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法國總統沙克吉是1個不斷製造驚奇的西方領袖,他可以全然頂住國內各種大罷工的壓力,堅持競選時提出的大幅改革福利制度的政治承諾;他也可以在第1夫人下堂求去之時,繼續「尋芳獵豔」,讓花邊新聞娛樂法國和全世界的民眾。在外交上,沙克吉也是「奇兵突起」,他走訪華盛頓,在牛仔總統布希的德州農場作客,高調宣揚法美同盟關係,被譽為是近半世紀來重塑法美關係的先鋒;不過,他一轉眼又到了北京,而且不帶人權秘書,只帶企業家,不談人權,只談經貿,輕而易舉就拿到了300億美元的巨大訂單,看得全世界,尤其是德國和美國人目瞪口呆。
不錯,沙克吉之所以在北京獲得甚至超過其前任席哈克的經貿利益,1個主要的原因在於北京要分化法德關係,分化歐盟,因為德國總理梅爾克取代施諾德之後,對華採取了相對強硬的姿態,不但高調接見達賴喇嘛,也宣稱要與亞洲民主國家聯手合作,堅持對華武器禁運,言外之意,就是全面對抗所謂的「北京共識」(威權主義體制下的市場經濟),導致北京極為惱火,因此在梅爾克訪華之際,並沒有取得很大經貿成果。北京期待通過「獎勵」法國,來警告德國、美國、加拿大甚至日本,不要輕易「得罪」北京。事實上,沙克吉拿到鉅額訂單之後,德國經貿界和輿論界已經「吵鬧起來」,嚷著要梅爾克向北京低頭,而美國輿論也在比較北京「獎賞」法國和拒絕「小鷹號」航母艦隊停靠香港過感恩節的風波。
不過,沙克吉很清楚,他只是抓住了好的時機,以及頗有針對性的對華政策。所謂好的時機,除了達賴喇嘛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沙克吉看到,歐盟正在啟動一場與中國的貿易戰爭,而焦點正是人民幣匯率問題引發的貿易逆差,因此,為了拖延這場戰爭,或者說弱化歐盟的力量,北京急於想拉攏法國,換句話說,鉅額訂單與其說是北京「獎賞」巴黎,不如說是北京企圖「賄賂」巴黎,讓法國「按兵不動」,法國占了上風。此外,沙克吉也知道,美國之外,就是德國和日本是中國經貿的最大對手,北京的目標就是超德日,趕美國,給法國輸一點血,不會對北京帶來威脅,並非是北京特別喜歡他。沙克吉一點也不笨,法國沒有理由拒絕北京「送的大禮」,但法國也不可能「見利忘義」,忘記了自己在歐盟的定位,忘記了歐洲利益,於是,沙克吉照樣提出要「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問題,這是代歐盟發言,儘管溫家寶總理拒絕了沙克吉的要求。毫無疑問,在未來,歐盟一旦與北京在經貿問題上開戰,法國絕對不會「按兵不動」,沙克吉充分知道,在1個弱化的歐洲中,不可能有1個強大的法國。
當然,這並非是說,沙克吉耍了北京。北京並沒有吃虧,因為不買空客,也要買波音,不從法國那裡進口核反應爐,那也要向德國日本,或者加拿大進口,北京只是想要在本來就需要的經貿進口中,取得一些附加的政治價值。
來自匈牙利的沙克吉和梅爾克一樣,深知共產體制對東歐的破壞性多大,以新拿破崙自居的他,也深知「東方的睡獅」中國一旦醒來,對歐洲的威脅多大,但是,沙克吉知道自己不是美國,不需要負起領導遏制中國的重任,法國最大的威脅是激進伊斯蘭教主義,是伊朗,因此,對華外交在執政初期不必作多大的改變,達賴喇嘛可以不見,也不必反對歐盟解除對華軍事禁運,但法國的強大卻是刻不容緩。
由此可見,沙克吉不會因為北京下的訂單而改變其保守主義路線,也不會像席哈克和施諾德那樣為討好北京而跟美國唱反調,更不會因此坐視歐盟削弱。沙克吉聰明之處在於,他知道如何與要面子的北京打交道,帶老母兒子一同走訪中國,從西安到北京,體現的是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對中國的尊重,以此就讓北京乖乖地打開了錢包,德國輿論、美加輿論是否看到了這一點呢?
不錯,沙克吉之所以在北京獲得甚至超過其前任席哈克的經貿利益,1個主要的原因在於北京要分化法德關係,分化歐盟,因為德國總理梅爾克取代施諾德之後,對華採取了相對強硬的姿態,不但高調接見達賴喇嘛,也宣稱要與亞洲民主國家聯手合作,堅持對華武器禁運,言外之意,就是全面對抗所謂的「北京共識」(威權主義體制下的市場經濟),導致北京極為惱火,因此在梅爾克訪華之際,並沒有取得很大經貿成果。北京期待通過「獎勵」法國,來警告德國、美國、加拿大甚至日本,不要輕易「得罪」北京。事實上,沙克吉拿到鉅額訂單之後,德國經貿界和輿論界已經「吵鬧起來」,嚷著要梅爾克向北京低頭,而美國輿論也在比較北京「獎賞」法國和拒絕「小鷹號」航母艦隊停靠香港過感恩節的風波。
不過,沙克吉很清楚,他只是抓住了好的時機,以及頗有針對性的對華政策。所謂好的時機,除了達賴喇嘛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沙克吉看到,歐盟正在啟動一場與中國的貿易戰爭,而焦點正是人民幣匯率問題引發的貿易逆差,因此,為了拖延這場戰爭,或者說弱化歐盟的力量,北京急於想拉攏法國,換句話說,鉅額訂單與其說是北京「獎賞」巴黎,不如說是北京企圖「賄賂」巴黎,讓法國「按兵不動」,法國占了上風。此外,沙克吉也知道,美國之外,就是德國和日本是中國經貿的最大對手,北京的目標就是超德日,趕美國,給法國輸一點血,不會對北京帶來威脅,並非是北京特別喜歡他。沙克吉一點也不笨,法國沒有理由拒絕北京「送的大禮」,但法國也不可能「見利忘義」,忘記了自己在歐盟的定位,忘記了歐洲利益,於是,沙克吉照樣提出要「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問題,這是代歐盟發言,儘管溫家寶總理拒絕了沙克吉的要求。毫無疑問,在未來,歐盟一旦與北京在經貿問題上開戰,法國絕對不會「按兵不動」,沙克吉充分知道,在1個弱化的歐洲中,不可能有1個強大的法國。
當然,這並非是說,沙克吉耍了北京。北京並沒有吃虧,因為不買空客,也要買波音,不從法國那裡進口核反應爐,那也要向德國日本,或者加拿大進口,北京只是想要在本來就需要的經貿進口中,取得一些附加的政治價值。
來自匈牙利的沙克吉和梅爾克一樣,深知共產體制對東歐的破壞性多大,以新拿破崙自居的他,也深知「東方的睡獅」中國一旦醒來,對歐洲的威脅多大,但是,沙克吉知道自己不是美國,不需要負起領導遏制中國的重任,法國最大的威脅是激進伊斯蘭教主義,是伊朗,因此,對華外交在執政初期不必作多大的改變,達賴喇嘛可以不見,也不必反對歐盟解除對華軍事禁運,但法國的強大卻是刻不容緩。
由此可見,沙克吉不會因為北京下的訂單而改變其保守主義路線,也不會像席哈克和施諾德那樣為討好北京而跟美國唱反調,更不會因此坐視歐盟削弱。沙克吉聰明之處在於,他知道如何與要面子的北京打交道,帶老母兒子一同走訪中國,從西安到北京,體現的是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對中國的尊重,以此就讓北京乖乖地打開了錢包,德國輿論、美加輿論是否看到了這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