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較早前聯合國公布了1項調查結果,全球吸引外資的國家,英、美分別排第1及第2,中國排第3,緊隨的是香港。在亞洲中,新加坡排第3,2004年台灣還排第8,2005年竟然連10大亦不列。不過香港和新加坡的外資加起來,是中國和台灣加起來的76%左右,而人口方面,後者卻比前者多出100倍以上。外商為何厚此薄彼?外人為何觀感不一?新加坡及香港同為華人地區,為何會急劇冒起?因此便有需要抽出上海作為中國的代表,台北作為台灣的代表,和新加坡及香港作1個比較。
論面積與人口,都是上海居冠,人口有1400萬,亦是全球居冠,但總生產值仍然遠低於人口少1倍的香港,而人口是新加坡的70%的台北,總生產值卻不及新加坡的40%,只有新加坡可以和香港平起平坐,因為不論是經濟實力,抑或人均生產值,新加坡和香港都旗鼓相當。
那麼新加坡及香港的賣點又是甚麼呢?是民主的政治,新加坡雖然奉行強人政治,但仍存在著1人1票的普選,執政黨需要聽從人民的意願,所有對付反對黨的措施,都需要依法執行。香港的民主政制雖然不算完善,但所有選舉,都是公平公開的,任何特首都需要聽從民意,還有,香港最難得的是新聞自由,傳媒可監察政府的施政,試問這類政治的自由度與透明度,上海又有沒有。不過在台北,卻是完全有,在現行制度下,民主與民權都俱有,只可惜摻上太多民粹的成分。
其次是自由的經濟,不但是政治的模式,就算是經濟的模式,都完全是西方式的。新加坡及香港同樣承繼了英國的傳統,運作的方式亦完全是西方的格式,政府非但不干預,所有投資都受到法律的保障,商人可以在法院控告政府。試問在上海,可輕易做到嗎?在台北雖然可輕易做到,但往往受到人為的干預。如是外商可放心在新加坡及香港兩地投資,而兩地的貿易額,亦遠超乎1個城市的數額,以貨運而言,兩地永遠在全球中排第1及第2。
再就是廉政的系統。在新加坡,貪污已差不多絕跡;在香港,亦完全受到控制,高薪養廉的制度,台北已做到一半,上海卻未有做到;1個小官僚的賭債,往往是收入的100倍,甚至1萬倍,試問外商的投資,有多少比例是被貪官吞去呢?廉政不只在政府以內執行,還在商界以至整個社會中實施,外商所賺到的每1分每1毛,都會返回自己的口袋,試問在上海做得到嗎?在台北,最近亦揭發,牽涉到最高領導身邊的人亦在貪污。
還有是國際的視野。新加坡及香港的人民差不多都懂英語,亦很易跑出去,觀摩外邊的世界,就算在本地,亦很易學到外國的東西,和外國人接觸,因此外商來了不久,便很易適應未來,新加坡及香港兩地的人民,非但可和外國人溝通,還會和國際接軌,這種開放的態度,在本土亦方便族群之間的相處。相對而言,上海的地方偏見較為普遍,而最為明顯的是在台北,仍存在著族群的矛盾對立。
因此上海與台北,應當以新加坡及香港為示範,雖然上海與台北各有優點,足供新加坡及香港去學習,譬如台北市民的環保意識,上海人民的奮勇直追的精神。至於海外的華人,更應當放棄族群的局限,勇於走出華埠,走入當地的主流社會,自然會對兩岸的發展,產生良性的效果。
論面積與人口,都是上海居冠,人口有1400萬,亦是全球居冠,但總生產值仍然遠低於人口少1倍的香港,而人口是新加坡的70%的台北,總生產值卻不及新加坡的40%,只有新加坡可以和香港平起平坐,因為不論是經濟實力,抑或人均生產值,新加坡和香港都旗鼓相當。
那麼新加坡及香港的賣點又是甚麼呢?是民主的政治,新加坡雖然奉行強人政治,但仍存在著1人1票的普選,執政黨需要聽從人民的意願,所有對付反對黨的措施,都需要依法執行。香港的民主政制雖然不算完善,但所有選舉,都是公平公開的,任何特首都需要聽從民意,還有,香港最難得的是新聞自由,傳媒可監察政府的施政,試問這類政治的自由度與透明度,上海又有沒有。不過在台北,卻是完全有,在現行制度下,民主與民權都俱有,只可惜摻上太多民粹的成分。
其次是自由的經濟,不但是政治的模式,就算是經濟的模式,都完全是西方式的。新加坡及香港同樣承繼了英國的傳統,運作的方式亦完全是西方的格式,政府非但不干預,所有投資都受到法律的保障,商人可以在法院控告政府。試問在上海,可輕易做到嗎?在台北雖然可輕易做到,但往往受到人為的干預。如是外商可放心在新加坡及香港兩地投資,而兩地的貿易額,亦遠超乎1個城市的數額,以貨運而言,兩地永遠在全球中排第1及第2。
再就是廉政的系統。在新加坡,貪污已差不多絕跡;在香港,亦完全受到控制,高薪養廉的制度,台北已做到一半,上海卻未有做到;1個小官僚的賭債,往往是收入的100倍,甚至1萬倍,試問外商的投資,有多少比例是被貪官吞去呢?廉政不只在政府以內執行,還在商界以至整個社會中實施,外商所賺到的每1分每1毛,都會返回自己的口袋,試問在上海做得到嗎?在台北,最近亦揭發,牽涉到最高領導身邊的人亦在貪污。
還有是國際的視野。新加坡及香港的人民差不多都懂英語,亦很易跑出去,觀摩外邊的世界,就算在本地,亦很易學到外國的東西,和外國人接觸,因此外商來了不久,便很易適應未來,新加坡及香港兩地的人民,非但可和外國人溝通,還會和國際接軌,這種開放的態度,在本土亦方便族群之間的相處。相對而言,上海的地方偏見較為普遍,而最為明顯的是在台北,仍存在著族群的矛盾對立。
因此上海與台北,應當以新加坡及香港為示範,雖然上海與台北各有優點,足供新加坡及香港去學習,譬如台北市民的環保意識,上海人民的奮勇直追的精神。至於海外的華人,更應當放棄族群的局限,勇於走出華埠,走入當地的主流社會,自然會對兩岸的發展,產生良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