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被推翻後流亡外國、如今已回國的巴基斯坦前總理夏立夫,6日在首都伊斯蘭馬巴德走向法官住宅區,要與遭罷黜的首席大法官喬德里會晤,一路遭到約300名防暴警察阻攔。支持夏立夫行動的群眾也約300名,他們焚燒現總統穆沙拉夫的肖像,一面高呼「夏立夫萬歲」。
首席大法官因拒絕支持緊急統治,目前實際上遭到軟禁。被軟禁在法官住宅區內的,除首席大法官喬德里外,還有36名法官,當局以拒絕依據緊急統治法令宣誓效忠穆沙拉夫的理由,強迫他們退休。
夏立夫來到法官住宅區前,但穿戴鋼盔與防彈衣的警察不讓他進入。夏立夫就在現場告訴群眾:「我來到這裡,表達我與首席大法官及其他法官站在一起。」又強調:「我希望讓他們知道,全國都與他們站在一起,除非這些法官恢復他們在11月3日前的職務,否則我們不會罷休。」
也遭軟禁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之1的巴格汪達斯,通過電話告訴電視台記者說:「所有法官都遭軟禁,他們只能在住宅區內活動。首席大法官喬德里也軟禁在這裡,他既不能在房屋外活動,也不能見任何人,部署在他家的警力甚至不讓他與妻子到室外散步。」除了這類的話語出現在電視台之外,雙方沒有發生更嚴重的衝突。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未出現群眾與警察對峙的場面,反對穆沙拉夫的浪潮還未成形。這次夏立夫探望首席大法官受阻,比起不久前碧芝娜‧布托要見首席大法官所形成的群眾場面,有上萬人上街遊行示威支持,真不可同日而語。為什麼穆沙拉夫的獨裁手段愈來愈見束緊,群眾的反應反而鬆弛了?可能是夏立夫的政治號召魅力不如碧芝娜‧布托。但事至如今,無論如何,巴基斯坦已走到了要民主還是要獨裁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應該有個決定,才能辦事,否則,優柔寡斷,不冷不熱,不湯不水,國家反而會被搞到一團糟,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
穆沙拉夫於1999年,趁夏立夫要免去他陸軍參謀長的職位時發動政變,推翻夏立夫,並於2001年自任總統,行的便是獨裁制。這6年來,巴基斯坦的情況應該說是相對安定的,境內雖有賓拉丹的凱達恐怖組織藏匿著,今年7月間,以實現政教合一為目標的紅色清真寺,與前來干涉的軍警開火,並擄大批婦孺為人質,穆沙拉夫一點也不手軟,終把其首腦卡茲擊斃,結束了1場以宗教為幌子的亂事。
由此可見,穆沙拉夫有本事維持這個國家的秩序,其政治手段固屬獨裁類型,但卻能夠維持國家的獨立存在,不致被恐怖激進組織所侵蝕。
穆沙拉夫當了6年的自封總統,顯然覺得不好意思,或感到不夠光彩,所以他要恢復民主制,實行選舉,爭取連任。他的如意算盤,是當個體面的正式總統,所以宣布大選。由國會與4個省議會於10月6日投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在國民大會與參議院議員投下的257張票中,曾任法官的反對派領袖亞曼德只得票2張,另一反對派「巴基斯坦人民黨」候選人的得票是零,另有3張廢票。計票官員說,穆沙拉夫囊括了99%的票數。但反對黨指選舉有弊,要首席大法官喬德里宣布判決之後,才能證明選舉有效。穆沙拉夫知道喬德里不會宣布他獲勝的,乾脆在他未宣判之前就把他免職並軟禁起來。反對派又指責他未辭去軍職而擔任總統,屬違憲行為,於是穆沙拉夫辭去軍職,宣布正式連任。但外間議論仍然沸沸揚揚,顯然事情不會就此平靜。
穆沙拉夫看來是溫和的,否則他不會拒絕夏立夫回國之後,又改變主意,讓他回國。他一回來,就馬上演出了這場好戲。但並未由此引起大規模的民眾示威,看來大家也知道國家目前處於危急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切以穩定為先,故沒有太大反應,主要還看穆沙拉夫在經濟民生方面能否給民眾解決多少的困難。
所以穆沙拉夫要就讓步,否則就必須表現堅定的立場,以獨裁手段維持國家安定,推動經濟發展,使人民安居樂業,提高生活水準,如果真能做到國泰民安,那獨裁與否,普通百姓也就不太計較了。
首席大法官因拒絕支持緊急統治,目前實際上遭到軟禁。被軟禁在法官住宅區內的,除首席大法官喬德里外,還有36名法官,當局以拒絕依據緊急統治法令宣誓效忠穆沙拉夫的理由,強迫他們退休。
夏立夫來到法官住宅區前,但穿戴鋼盔與防彈衣的警察不讓他進入。夏立夫就在現場告訴群眾:「我來到這裡,表達我與首席大法官及其他法官站在一起。」又強調:「我希望讓他們知道,全國都與他們站在一起,除非這些法官恢復他們在11月3日前的職務,否則我們不會罷休。」
也遭軟禁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之1的巴格汪達斯,通過電話告訴電視台記者說:「所有法官都遭軟禁,他們只能在住宅區內活動。首席大法官喬德里也軟禁在這裡,他既不能在房屋外活動,也不能見任何人,部署在他家的警力甚至不讓他與妻子到室外散步。」除了這類的話語出現在電視台之外,雙方沒有發生更嚴重的衝突。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未出現群眾與警察對峙的場面,反對穆沙拉夫的浪潮還未成形。這次夏立夫探望首席大法官受阻,比起不久前碧芝娜‧布托要見首席大法官所形成的群眾場面,有上萬人上街遊行示威支持,真不可同日而語。為什麼穆沙拉夫的獨裁手段愈來愈見束緊,群眾的反應反而鬆弛了?可能是夏立夫的政治號召魅力不如碧芝娜‧布托。但事至如今,無論如何,巴基斯坦已走到了要民主還是要獨裁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應該有個決定,才能辦事,否則,優柔寡斷,不冷不熱,不湯不水,國家反而會被搞到一團糟,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
穆沙拉夫於1999年,趁夏立夫要免去他陸軍參謀長的職位時發動政變,推翻夏立夫,並於2001年自任總統,行的便是獨裁制。這6年來,巴基斯坦的情況應該說是相對安定的,境內雖有賓拉丹的凱達恐怖組織藏匿著,今年7月間,以實現政教合一為目標的紅色清真寺,與前來干涉的軍警開火,並擄大批婦孺為人質,穆沙拉夫一點也不手軟,終把其首腦卡茲擊斃,結束了1場以宗教為幌子的亂事。
由此可見,穆沙拉夫有本事維持這個國家的秩序,其政治手段固屬獨裁類型,但卻能夠維持國家的獨立存在,不致被恐怖激進組織所侵蝕。
穆沙拉夫當了6年的自封總統,顯然覺得不好意思,或感到不夠光彩,所以他要恢復民主制,實行選舉,爭取連任。他的如意算盤,是當個體面的正式總統,所以宣布大選。由國會與4個省議會於10月6日投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在國民大會與參議院議員投下的257張票中,曾任法官的反對派領袖亞曼德只得票2張,另一反對派「巴基斯坦人民黨」候選人的得票是零,另有3張廢票。計票官員說,穆沙拉夫囊括了99%的票數。但反對黨指選舉有弊,要首席大法官喬德里宣布判決之後,才能證明選舉有效。穆沙拉夫知道喬德里不會宣布他獲勝的,乾脆在他未宣判之前就把他免職並軟禁起來。反對派又指責他未辭去軍職而擔任總統,屬違憲行為,於是穆沙拉夫辭去軍職,宣布正式連任。但外間議論仍然沸沸揚揚,顯然事情不會就此平靜。
穆沙拉夫看來是溫和的,否則他不會拒絕夏立夫回國之後,又改變主意,讓他回國。他一回來,就馬上演出了這場好戲。但並未由此引起大規模的民眾示威,看來大家也知道國家目前處於危急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切以穩定為先,故沒有太大反應,主要還看穆沙拉夫在經濟民生方面能否給民眾解決多少的困難。
所以穆沙拉夫要就讓步,否則就必須表現堅定的立場,以獨裁手段維持國家安定,推動經濟發展,使人民安居樂業,提高生活水準,如果真能做到國泰民安,那獨裁與否,普通百姓也就不太計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