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全力發展交通始不貽誤事機

2007-11-02 09:42:2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由新加坡交通當局輪值召開的東盟資深交通官員會議,從10月底開始,經過連續3天磋商,業已落下帷幕。東主國星交長在主持會議期間,一再大聲疾呼東盟成員,把交通基本建設列為施政優先項目,做為區域整合、經濟發展、與印度暨中國爭取外資投入的基礎。近年來,東盟國家從鄰國經濟建設發展經驗,已然能充分了解交通建構表現的重要性,沒有完善交通設施,一切都告免談。東道主的呼籲,莫說是交通資深官員,即使稍具常識的政府官員和民間人士,也能知道其重要性。於今會議結束,各國代表和應邀與會的中國、日本等方面的相關官員分別接觸,也已完畢。所謂從坐而言到起而行,東盟交通建設能不能趕上迫切要求,就拭目以待了。
    
在東盟體制內,各國資深官員、部長和領袖,每年定期聚首,討論東盟議題和來年執行的優先順序,於高階層會議時拍板,分頭推動。因此交通領域內資深官員集會,卻是交通建設關鍵性的所在,討論的議題和整合區域組織發展尤其有密切關聯。本次東盟資深官員會東道主之所以焦急,是東盟今(2007)年1月13日領袖年度高階層會結束時,在宣言中已表明通過了「東盟憲章藍圖」,預定於11月交由各國領袖批准後實施。是則東盟交通領域的總目標何在,總該有個交代,否則將如何整合,又如何使東盟能夠因應未來的挑戰和機會。
    
已有40年歷史的東盟,以往一直強調「論壇組織」形式,在發展競爭日益強烈的21世紀,顯然難以適應主客觀需求。所以要制定新的憲章藍圖,將東盟轉型為類似歐洲聯盟的法律實體,擁有對其會員國具約束力的規章,以扭轉外界一貫認為,東盟已和外交「空談俱樂部」相去無幾的批評。尤其令人矚目的是,東盟為了要跟中國、印度搶外國資金,所以要將原訂2020年成立的「東盟單一經濟區」,提前5年到2015年便掛牌運作。無疑東盟成員已體會得到,今後力爭上游,要付出比以往更多代價,發揮更大潛力。
    
但是,無論轉為歐盟型的區域組織、或者提前成立東盟單一市場,既要有響亮的號召,也得有積極行動。所以星交長在東盟資深官員會上,無保留的表示,改善運輸基本設施,是東盟國家爭取外資的不二法門,捨此都屬空談。尤其承擔更大壓力的是,根據今年上半年的1項協議,東盟航空市場開放。各國航空公司最早可於2008年12月開始,不受限制往返於東盟各國首都。空運、開放市場,實際上只是交通領域中的1個環節,但東盟成員除新加坡在空運客貨項目有國際聲譽外。其餘各國的空運市場,改善的空間都很大。至於其他陸、海交通運輸,似乎也得深入檢討,各從基本設施開始啟動,是務實的要求。
    
若干年來,東盟發展經貿,最具成效、獲益最多的項目之1,是和相鄰的中國分階段建立起合作關係。2001年東盟和中國達成組建「10+1自由貿易區」的共識,隨後陸續簽訂相關協議,並於2005年7月開始,進入實質性運作時期。這一具劃時代意義的建設,可謂1年1大步,將中國和東盟的經貿紐帶扣緊,為區域經濟合作立下成功的典型。在雙方合作的10個領域中,交通建設地位優先,規劃具體,且已分頭推動。單以受各方廣泛認同的「1廊9城」運輸格局,以陸路通道連接起香港、廣州、南寧、河內、胡志明市、金邊、曼谷、吉隆坡和新加坡等重要城市,東盟諸國在配合交通網建設上,就足以大忙特忙了;至於其他已付諸實施的重大項目,包括「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畫」、「北部灣經濟區計畫」等,莫不牽動東盟的交通運輸事業。所以東盟各國盡全力張羅,做好準備,才不致於貽誤事機。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