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泰國商會昨天(1日)指出泰中自由貿易區協議實施以來,大批中國生產的新鮮蔬菜衝擊泰國市場,包括香蔥頭、蒜頭在內的中國農產品已經輸入泰國市場價值接近3億銖,國內種植香蔥、蒜頭的面積大幅減少,農民要改種其他作物謀生存。而且泰國農產品出口到中國市場還有多個方面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和運輸障礙。
泰國商會大學校長、經濟貿易資源中心主任吞那瓦昨天表示,泰中自由貿易區協定自從2006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疏果零關稅以來,泰國出口中國市場的農產品在2007年1至8月的總出口價值增長率為9.5%,而2005年的增長率為5.2%,其中橡膠和木薯的出口量增長最大。但中國大量廉價蔬菜、水果進入泰國市場,致使市場價格降低了近6成,特別是香蔥頭、蒜頭進口數量龐大。
從清萊清盛海關統計的數字顯示,在自由貿易區協議實施前的2002年,泰國從中國進口新鮮蔬菜類幾乎為零,但從2007年起,泰國卻大量從中國進口新鮮蔬菜,累計價值近3億銖,對泰國市場的農產品,特別是香蔥頭、蒜頭種植和價格均產生重大衝擊。泰國農民只能大幅減少種植面積,或改種其他作物以求生存。
但泰國農產品出口中國市場卻遇到非關稅壁壘的阻礙,如繁瑣、嚴格的植物檢驗而且費時長;進口許可證審批資格只限定中國人才能提出;中國海關對泰國水果雖然不徵收關稅,但要徵收13%的增值稅,提高了經營成本。而通過湄公河運輸線路數量有限,經過各個水壩還需要等待河閘的開啟,浪費運輸時間。從夜賽關口走陸路到中國則需要數天時間,需要使用冷庫保鮮,同樣造成經營成本增加。
泰國商會大學校長、經濟貿易資源中心主任吞那瓦昨天表示,泰中自由貿易區協定自從2006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疏果零關稅以來,泰國出口中國市場的農產品在2007年1至8月的總出口價值增長率為9.5%,而2005年的增長率為5.2%,其中橡膠和木薯的出口量增長最大。但中國大量廉價蔬菜、水果進入泰國市場,致使市場價格降低了近6成,特別是香蔥頭、蒜頭進口數量龐大。
從清萊清盛海關統計的數字顯示,在自由貿易區協議實施前的2002年,泰國從中國進口新鮮蔬菜類幾乎為零,但從2007年起,泰國卻大量從中國進口新鮮蔬菜,累計價值近3億銖,對泰國市場的農產品,特別是香蔥頭、蒜頭種植和價格均產生重大衝擊。泰國農民只能大幅減少種植面積,或改種其他作物以求生存。
但泰國農產品出口中國市場卻遇到非關稅壁壘的阻礙,如繁瑣、嚴格的植物檢驗而且費時長;進口許可證審批資格只限定中國人才能提出;中國海關對泰國水果雖然不徵收關稅,但要徵收13%的增值稅,提高了經營成本。而通過湄公河運輸線路數量有限,經過各個水壩還需要等待河閘的開啟,浪費運輸時間。從夜賽關口走陸路到中國則需要數天時間,需要使用冷庫保鮮,同樣造成經營成本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