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來年面臨的3大新課題

2007-11-22 10:04:2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7大之後,中國各個領域都將根據中共17大提出的新方針和新行動綱領,作出新的調整、新的部署,作為崛起中的政治大國、新興的經濟大國,在胡錦濤提出「新的歷史起點」下,中國的國際戰略和外交路線,自然也要求展開新的1頁。在外有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內有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下,中國的外交,勢將面臨一系列新的課題。
 
作為內外上下事務的重要文件,胡錦濤的中共17大政治報告,除了正式寫進「和諧世界」的新理念外,在大勢判斷、外交方針、開放戰略、外交原則等方面,看上去多是重申長期以來的主張,沒有多少新的提法。因而中國外交在歷史轉折關頭,到底變是不變,要變又如何去變,還讓人摸不著頭腦。
 
事實上中國外交部門,同樣在下大力氣,研究和制定外交新「路線圖」。在中共17大前夕,外交領域的人事安排有新調整,無所作為的唐家璇以身體原因半退,戴秉國接手中央外事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楊潔箎、王毅等年輕一代,接管外交部的具體事務。目前外交系統正就一系列外交大課題,展開全面「調研」,也就是要在來年初,為未來三、五年外交戰略調整,拿出具體的方案。
 
也就是說,由目前至來年3月之前,中國的外交領域,處於1個相對穩定的階段,而這個階段,正是中國傳統的外交淡季。到來年3月,也就是全國人大會議之後,政府成大換屆之後,一系列外交課題將得到解決,新的外交路線圖和時間表都得以確立,新的外交攻勢,隨之展開。
 
雖說整體外交佈局待變,外交課題待解,但未來1年間,中共外交的主攻方向,十分清晰,是兩大方向,1是圍繞2008年北京奧運而展開的奧運外交;1是圍繞台海兩岸形勢的變局而展開的涉台外交。這兩大外交方向,決定著來年中國外交的全盤佈局,影響到整體外交的成敗。
 
在這十分清晰的兩大外交主攻方向之外,中國外交面臨一系列新的課題,其中較迫切要解決的是3大課題,即「大國外交」的課題、「形象外交」的課題、「經濟外交」的課題。
 
關於「大國外交」,胡錦濤的中共17大政治報告,提出中國同世界關係的歷史性變化,是較有新意的提法。具體而言,是中國作為崛起中的政治大國、新興的經濟大國,1方面在世界格局的變動正開始發揮更大的影響力,1方面世界的變動也影響著中國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北京外交界提出的「大國外交」,不是傳統意義上與大國間的外交,而是中國作為新興大國,在世界大國格局及國際政治中,要扮演的角色及作出的努力。而以目前的外交界的主張,這個新角色的主要特徵,是在責任與利益、在大國與小國等一系列複雜的關係間,取得整體平衡。
 
與新「大國外交」相關連的,是「形象外交」。成為新興大國,外交將面臨的重大課題,就是如何建立新的形象。近30年改革開放,近年綜合實力提升,令中國國際形象發生變化,但目前這個形象,除仍有「中國威脅論」、「中國妖魔化」影響,還是先進與落後、貧窮與富裕、開放與保守等一系列形象並存的。於此,未來中國在部署新「大國外交」之際,將全力以赴展開「形象外交」,提升「軟實力」,加強開放度,擴大民間交往,深度融入國際社會等等,將成為建立新國際形象的主要努力。
 
至於「經濟外交」,雖不是新課題,但是新難題。中國早已由傳統外交,轉向經濟外交。過去的經濟外交,主要是擴大與發達國家的經濟交往,以引進外來的投資和技術,擴大產品的國際市場。當經濟實力提升,對國際市場依存度提高,國際間競爭又更加激烈時,經濟外交成了新焦點。於此,中國新的經濟外交,將要有新的內容,包括如何利用外交遊戲,協調國際關係,解脫中國的能源困惑,推動中資的國際併購,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地位等等。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