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警告:地球暖化已沒救了

2007-11-23 11:52:0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17日提出了令人為之膽戰心驚的警告,表示就算各國每年花費數10億美元全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效果仍然有限,氣候變遷已「急遽且不可逆轉」,各國要努力適應,學習與氣候變遷共存。這就是說,地球暖化已非人力所能挽救,人類唯有作出適應的準備,等待暖化災難的來臨,以期在災難來臨時損失較少一些而已。
 
這個名為「綜合報告」的氣候變遷對策草案17日在西班牙的瓦倫西亞公布。此報告接續先前發表的「氣候變遷2007」3冊報告,整合大量科學資訊,為各國政府提供1份簡潔可讀的決策參考文件。
 
一般認為,今年12月3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跨政府會議,會以此報告作為藍本,達成新的協議,以取代2012年到期失效的「京都議定書」。參與撰寫報告的專家說,去年取得更新更明確的科學證據顯示,前3冊報告指出的氣候變遷危機,其實比先前預測的更嚴重。
 
聯合國這個小組認為,氣候變遷造成食物短缺、乾旱、沿海地區洪災與強烈暴風,可能威脅近10億人口。
 
「適應變遷」的方法,包括在海岸建立高牆防止海水倒灌、種植抗旱農作物,甚至遷移整個社群。專家強調,富有且科技先進的已開發國家適應氣候變遷的能力較強,但仍可能面臨乾旱。馬爾地夫、帛琉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很少的低窪小島國家,卻可能受到最嚴重的洪災威脅。
 
事實上,在因環保不足而發生的災難到來之前,還是應該盡人力對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挽救。例如在中國,去年便發生太湖因污染而影響旅遊業的問題。因太湖水受工業嚴重污染,魚蝦不生,湖水不能飲用,須從外地運入食水,使居民大感不便,旅遊人士聞訊,更加視太湖區為禁地,裹足不前。但太湖水污,影響旅遊業事小,更大的問題是影響民生,影響「以人為本」的政策,更影響全球的自然生態,破壞環保,所以急須改進。當局立即封閉所有設備不足、導致污染湖水的中小企業。這種以行政命令封閉不良企業的做法,在中國可以立即做到,但在自由國家卻不能說做就做,還要通過許多法律程序,等到完成,湖水已不知污染成什麼樣子了。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他不久前造訪逐漸崩解的南極水棚與正在消融的智利冰河,還親眼目睹了因全球暖化「窒息」的亞馬遜雨林。他說,人類親手傷害「地球上最珍貴的寶藏」,新發表的報告則為「真正的突破」奠定基礎。
 
美國政府一向是反對立法嚴格限定溫室排放量的,所以它不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但它卻是2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這次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參加會議的美國代表團表示,對抗氣候變遷事不宜遲,問題在於目前學界對氣候變遷的危險「仍無明確科學定義」。
 
回想過去的歷史,19世紀在蒸氣機發明之前,人類文明發展已過了幾千年,根本就沒有工業污染問題,甚至在20世紀初,人類開始懂得用汽油作為動力,也還沒有空氣污染問題,是到了20世紀後半期,本世紀初,科學工業突飛猛進,溫室氣體排放飛快提高,到了近幾年,發現地球出現暖化,氣候失常,冰山融解,摧殘劇烈的暴風頻生,這才令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長此以往,地球將頂受不了這樣損毀,最後承受這惡果的是人類自己!
 
想當年毛澤東曾在天安門上遐想,若有1天從天安門上望去,盡是密密麻麻的煙囪,那才是中國真正的工業化。可見在當時人們的腦海中,還沒有溫室效應、地球暖化的觀念,以為煙囪越多越好,那就是工業進步,根本沒有想到其他。
 
聯合國的警告可謂來得及時,催促人們醒覺起來,由此而發動自救,而且要有更寬大的胸襟,明白那不只是救自己,或是救自己的國家,而是聯合起來救整個地球!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