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外匯管制措施自去年12月19日起實施,今(19日)剛好1周年。回顧過去1年來,多家金融機構均認為泰銖升值速度明顯放緩,自去年全年激增16%,今年僅約7%。受益於泰幣升值較鄰國的低,促使出口業能夠持續良好成長,今年首10個月的增長率已達到16.6%,超出官方制訂的12.5%目標。唯獨債券市場的前景仍然一片陰霾,對外商在泰募集資金造成不便。
標準渣打黌利銀行(SCBT)的經濟學家鄔莎拉說,截止本月14日,泰銖匯價年比只攀升7%左右,大幅低於去年的15-16%,升幅低於菲律賓的19%、印度的12.1%,與新加坡的6.3%相近。反映出扣留30%資金的外匯管制措施,在抑制泰幣堅挺上存在一定的效用。
得益於泰銖升勢減慢,促使以美元計價的外銷總值,今年首10個月年比增加16.6%。由於目前以上措施,對泰銖匯率的影響力有限。預期政府明年將陸續放寬及撤銷外匯管制措施,可能僅放寬與債市相關的條例,刺激債市恢復。
泰銀行(BT)風險管理部研究中心董事經理助理挽樂實指出,外匯管制措施利弊皆有。益處是雖然本國的經常賬持續盈餘,但仍然能夠有效抑制泰銖升值速度。相反外商的投資信心卻每下愈況、油價起伏不定等。他認為,央行應該繼續執行以上措施,應對美國未來經濟趨向放緩的問題。
泰華農民銀行(KBANK)董事經理巴山表示,外匯管制措施是否撤銷,最終決策權在央行手上,需視乎國家經濟和市場狀況是否適宜。他認為,明年初並不是合適的時候,由於美國貶值壓力的影響,泰銖有機會走升。
標準渣打黌利銀行(SCBT)的經濟學家鄔莎拉說,截止本月14日,泰銖匯價年比只攀升7%左右,大幅低於去年的15-16%,升幅低於菲律賓的19%、印度的12.1%,與新加坡的6.3%相近。反映出扣留30%資金的外匯管制措施,在抑制泰幣堅挺上存在一定的效用。
得益於泰銖升勢減慢,促使以美元計價的外銷總值,今年首10個月年比增加16.6%。由於目前以上措施,對泰銖匯率的影響力有限。預期政府明年將陸續放寬及撤銷外匯管制措施,可能僅放寬與債市相關的條例,刺激債市恢復。
泰銀行(BT)風險管理部研究中心董事經理助理挽樂實指出,外匯管制措施利弊皆有。益處是雖然本國的經常賬持續盈餘,但仍然能夠有效抑制泰銖升值速度。相反外商的投資信心卻每下愈況、油價起伏不定等。他認為,央行應該繼續執行以上措施,應對美國未來經濟趨向放緩的問題。
泰華農民銀行(KBANK)董事經理巴山表示,外匯管制措施是否撤銷,最終決策權在央行手上,需視乎國家經濟和市場狀況是否適宜。他認為,明年初並不是合適的時候,由於美國貶值壓力的影響,泰銖有機會走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