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7大胡錦濤報告中的涉台部分接近900字,其中的硬件只有1句:「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但仍硬中帶軟,沒有套上絕不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用語。至於軟件,則多處都可見到。
所謂4個「決不」:「堅持1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其中的「堅持」與「反對」,雖然軟中帶硬,但只是政治底線。
所謂「和平協議」:「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1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1中」的原則,雖然仍是政治底線,但「任何政黨」,很明顯已包括綠營的政黨,中共唯一的包袱,只是能否放棄單一主權的觀念,如是才可把台灣島內的中間分子拉過來。
所謂3個「凡是」:「凡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這是中共一貫的統戰方式,從下以上,去孤立民進黨,言下之意,是儘量避開非和平的手段。
至於「兩岸共決」:「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我們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努力是做足了,但誠意仍不足,中共似乎仍需要安撫台灣人民,如何避免「以大吃小」的可能。就這個可能,民進黨才能憑海峽的分隔,藉台灣人民的戒懼心態來推行台獨。
海峽的分隔是現實,人民的戒懼也是事實。北京在17大以前,似乎就這方面已有所部署:就是積極完成「海西」發展的特區,在台灣對岸,積極發展福建,使它成為1個超乎經濟特區、又近乎政治特區的特區。
在過去,福建的發展,遠遠落後於珠三角與長三角,廣東的人均生產值,只比台灣低出3.3倍,但福建卻低出6倍,原因是兩岸若然開戰,福建會變成前線兼戰場,因此台商很少投資福建,就算在廈門特區,台資仍遠遠落後於港資與僑資。但福建的增長仍然很快,改革開放初期,台灣的總產值是高於全福建40倍,到了今天,只高出4倍,若他日台資湧入,僑資港資又再加碼,難保不到10年,福建會和台灣平起平坐,猶如今日的廣東省,生產總值已超越台灣。
福建和台灣,不只同文同種,還同源,台灣的本省人,經商的多來自泉州,務農的多來自漳州,山居的多來自龍岩,台灣的善信,不斷湧向湄州島的媽祖廟、東山島的關帝廟朝拜。漳州的土質與天氣,與台灣相若,如是漳州便放出土地,供台灣來的茶商與農民前來開發,台灣的天仁茶葉,便在漳州開設規模更大的天福公司。
從這些事實看,北京的軟件,是想將福建變成對著台灣的磁石,猶如過去珠三角的吸納港資一樣,資金吸得差不多後,到時便向台灣放餌,台灣人民為了求存,便自然自動地求和,因為台灣會有如香港,逐漸被邊緣化,香港不是早已乖乖地接受「一國兩制」的安排,因此北京這些軟件的啟動,不是長線,而是中線的策略。
所謂4個「決不」:「堅持1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其中的「堅持」與「反對」,雖然軟中帶硬,但只是政治底線。
所謂「和平協議」:「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1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1中」的原則,雖然仍是政治底線,但「任何政黨」,很明顯已包括綠營的政黨,中共唯一的包袱,只是能否放棄單一主權的觀念,如是才可把台灣島內的中間分子拉過來。
所謂3個「凡是」:「凡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這是中共一貫的統戰方式,從下以上,去孤立民進黨,言下之意,是儘量避開非和平的手段。
至於「兩岸共決」:「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我們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努力是做足了,但誠意仍不足,中共似乎仍需要安撫台灣人民,如何避免「以大吃小」的可能。就這個可能,民進黨才能憑海峽的分隔,藉台灣人民的戒懼心態來推行台獨。
海峽的分隔是現實,人民的戒懼也是事實。北京在17大以前,似乎就這方面已有所部署:就是積極完成「海西」發展的特區,在台灣對岸,積極發展福建,使它成為1個超乎經濟特區、又近乎政治特區的特區。
在過去,福建的發展,遠遠落後於珠三角與長三角,廣東的人均生產值,只比台灣低出3.3倍,但福建卻低出6倍,原因是兩岸若然開戰,福建會變成前線兼戰場,因此台商很少投資福建,就算在廈門特區,台資仍遠遠落後於港資與僑資。但福建的增長仍然很快,改革開放初期,台灣的總產值是高於全福建40倍,到了今天,只高出4倍,若他日台資湧入,僑資港資又再加碼,難保不到10年,福建會和台灣平起平坐,猶如今日的廣東省,生產總值已超越台灣。
福建和台灣,不只同文同種,還同源,台灣的本省人,經商的多來自泉州,務農的多來自漳州,山居的多來自龍岩,台灣的善信,不斷湧向湄州島的媽祖廟、東山島的關帝廟朝拜。漳州的土質與天氣,與台灣相若,如是漳州便放出土地,供台灣來的茶商與農民前來開發,台灣的天仁茶葉,便在漳州開設規模更大的天福公司。
從這些事實看,北京的軟件,是想將福建變成對著台灣的磁石,猶如過去珠三角的吸納港資一樣,資金吸得差不多後,到時便向台灣放餌,台灣人民為了求存,便自然自動地求和,因為台灣會有如香港,逐漸被邊緣化,香港不是早已乖乖地接受「一國兩制」的安排,因此北京這些軟件的啟動,不是長線,而是中線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