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當中共17大形成新的集體接班梯隊雛形時,美國布希執政當局正在走向任期的最後過程。正如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爭者希拉蕊所言,美中雙邊關係是未來20年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反過來講,中國和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競爭對手。在這種情況下,美中兩國的最高執政當局的政策導向,將決定兩國的力量對比消長,也將決定誰最終會在比賽中勝出。
雖然中共從體制上講,仍然是1黨獨大的威權統治,而美國是3權分立的民主制度,制度的優劣不言而喻,但是,由於北京在毛澤東、鄧小平等政治強人時代結束後,進入了核心領導相對弱化,集體拍板成為主流,大大減少了「政治狂人」禍國殃民的機率,而權力過渡交替的和平模式建立,也減少了黨內權力鬥爭的殘酷引發政局動盪的危機,維持了較為長期的和平穩定發展環境;而與此相反,美國卻因為總統權力的龐大,一旦出現政治強人我行我素,再加上國會多數政黨與白宮當局同屬1個陣營,那國家犯錯誤的可能性也相當大,危害也相當深,糾正也極為不易,布希總統當初決定發動伊拉克戰爭就是1例,其結果非但讓美國陷於泥沼不能自拔,也造成了美國弱化、中國強大的趨勢萌發,並一路朝前發展。
目前,中共17大相當順利完成既定目標,提出了未來5年的平衡發展方向,並以穩定的人事組合形成配套,形勢還是看好;而美國總統大選黨內競爭尚沒有最後塵埃落定,布希總統與民主黨控制的國會也無法及時磨合,再加上伊拉克戰爭的包袱,美國在大環境上已經輸了一著。但是,對日薄西山的布希當局來說,也並非沒有扭轉劣勢的可能。有趣的是,時至今日,布希還是在中東面臨著是戰還是和的選擇,而這個選擇關係到中東的命運、美國的命運,甚至是世界的命運。
代表鴿派的國務卿賴斯奔波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相關的阿拉伯國家,為推動中東和平路線圖做最後的努力,用賴斯的話來說,這是中東推動巴勒斯坦建國的最佳時機,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也證實,時不我待,如果現在不推動建國,那歷史的機遇稍縱即逝,以巴和平將要延誤漫長的時間。賴斯不但全力說服以色列參與決定性的談判,甚至在耶路撒冷分割建都的「老大難」問題上也頗有突破性進展。事實很清楚,中東動盪的1個最基本原因就是巴勒斯坦問題,巴勒斯坦如果得以建國,不但以巴永久和平有了希望,中東的激進主義、恐怖主義的危機也將得到大幅度的緩解,賓拉丹的反美號召也會失去大半的效力。以巴和平必定帶來中東地區的和平,而中東地區的和平將會帶動全球形勢的穩定,而石油供應的安全也會帶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保證,這對美國的國家利益和世界戰略絕對是利多。
但是,另1方面,代表美國的鷹派副總統錢尼,則以最嚴厲的口吻對伊朗發出了警告,謂美國不會再對伊朗發展核武計劃坐視不理,也對伊朗干預黎巴嫩選舉和插手伊拉克動亂,表達了極度的憤怒。錢尼的警告,進一步加深國際社會的猜測和擔心,即布希政權將會在下台之前,對伊朗的核設施、軍事目標,以及革命衛隊的主力,進行無情的空中轟炸,以求一舉拔除伊朗這個被稱為「邪惡軸心」的隱患,保證美國在中東的絕對戰略優勢,把美國從伊拉克戰爭的泥沼中拉出來。
賴斯要推動和平,錢尼要再次發動戰爭,這讓人回想起當初鮑爾國務卿與倫斯斐國防部長的分歧。關鍵當然還是布希總統的決定,在下台之前,是要進行另外1場戰爭,還是留下以巴和談成功,推動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政治遺產。布希應該充分認識到,1場單邊主義的戰爭不會讓美國更加強大,也不會讓美國成為國際社會心服口服的領袖,伊拉克戰爭已經是1個鐵證。多1場戰爭,對美國和世界來說,都可能是多1場災難,但多1次和平,尤其是攸關世界局勢的和平,那是歷史給與布希挽回戰爭錯誤、扭轉評價的最後機會。
雖然中共從體制上講,仍然是1黨獨大的威權統治,而美國是3權分立的民主制度,制度的優劣不言而喻,但是,由於北京在毛澤東、鄧小平等政治強人時代結束後,進入了核心領導相對弱化,集體拍板成為主流,大大減少了「政治狂人」禍國殃民的機率,而權力過渡交替的和平模式建立,也減少了黨內權力鬥爭的殘酷引發政局動盪的危機,維持了較為長期的和平穩定發展環境;而與此相反,美國卻因為總統權力的龐大,一旦出現政治強人我行我素,再加上國會多數政黨與白宮當局同屬1個陣營,那國家犯錯誤的可能性也相當大,危害也相當深,糾正也極為不易,布希總統當初決定發動伊拉克戰爭就是1例,其結果非但讓美國陷於泥沼不能自拔,也造成了美國弱化、中國強大的趨勢萌發,並一路朝前發展。
目前,中共17大相當順利完成既定目標,提出了未來5年的平衡發展方向,並以穩定的人事組合形成配套,形勢還是看好;而美國總統大選黨內競爭尚沒有最後塵埃落定,布希總統與民主黨控制的國會也無法及時磨合,再加上伊拉克戰爭的包袱,美國在大環境上已經輸了一著。但是,對日薄西山的布希當局來說,也並非沒有扭轉劣勢的可能。有趣的是,時至今日,布希還是在中東面臨著是戰還是和的選擇,而這個選擇關係到中東的命運、美國的命運,甚至是世界的命運。
代表鴿派的國務卿賴斯奔波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相關的阿拉伯國家,為推動中東和平路線圖做最後的努力,用賴斯的話來說,這是中東推動巴勒斯坦建國的最佳時機,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也證實,時不我待,如果現在不推動建國,那歷史的機遇稍縱即逝,以巴和平將要延誤漫長的時間。賴斯不但全力說服以色列參與決定性的談判,甚至在耶路撒冷分割建都的「老大難」問題上也頗有突破性進展。事實很清楚,中東動盪的1個最基本原因就是巴勒斯坦問題,巴勒斯坦如果得以建國,不但以巴永久和平有了希望,中東的激進主義、恐怖主義的危機也將得到大幅度的緩解,賓拉丹的反美號召也會失去大半的效力。以巴和平必定帶來中東地區的和平,而中東地區的和平將會帶動全球形勢的穩定,而石油供應的安全也會帶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保證,這對美國的國家利益和世界戰略絕對是利多。
但是,另1方面,代表美國的鷹派副總統錢尼,則以最嚴厲的口吻對伊朗發出了警告,謂美國不會再對伊朗發展核武計劃坐視不理,也對伊朗干預黎巴嫩選舉和插手伊拉克動亂,表達了極度的憤怒。錢尼的警告,進一步加深國際社會的猜測和擔心,即布希政權將會在下台之前,對伊朗的核設施、軍事目標,以及革命衛隊的主力,進行無情的空中轟炸,以求一舉拔除伊朗這個被稱為「邪惡軸心」的隱患,保證美國在中東的絕對戰略優勢,把美國從伊拉克戰爭的泥沼中拉出來。
賴斯要推動和平,錢尼要再次發動戰爭,這讓人回想起當初鮑爾國務卿與倫斯斐國防部長的分歧。關鍵當然還是布希總統的決定,在下台之前,是要進行另外1場戰爭,還是留下以巴和談成功,推動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政治遺產。布希應該充分認識到,1場單邊主義的戰爭不會讓美國更加強大,也不會讓美國成為國際社會心服口服的領袖,伊拉克戰爭已經是1個鐵證。多1場戰爭,對美國和世界來說,都可能是多1場災難,但多1次和平,尤其是攸關世界局勢的和平,那是歷史給與布希挽回戰爭錯誤、扭轉評價的最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