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半導體大戶曹興誠日前在台北各大平面媒體刊登「兩岸和平共處法」的建議案,呼籲藍綠兩黨大選參選人馬英九和謝長廷正視此一問題。陳水扁隨即批判曹興誠操弄政治,玩弄反獨促統的把戲。這是陳水扁為曹興誠扣帽子還是加上冠冕?對曹興誠而言,或許風險遠大於其他可能的機遇。
曹興誠以其個人遭遇為例舉證說,他投資的和艦案無辜遭起訴,基本上即肇因於兩岸問題,若兩岸問題不能及早解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只問藍綠,不問是非;而此將導致台灣這個社會智能喪失,價值錯亂,最終人人受害,無人可以倖免。這當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身受其害者現身說法。
曹興誠認定,藍綠候選人若無法好好面對統獨問題,台灣人民將無所逃避因此帶來的災難,或許曹興誠受了和艦案的教訓,而且尚未結案,無法把話說清楚。那就是今天和未來台灣最大的災害,或許不是天災,而是人禍。而人禍的源頭就是台獨!就是黑心政客視台獨為奇貨,肆行政治勒索和欺騙。
訂定「兩岸和平共處法」不失為1個思考台灣前途的參考點,甚至由此出發,建立兩岸可資互信互惠的對應格局。乃至於如曹興誠所言,可能超越「1邊1國」和「1個中國」的論述。只要有心且不存統獨2分法,曹興誠所提的操作方法其實很簡單,即台灣兩黨各自撤回返聯或入聯公投,讓北京提出1套設想台灣人民可以接受的台灣高度自治辦法,交由台灣人民公投。在這個過程當中,或不可能一蹴而就,大陸方面可以一再修正台灣高度自治的辦法和內容,直至台灣人民滿意為止。
由於這一過程可能很長,或許要好幾個世代。處在不統不獨的過渡階段,兩岸應可先通過「兩岸和平共處法」,台灣則保存現有的政治體制,不致因統獨成為藍綠政客抹黑或攻擊對方的藉口,導致台灣整體社會運作因此陷於癱瘓,遑論其他各種可能的良性發展。
曹興誠雖然爭議不少,且有「不理於人口」之處,唯不以人廢言,兩岸和平共處這一建議固不失為1種具有建設性的設想。但曹興誠是不是太樂觀了?兩岸有可能「和平過渡」嗎?從陳水扁的批判當可理解曹興誠已被歸類為操弄者,不論其間是否還有可取之處。
曹興誠或許志不僅在此,而是訴求於台灣人民的理解。其所不忍言者應是今天台灣人民何以會接受僅以統獨為區隔的撥弄,不忍言何以藍營也會跟進玩弄返聯公投的把戲、玩弄國統綱領和92共識。更不忍言者是台灣的知識分子怎麼會在統獨議題裡,都失去了格調。非藍即綠的立場和表態文化,揚棄了一切得之於知識和倫理系統的價值;甚至甘為鷹犬、傀儡,視人民如無物。
或許曹興誠相當地一廂情願,以為綠營當家,且以金主身分進言,當可獲得執政者的善意回應。且此舉若見效,至少可以立即拉抬謝長廷的選情。但看陳水扁怎麼回應曹興誠:生意人頭腦好,操弄政治,這是嚴肅問題,提醒大家,表面上兩岸和平共處法,根本是反獨促統的法案,是要台灣向對岸投降云云。這豈不是批曹興誠賣台嗎?
再看陳水扁最近一再遭遇的嗆聲,陳水扁非但回嗆,還未經查證即加料反控其嗆聲的「臨時工查理」,而有網路上的「查理效應」出現。這又豈止是陳水扁失言失德而已,而是心中完全沒有人民,且羞辱、咒詛人民。是以在陳水扁的心中又何嘗會尊重1位「生意人」的政治主張,為兩岸拿主意。
若單就選戰策略言,曹興誠此一建議案,對藍營馬英九未必有加分效應,但謝長廷若敢於正面呼應,必然會造成轟動。且有可能逆轉民調落後的支持度。只是謝長廷敢冒這個風險嗎?馬英九只能說曹興誠和他的政策大體一致,但馬英九有可能像曹興誠一般敢於就此有一大開大闔的呼應?統獨爭議和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以及不同的選擇,非僅是曹興誠的風險,也是台灣人民的風險。只是除此之外,更不確定的是陳水扁正在製造更大風險,而此非台灣人民提高警覺,才有可能避開明年大選的政治風暴和災難。
曹興誠以其個人遭遇為例舉證說,他投資的和艦案無辜遭起訴,基本上即肇因於兩岸問題,若兩岸問題不能及早解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只問藍綠,不問是非;而此將導致台灣這個社會智能喪失,價值錯亂,最終人人受害,無人可以倖免。這當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身受其害者現身說法。
曹興誠認定,藍綠候選人若無法好好面對統獨問題,台灣人民將無所逃避因此帶來的災難,或許曹興誠受了和艦案的教訓,而且尚未結案,無法把話說清楚。那就是今天和未來台灣最大的災害,或許不是天災,而是人禍。而人禍的源頭就是台獨!就是黑心政客視台獨為奇貨,肆行政治勒索和欺騙。
訂定「兩岸和平共處法」不失為1個思考台灣前途的參考點,甚至由此出發,建立兩岸可資互信互惠的對應格局。乃至於如曹興誠所言,可能超越「1邊1國」和「1個中國」的論述。只要有心且不存統獨2分法,曹興誠所提的操作方法其實很簡單,即台灣兩黨各自撤回返聯或入聯公投,讓北京提出1套設想台灣人民可以接受的台灣高度自治辦法,交由台灣人民公投。在這個過程當中,或不可能一蹴而就,大陸方面可以一再修正台灣高度自治的辦法和內容,直至台灣人民滿意為止。
由於這一過程可能很長,或許要好幾個世代。處在不統不獨的過渡階段,兩岸應可先通過「兩岸和平共處法」,台灣則保存現有的政治體制,不致因統獨成為藍綠政客抹黑或攻擊對方的藉口,導致台灣整體社會運作因此陷於癱瘓,遑論其他各種可能的良性發展。
曹興誠雖然爭議不少,且有「不理於人口」之處,唯不以人廢言,兩岸和平共處這一建議固不失為1種具有建設性的設想。但曹興誠是不是太樂觀了?兩岸有可能「和平過渡」嗎?從陳水扁的批判當可理解曹興誠已被歸類為操弄者,不論其間是否還有可取之處。
曹興誠或許志不僅在此,而是訴求於台灣人民的理解。其所不忍言者應是今天台灣人民何以會接受僅以統獨為區隔的撥弄,不忍言何以藍營也會跟進玩弄返聯公投的把戲、玩弄國統綱領和92共識。更不忍言者是台灣的知識分子怎麼會在統獨議題裡,都失去了格調。非藍即綠的立場和表態文化,揚棄了一切得之於知識和倫理系統的價值;甚至甘為鷹犬、傀儡,視人民如無物。
或許曹興誠相當地一廂情願,以為綠營當家,且以金主身分進言,當可獲得執政者的善意回應。且此舉若見效,至少可以立即拉抬謝長廷的選情。但看陳水扁怎麼回應曹興誠:生意人頭腦好,操弄政治,這是嚴肅問題,提醒大家,表面上兩岸和平共處法,根本是反獨促統的法案,是要台灣向對岸投降云云。這豈不是批曹興誠賣台嗎?
再看陳水扁最近一再遭遇的嗆聲,陳水扁非但回嗆,還未經查證即加料反控其嗆聲的「臨時工查理」,而有網路上的「查理效應」出現。這又豈止是陳水扁失言失德而已,而是心中完全沒有人民,且羞辱、咒詛人民。是以在陳水扁的心中又何嘗會尊重1位「生意人」的政治主張,為兩岸拿主意。
若單就選戰策略言,曹興誠此一建議案,對藍營馬英九未必有加分效應,但謝長廷若敢於正面呼應,必然會造成轟動。且有可能逆轉民調落後的支持度。只是謝長廷敢冒這個風險嗎?馬英九只能說曹興誠和他的政策大體一致,但馬英九有可能像曹興誠一般敢於就此有一大開大闔的呼應?統獨爭議和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以及不同的選擇,非僅是曹興誠的風險,也是台灣人民的風險。只是除此之外,更不確定的是陳水扁正在製造更大風險,而此非台灣人民提高警覺,才有可能避開明年大選的政治風暴和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