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古老神話中,美女嫦娥是神射手后羿的妻子。「淮南子」書中記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嫦娥奔月這1段淒美而富於詩意的故事,中國人信之不疑。奔月之後如何呢?詩人李商隱揣測,「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然而,這1代分居四海的中國人,正在仰望長空,懷著鼓舞感奮的心情,祝福「嫦娥1號」探月之旅順利成功。儘管中國是在俄、美、日之後第4個探月之國,從四川西昌發射出去的這枚人造衛星,顯示中國在太空科技方面領先其他180、190個國家。中國人怎能不感到自豪?
當您閱讀時,嫦娥正以每秒鐘10公里的速度,向月球進發。24日下午如何出發,這兩天如何加速變軌,報導提供了簡明的解說。其中的每1個步驟,都包含著許多位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心血與辛勞。能夠說1句,「一切都按計畫正常進行」,真是得來匪易啊!
整個探月計畫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嫦娥1號只是繞月而行,初探旅程。預期2012年在月球上軟著陸。2017年發射無人探測器到月球上採樣,並返回地球。最後,到2020年派人登上月球。所以,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嫦娥奔月剛剛開始,真正登月要在13年之後,比起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首次登陸月球,相差51年。
許多人議論,這次嫦娥奔月的時間,是跟剛剛閉幕的中共17大密切配合,在於激發「新民族主義精神」,也從而拉近民間對共產黨的向心力。不過,我們懷疑,50年100年之後,還有幾個人明白17大是甚麼意思,當時的「第1個手」又是誰人。正如今天的美國人記得阿姆斯壯登月成功那1大步,但很少人想得起當時的總統是新就職的尼克森。
在歡慶發射成功之後,馬上引起國際間的反響和警惕,「中國威脅論」的聲音似乎又增加了新的理由。我們並不那樣悲觀。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近期就可望超過德國而居全球第3位。科技與經濟同步發展,順理成章,是很正常的現象。
探月計畫代表科技實力的升格,當然也具有軍事意義。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近期便具有在太空中挑戰其他國家的企圖和能力。國際間的互信合作,才是持久和平的保障。前蘇聯一味以擴張武力、戰爭威脅來爭霸,最後終於逃不脫崩潰的命運。這教訓對今天中國的當政者應該是十分現實、十分深刻的。
中國政府與民間,都把2008年主辦奧運視為頭等大事。可是,就在嫦娥啟程奔月第2天,聯合國發表環境評估報告,認為「北京的確要辦1場綠色奧運會,但空氣品質依然令人極為關切」。奧運主管依照正常程序,作了若空氣汙染太嚴重,可能將某些比賽項目延後的準備。奧會向來重視選手們的權益,作此準備可以理解;北京方面已透露,屆時將採取更嚴格的措施,譬如限令130萬車輛停駛,以降低空氣的污染度,貫徹「綠色的奧運」之初旨。
但由此也令人感慨,科技實力達到可以探月的中國,在重大民生問題上仍有太多的缺陷有待解決。1國首都、奧運會場的北京,空氣汙染到連青年選手們受不了的程度,豈不是很大的諷刺?這也正如輿論所指,美國有登月球、探太空的本領,卻無法迅速撲滅南加州的山火,同樣是令人思之難解、想之不平的矛盾。
先進的科技應當鑽研發展,國家的榮譽與尊嚴應當維護發揚,但無論甚麼級的強權,都要把照顧民生福祉列為第1位。也惟有如此,嫦娥奔月才更有積極意義。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提示不要忘了地球上的疾苦生靈。
然而,這1代分居四海的中國人,正在仰望長空,懷著鼓舞感奮的心情,祝福「嫦娥1號」探月之旅順利成功。儘管中國是在俄、美、日之後第4個探月之國,從四川西昌發射出去的這枚人造衛星,顯示中國在太空科技方面領先其他180、190個國家。中國人怎能不感到自豪?
當您閱讀時,嫦娥正以每秒鐘10公里的速度,向月球進發。24日下午如何出發,這兩天如何加速變軌,報導提供了簡明的解說。其中的每1個步驟,都包含著許多位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心血與辛勞。能夠說1句,「一切都按計畫正常進行」,真是得來匪易啊!
整個探月計畫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嫦娥1號只是繞月而行,初探旅程。預期2012年在月球上軟著陸。2017年發射無人探測器到月球上採樣,並返回地球。最後,到2020年派人登上月球。所以,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嫦娥奔月剛剛開始,真正登月要在13年之後,比起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首次登陸月球,相差51年。
許多人議論,這次嫦娥奔月的時間,是跟剛剛閉幕的中共17大密切配合,在於激發「新民族主義精神」,也從而拉近民間對共產黨的向心力。不過,我們懷疑,50年100年之後,還有幾個人明白17大是甚麼意思,當時的「第1個手」又是誰人。正如今天的美國人記得阿姆斯壯登月成功那1大步,但很少人想得起當時的總統是新就職的尼克森。
在歡慶發射成功之後,馬上引起國際間的反響和警惕,「中國威脅論」的聲音似乎又增加了新的理由。我們並不那樣悲觀。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近期就可望超過德國而居全球第3位。科技與經濟同步發展,順理成章,是很正常的現象。
探月計畫代表科技實力的升格,當然也具有軍事意義。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近期便具有在太空中挑戰其他國家的企圖和能力。國際間的互信合作,才是持久和平的保障。前蘇聯一味以擴張武力、戰爭威脅來爭霸,最後終於逃不脫崩潰的命運。這教訓對今天中國的當政者應該是十分現實、十分深刻的。
中國政府與民間,都把2008年主辦奧運視為頭等大事。可是,就在嫦娥啟程奔月第2天,聯合國發表環境評估報告,認為「北京的確要辦1場綠色奧運會,但空氣品質依然令人極為關切」。奧運主管依照正常程序,作了若空氣汙染太嚴重,可能將某些比賽項目延後的準備。奧會向來重視選手們的權益,作此準備可以理解;北京方面已透露,屆時將採取更嚴格的措施,譬如限令130萬車輛停駛,以降低空氣的污染度,貫徹「綠色的奧運」之初旨。
但由此也令人感慨,科技實力達到可以探月的中國,在重大民生問題上仍有太多的缺陷有待解決。1國首都、奧運會場的北京,空氣汙染到連青年選手們受不了的程度,豈不是很大的諷刺?這也正如輿論所指,美國有登月球、探太空的本領,卻無法迅速撲滅南加州的山火,同樣是令人思之難解、想之不平的矛盾。
先進的科技應當鑽研發展,國家的榮譽與尊嚴應當維護發揚,但無論甚麼級的強權,都要把照顧民生福祉列為第1位。也惟有如此,嫦娥奔月才更有積極意義。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提示不要忘了地球上的疾苦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