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曼谷媒體7日報導,按鈴木、日產、泰塔等汽車公司和其他方面的計畫,泰國將可能成為1個重要的經濟型汽車生產中心。這些國際知名的汽車公司原在泰國就設有生產基地,現又在已奠立的基礎上,做了加碼投資的具體表示。使曾經期許打造為「亞洲底特律」的泰國,對亮麗願景的實現,又增長了信心。東亞地區近年經濟發展快速多變,汽車製造業前途的考驗還沉重。盼相關各方面能把握住好勢頭,全力以赴,創造傳統產業光明前途。
多年來悉心經之營之的汽車工業,在泰國的基礎相當穩固,在國外汽車公司陸續投資、移轉裝配線和開發零組件的多方面努力下,泰國汽車工業欣欣向榮,是僅次於電子工業的第2順位產業,員工總數高達35萬人,產值佔全國生產毛額(GDP)的15%。泰國當局重視汽車工業發展,既逐年配合需要做投資,也在2004年汽車年產量還只有75萬輛時,就宣布希望在2010年達到180萬輛,超越印度而居亞洲第4大汽車生產國地位。當局旺盛的企圖心,激勵業者力爭上游,也讓外國投資者感覺得到泰政府對此傳統產業強力維護的決心。這些因素對泰國汽車生產躍進都具有正面影響,值得佩慰。
知名外國汽車公司新宣布的在泰國投資、生產計畫,無疑是令人鼓舞的。鈴木公司再投入95億銖,合美金3億1600萬元,使在泰國基地每年生產具環保、輕便特色的車輛達13萬8000輛。日產公司則計畫投入55億銖,使年產量達到12萬輛,以表達對泰國基地的信心。這些數字,加上前此其他日系汽車公司的投資計畫,如豐田公司增資1億8000萬美元在泰國基地蓋新廠房,使年產量提升到24萬輛,以穩居日系車在泰生產的龍頭地位等。相信在日系汽車公司增產支持下,泰國生產經濟型環保車輛,將能在2010年可達到原訂生產180萬輛目標,使「亞洲底特律」的美夢成真。
從機動車輛生產的角度衡量,行家觀點認為泰國生產、裝配的微型客車、貨車,基本市場還在萌芽階段,還有相當努力的空間。但由於泰國汽車生產基地作業態度嚴謹,對於環保、利便的特色都甚重視。於是在市場需求日益攀升、環保問題甚為迫切的時際,泰國生產的經濟型動力車輛就顯得相當重要。以日本公司海外投資的精打細算,對泰國基地都不吝增資增產能,相信必有深層規劃,使日本汽車生產向東泰國布局,建構為東南亞的經濟型汽車中心。
尤其不能輕忽的是,在舉世嚷擾動盪,不同類型衝突不斷的大環境中,亞洲國家穩步向前,正朝返回世界經濟舞台發展。印度、中國分別崛起,變成亞洲主要吸金地,扮演引領亞洲企業快速成長的推手。而東盟未令外界失望,努力上演區域整合一體化戲碼。現階段的東盟,不再是鄰國鬆散的經濟論壇組織,而是擁有龐大商機的整合市場。其所推出支持各成員國發展的合作計畫,包括提前到2015年就要呈現的「東盟共同體」單一市場、2010年將布建完成的「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雖然市場還沒有成熟,但有驚人成長的潛力,包括泰國在內的東盟主要國家,應該知道新的挑戰和無限商機將隨伴來臨,若不做好準備,會貽誤事機,汽車工業尤其如此。
近年東南亞經濟發展,區域整合一體化接近過程中,各類內外資絡繹來到了、貿易的甜頭也約略嘗到了。更具體說,內需市場比以前明顯活絡,購買力逐步展現。以泰國汽車市場而論,目前20歲以上擁有汽車的人數已逾1400萬、或31%以上社會成員都能駕自己汽車上馬路,這在以往是不可思議的事。當然有汽車人數還會繼續攀升,國內外市場如此,大家應感到成為「亞洲底特律」的願景,終必實現。
多年來悉心經之營之的汽車工業,在泰國的基礎相當穩固,在國外汽車公司陸續投資、移轉裝配線和開發零組件的多方面努力下,泰國汽車工業欣欣向榮,是僅次於電子工業的第2順位產業,員工總數高達35萬人,產值佔全國生產毛額(GDP)的15%。泰國當局重視汽車工業發展,既逐年配合需要做投資,也在2004年汽車年產量還只有75萬輛時,就宣布希望在2010年達到180萬輛,超越印度而居亞洲第4大汽車生產國地位。當局旺盛的企圖心,激勵業者力爭上游,也讓外國投資者感覺得到泰政府對此傳統產業強力維護的決心。這些因素對泰國汽車生產躍進都具有正面影響,值得佩慰。
知名外國汽車公司新宣布的在泰國投資、生產計畫,無疑是令人鼓舞的。鈴木公司再投入95億銖,合美金3億1600萬元,使在泰國基地每年生產具環保、輕便特色的車輛達13萬8000輛。日產公司則計畫投入55億銖,使年產量達到12萬輛,以表達對泰國基地的信心。這些數字,加上前此其他日系汽車公司的投資計畫,如豐田公司增資1億8000萬美元在泰國基地蓋新廠房,使年產量提升到24萬輛,以穩居日系車在泰生產的龍頭地位等。相信在日系汽車公司增產支持下,泰國生產經濟型環保車輛,將能在2010年可達到原訂生產180萬輛目標,使「亞洲底特律」的美夢成真。
從機動車輛生產的角度衡量,行家觀點認為泰國生產、裝配的微型客車、貨車,基本市場還在萌芽階段,還有相當努力的空間。但由於泰國汽車生產基地作業態度嚴謹,對於環保、利便的特色都甚重視。於是在市場需求日益攀升、環保問題甚為迫切的時際,泰國生產的經濟型動力車輛就顯得相當重要。以日本公司海外投資的精打細算,對泰國基地都不吝增資增產能,相信必有深層規劃,使日本汽車生產向東泰國布局,建構為東南亞的經濟型汽車中心。
尤其不能輕忽的是,在舉世嚷擾動盪,不同類型衝突不斷的大環境中,亞洲國家穩步向前,正朝返回世界經濟舞台發展。印度、中國分別崛起,變成亞洲主要吸金地,扮演引領亞洲企業快速成長的推手。而東盟未令外界失望,努力上演區域整合一體化戲碼。現階段的東盟,不再是鄰國鬆散的經濟論壇組織,而是擁有龐大商機的整合市場。其所推出支持各成員國發展的合作計畫,包括提前到2015年就要呈現的「東盟共同體」單一市場、2010年將布建完成的「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雖然市場還沒有成熟,但有驚人成長的潛力,包括泰國在內的東盟主要國家,應該知道新的挑戰和無限商機將隨伴來臨,若不做好準備,會貽誤事機,汽車工業尤其如此。
近年東南亞經濟發展,區域整合一體化接近過程中,各類內外資絡繹來到了、貿易的甜頭也約略嘗到了。更具體說,內需市場比以前明顯活絡,購買力逐步展現。以泰國汽車市場而論,目前20歲以上擁有汽車的人數已逾1400萬、或31%以上社會成員都能駕自己汽車上馬路,這在以往是不可思議的事。當然有汽車人數還會繼續攀升,國內外市場如此,大家應感到成為「亞洲底特律」的願景,終必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