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有硝煙也有成果

2007-12-17 16:58:2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第3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於12日在北京開幕。會議為期兩天,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與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主持本次會議,兩國政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和高級官員出席會議,陣仗之大,令人感到雙方是真想踏踏實實解決問題,而不是到這裡來做做樣子,走走過場而已。
 
會議開始時,很有點硝煙味。中國副總理吳儀在致詞中說,中美兩國的經貿關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贏」。她說:「我們不能同意某些利益集團以他們自己的私利,損害互惠共贏的雙邊經濟關係。我們堅決反對把經濟問題政治化。」因為這樣損害的不僅是對方的利益,而且兩敗俱傷。
 
她又說:「我們特別關切美國國會迄今提出的50多項保護色彩濃厚的涉華經貿議案,我必須坦白地告訴鮑爾森財長和各位美國同事,這些議案如獲通過,勢必嚴重損害中美經貿關係。」最後吳儀作出結論強調,中美兩國「既是利益攸關方,又是建設性合作者」。
 
美國財長鮑爾森則在會議上重申美國人對食品、飼料和玩具安全的關注,實際是強調美國人對健康和生命的價值觀。在針鋒相對下,1股硝煙味吹過會場。
 
儘管有點硝煙味,對貿易的誠信特別是食品、飼料和玩具的安全,卻有了全面、具體的協商。
 
鮑爾森特別提到,雖然中美貿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兩國關係穩定的因素,但近來也成為造成兩國關係緊張的焦點,而且這不僅是產品質量問題所引起。他表示,中美關係對於維持1個穩定、安全、繁榮的世界經濟體系是至關重要的,「短期、出於政治目的」的保護措施,只會損害雙方的利益。他說:「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都不能靠保護主義實現經濟繁榮。我們必須阻止想通過減少透明度或增加法規障礙的途徑,保護國內產業的企圖。」
 
中美雙邊進出口貿易發展很快,互為第2貿易伙伴,雙邊貿易總額,從建交初期的25億美元,,增至去年的2626億美元;今年頭10個月,接近2500億(全年預料達3000億),中國約出口1900億,進口570億,順差逾1300億美元。貿易失衡導致磨擦,美國對人民幣升值施加更大壓力。美方呼籲走出「小碎步」格局,採取更靈活、更有彈性、步伐更大的舉措。
 
中美貿易不平衡,並不只是中方出口過大、人民幣估值太低,還有美國自身的原因。相對而言,中國出口大、消費低、儲蓄率高,美國則進口大、消費高、儲蓄率低;中國人有「積穀防饑」的傳統觀念,美國人則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瀟灑。面對這種差異,中美居民消費、儲蓄的理念和「習慣」,都要有適度的調整,以促進改善貿易失衡。
 
回想當年美國被視為中國最大的敵人,如今卻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世局的變化之大,令許多人不免跌破眼鏡。
 
鄧小平生前是極重視中美關係的,他有過「韜光養晦,不強出頭」的教訓,說的就是中美關係。江澤民交棒之前也曾說,「最要緊的是中美關係不能倒退」。可見他們都從過去的錯誤經驗中吸取教訓,都真心全力保護中美關係。
 
在雙方代表的努力之下,這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終達成8個領域的31項共識,並簽署了協議。吳儀和鮑爾森都認為這次對話很成功,已決定中美第4次戰略經濟對話明年6月在華盛頓舉行。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認為,這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相當成功,並向美國財長鮑爾森表達了「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把握中美關係」的意願。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