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隨著美國在伊拉克戰爭的問題上走入窮途末路,以及備受爭議的美國總統布希下台在即,西方各國的政府和民眾也在重新審視他們的立場以及對世界格局的基本看法,這種反思的結果,對布希後的世界秩序重新建構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日前,應法國24電視台和美國《國際論壇先驅報》的請求,法國的1個社會研究所在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以及美國展開的1項民意調查,有了相當重要的結果,由於這次調查的範圍涵蓋16歲到64歲的公民,總人數達6600多名,因此,各方的代表性十分充分。這次調查揭示了幾個相當重要的國際現象。
首先,儘管美國戰爭政策破產,經濟不穩定,美元幣值一路下跌,國際輿論高唱「美國衰落」,但是主要西方國家的民眾仍然認為美國是頭號強國,美國持這樣立場的人數是96%,這不足為奇,但對美國向來不滿的法國和義大利人,竟然有高達98%和97%的民眾持這樣的觀點,可見西方國家還是以美國馬首是瞻,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替代。更有不少民眾還是堅信,美國是不可戰勝的。美國是西方世界的軸心,並沒有隨著歐洲的整合而衰退,這對美國而言,當然是好消息,但華盛頓能否善用歐洲民意,而非傷害這種民意,恐怕是未來白宮新主人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布希在伊拉克戰爭決策上可謂是蹂躪了歐洲民意,背叛了西方國家對美國的信任和期待。
其次,雖然美國一霸獨強,但是中國崛起和俄羅斯回歸大國舞台,照樣引起歐洲和美國民眾的關注。在民意調查當中,以法國和美國為首,絕大部分人都一致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2強,俄羅斯是第3強。當然,應該注意的是,在第2強的選擇上,也出現了其他國家的名字,諸如德國、英國等,不像第1強美國,沒有任何的爭議。由此可見,西方國家的「中國威脅論」,並非只是幾個「反華政客」的故意叫囂,而是有強大的民意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在考慮自己的國際形象和國際責任時,必須與自己已經成為世界第2強的地位相吻合,而不是一味強調自己是發展中國家,逃避自己的責任。同樣,第2強是挑戰第1強最有可能的國家,北京在處理中美關係時,要充分認識這1點。
再次,在這次民調中值得注意的1個問題是,除了西班牙以外,美國和大部分的歐洲國家民眾都不認為可以通過和平對話解決伊朗核問題,更有接近4%的民眾主張動武,這是1個相當危險的信號。因為伊朗的濃縮鈾提煉已經達到臨界點,而不但美國,甚至反伊拉克戰爭的法國,以及英國政府都透露出支持動武的資訊。國際社會和伊朗政府都必須看到這種趨勢,而有所行動。或許伊朗也感受到了這個危險,因此作出了迄今為止最大的讓步,把濃縮鈾提煉的計畫交給了聯合國有關組織。
除此以外,在民意調查中還有1個相當有趣的現象,德國總理梅爾克的受歡迎程度在歐洲國家特別高,顯然,梅爾克的保守立場符合目前歐洲的政治潮流,而她的女性形象和不排斥對話的柔軟政治手腕,讓左翼和中間選民也能接受。由此可見,人們討厭布希那樣的牛仔風格,但對梅爾克青睞有加,鐵娘子披上美麗柔和的外衣,這是西方國家保守政客可以仿效之處。另外,歐洲民眾對俄羅斯總統普亭接受度大幅上升7個百分點,又把俄羅斯定位成第3超強,這對即將下台,但準備繼續留在政壇發揮影響力的普亭,可謂是一劑有效的強心針。
首先,儘管美國戰爭政策破產,經濟不穩定,美元幣值一路下跌,國際輿論高唱「美國衰落」,但是主要西方國家的民眾仍然認為美國是頭號強國,美國持這樣立場的人數是96%,這不足為奇,但對美國向來不滿的法國和義大利人,竟然有高達98%和97%的民眾持這樣的觀點,可見西方國家還是以美國馬首是瞻,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替代。更有不少民眾還是堅信,美國是不可戰勝的。美國是西方世界的軸心,並沒有隨著歐洲的整合而衰退,這對美國而言,當然是好消息,但華盛頓能否善用歐洲民意,而非傷害這種民意,恐怕是未來白宮新主人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布希在伊拉克戰爭決策上可謂是蹂躪了歐洲民意,背叛了西方國家對美國的信任和期待。
其次,雖然美國一霸獨強,但是中國崛起和俄羅斯回歸大國舞台,照樣引起歐洲和美國民眾的關注。在民意調查當中,以法國和美國為首,絕大部分人都一致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2強,俄羅斯是第3強。當然,應該注意的是,在第2強的選擇上,也出現了其他國家的名字,諸如德國、英國等,不像第1強美國,沒有任何的爭議。由此可見,西方國家的「中國威脅論」,並非只是幾個「反華政客」的故意叫囂,而是有強大的民意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在考慮自己的國際形象和國際責任時,必須與自己已經成為世界第2強的地位相吻合,而不是一味強調自己是發展中國家,逃避自己的責任。同樣,第2強是挑戰第1強最有可能的國家,北京在處理中美關係時,要充分認識這1點。
再次,在這次民調中值得注意的1個問題是,除了西班牙以外,美國和大部分的歐洲國家民眾都不認為可以通過和平對話解決伊朗核問題,更有接近4%的民眾主張動武,這是1個相當危險的信號。因為伊朗的濃縮鈾提煉已經達到臨界點,而不但美國,甚至反伊拉克戰爭的法國,以及英國政府都透露出支持動武的資訊。國際社會和伊朗政府都必須看到這種趨勢,而有所行動。或許伊朗也感受到了這個危險,因此作出了迄今為止最大的讓步,把濃縮鈾提煉的計畫交給了聯合國有關組織。
除此以外,在民意調查中還有1個相當有趣的現象,德國總理梅爾克的受歡迎程度在歐洲國家特別高,顯然,梅爾克的保守立場符合目前歐洲的政治潮流,而她的女性形象和不排斥對話的柔軟政治手腕,讓左翼和中間選民也能接受。由此可見,人們討厭布希那樣的牛仔風格,但對梅爾克青睞有加,鐵娘子披上美麗柔和的外衣,這是西方國家保守政客可以仿效之處。另外,歐洲民眾對俄羅斯總統普亭接受度大幅上升7個百分點,又把俄羅斯定位成第3超強,這對即將下台,但準備繼續留在政壇發揮影響力的普亭,可謂是一劑有效的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