種性能穩定、技術成熟的運載火箭,可滿足「嫦娥」一期工程發射任務要求。
測控系統負責「嫦娥一號」衛星的測量與控制,總體要求是確保跟蹤完整、測量準確、指令無誤。中國確定在充分利用現有S頻段航天測控網(USB)基礎上,聯合甚長基線天文測量技術(VL-BI),並通過國際聯網增加覆蓋時段,共同完成「嫦娥一號」衛星的測控任務。
發射場系統負責承擔「嫦娥一號」衛星、「長征三號甲」火箭的測試和發射任務。選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場,因為該中心是以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為主的大型航天器發射場,已先後成功發射 30餘顆國內外衛星,是一個技術狀態良好、技術成熟度較高的發射場系統。根據「嫦娥」工程一期總體方案,西昌航天發射場技術狀態可滿足月球探測衛星、運載火箭使用要求,能夠勝任「嫦娥一號」衛星發射任務。
地面應用系統負責「嫦娥一號」衛星探測數據的接收、處理、管理、應用與研究,是衛星業務運行階段的運行管理中心,是「嫦娥一號」衛星探測數據的接收中心,是體現既定科學目標及科學價值的研究與應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