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經由鐵路進入亞歐的新契機

2007-11-13 11:19:4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來自「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架構下的相關學者、專家,11月上旬在中國雲南昆明參加了名為「構建第3亞歐大陸橋專家論壇」會議。這項和連接東盟與亞歐鐵路交通有重要實質關係的集會,一方面是讓東盟經貿、交通領域的專業人士,對於亞歐新鐵路路線的規劃與推動,進行深入探討;另一方面則要經由多方反覆辯難與接觸,使東盟各國實際感覺到,東南亞區塊和亞歐兩大洲的鐵路連接,將由當年的美夢漸變為真實。重大發展的機遇快速呈現在眼前,如果和世界接軌的觀念還沒有建立,準備行動還沒有做好,勢必要被世界拋在後面。
 
「大陸橋」是交通領域的專門用語,是指連接兩個海洋間的陸上通道,用以橫貫大陸,以鐵路為骨幹,避開海上繞道航運的便捷運輸大通道。目前可稱為亞歐大陸橋的鐵路有2:其一貫通亞洲北部,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往歐洲各國,最後到荷蘭;另一自亞洲中部、從中國江蘇連雲港出發,橫越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由新疆西北出中國、過中亞諸國、波蘭、德國到荷蘭北海邊鹿特丹港。2條大陸橋都大幅縮短了繞海上航行的浬數和風險,對貨暢其流做出了莫大貢獻。
 
第3亞歐大陸橋的設想甚早,由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於1995年首倡建造從東南亞經中國直通歐洲的「泛亞鐵路」,到2000年東盟重提相關計畫。先後都透露東盟有意用運量大、費用低、相對安全可靠的鐵路,將大部分區域組織連接起來,全面發展經貿、旅遊、社會水準。當時規劃,也都以新加坡為起點,經東盟7個陸上國家,到達中國昆明,分別結合中國鐵路網和西伯利亞大鐵路往歐洲。相關規畫和新出爐的第3亞歐大陸橋路線雖有調整,但從昆明和西亞鐵路連接則無差異。2次「泛亞鐵路」構想,頗為具體,除了東盟內部充分支持,包括聯合國、亞銀、中國等方面也表達了共襄盛舉意願。只以主客觀條件還未齊全,環境形格勢禁,規劃難有進展,空留遺憾。
 
隨著中國和東盟諸國合作加深,新規劃的亞歐大陸橋漸漸成形,到2002年雙方合作組成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組織(GMS)」首次領導人會議結束。合作機制趨於具體,事權統一,各方並接受中國成為合作的主要倡導者和執行者。醞釀多時的「泛亞鐵路」連接計畫,遂改由東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機制負責運作。按執行部門的倡議,新鐵路線將把亞洲東南部和南部結合起來,使整個亞洲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首次通過鐵路網聯繫起來。同時又把東盟規劃的東盟鐵路終點昆明推上第3大陸橋的樞紐位置。將來東盟的鐵路客貨運能量,到昆明後,就利用亞鐵西線,由昆明、緬甸、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從土耳其進入歐洲,最終到荷蘭鹿特丹港。東南亞國家想「走出去」,就能和亞歐大陸經濟融成一體,促進國家全面發展,前程真是無限壯闊。
 
東盟諸國中,新加坡是對建構東盟連接昆明鐵路期盼最殷切的國家之1。星國本已具有一流國際港埠的優勢,還對夙稱為陸上交通大動脈的鐵路運輸關切備至,是鐵路重要性有不可替代地位的旁證。長久以來,東南亞國家動盪不安,東盟結盟迄將40年,交通建設各自為政,一直缺少整合的動力。新的第3亞歐大陸橋規劃案公諸於世,也是東盟積極整頓鐵路建設的新契機,目前由新加坡經東盟陸上7國的鐵路進入中國,無論是從東線還是中線連通,也僅有300到500公里需新建。若立刻動將起來,5年時間足夠了,時機稍縱即逝,改善鐵路做與外界接軌的準備,此當其時。同時,昆明「構建第3亞歐大陸橋專家論壇」的論證、切磋,相信會為專家學者們提供更加豐碩的資訊,會增長支持發展的信念。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