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7大之後,按中共1黨長期執政的特有人事安排方式,換屆後的班子已實際組成、逐步到位。在這新老班底交替的過渡期中,中國知識界近期再興改革討論熱潮,而社會各方也對不同領域、不同方向的改革,提出種種期待。北京當局對改革藍圖有何規劃,對改革進程有何設想?
由不同角度去觀察,來年都似是改革再舉之年。以歷史觀點來看,明年是中共11屆3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興起30周年,歷史鐘聲傳來新迴響,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有理由推開新一輪改革;以現實政治來看,中共17大召開,路線方針定局,不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還是革除種種積弊,有必要推開新一輪改革;以政治傳統看,新班子新人事,有動力以新一輪改革的「3把火」,以之樹新威、推新政。
改革只是1個籠統的說法,過去30年間,中國的改革,主要分為兩大類,1是經濟體制改革,1是政治體制改革,千頭萬緒的改革,都依門別類歸於這兩大類之中。在中共17大政治報告定板之後,改革擴展為4大類,與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併行的,還有文化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
中共17大之前,各方各派向央共領導層施加影響力,形成了1場改革大討論;在中共17大之後,圍繞領政新班子組成、下屆政府的政策制定,近期改革討論再度升溫。目前出來主張推動新一輪改革的,也是意見紛陳,總結而言,有人主張政治體制改革重新上馬,民主政治建設先行;有人認為經濟體制已到攻堅地步,必須下重手力攻;還有人認為社會建設新受重視,社會矛盾日漸尖銳,社會體制改革理當先行。
自然,在對推動新一輪改革的先後輕重之外,也有理念之爭。在意識形態層面上被稱為「左派」和「右派」,也透過各自的傳播工具,宣傳自己的主張,試圖對可能推行的改革施加影響。
在中共17大上,中央領導層的重點任務,是完成中央領導機構的班子重組,以及新政治路線、新政治方針的確立,是故雖有對未來發展方向,對未來改革的粗線條勾勒,但沒有細緻的描繪。對改革的部署,主要放到明年3月。
雖說社會各方對新改革有不同期望,雖說改革的具體部署尚未落實,但中央領導層對改革的大致走向,已敲定腹案,這就是宏觀上看是推動全面的改革,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體制的改革,都將展開,實質上改革將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中心環節。
按智囊們的意見,中國的改革已結束「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也不再採取「單兵突進」的方式,而要進入「整體推進」,「科學決策」階段,這也就是新一輪改革。
改革的「整體推進」,也有其現實的要求,既要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又要落實「科學發展」,各個方面都有以改革來排除體制機制障礙的要求,而各個體制之間,互相的關聯、牽制和影響,都更加突出,比如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的改革,已是密不可分,需要協調推進。
今天的改革,難度不比30年前小,因阻礙改革的利益集團已經形成;改革的主體,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改革的對象;改革的動力存在但改革民眾支持游離於改革之外,成為改革的旁觀者。改革必須重點突破,以之形成全面改革新動力。
於此,改革的重點無可避免選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是因為,所謂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就是政府體制的改革,既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又成政治體制改革的組成部分,還直接影響到文化體制的改革,社會體制的新建。也就是說,這是1個體制改革的交叉點。
正因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多個體制改革交集,由此突進,暫可繞開政治體制改革的意識形態束縛,又以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來面對利益集團的阻礙。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種中間落墨的改革,如何以行政問責、行政審批、行政管理等新制配套來力保成功。
由不同角度去觀察,來年都似是改革再舉之年。以歷史觀點來看,明年是中共11屆3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興起30周年,歷史鐘聲傳來新迴響,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有理由推開新一輪改革;以現實政治來看,中共17大召開,路線方針定局,不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還是革除種種積弊,有必要推開新一輪改革;以政治傳統看,新班子新人事,有動力以新一輪改革的「3把火」,以之樹新威、推新政。
改革只是1個籠統的說法,過去30年間,中國的改革,主要分為兩大類,1是經濟體制改革,1是政治體制改革,千頭萬緒的改革,都依門別類歸於這兩大類之中。在中共17大政治報告定板之後,改革擴展為4大類,與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併行的,還有文化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
中共17大之前,各方各派向央共領導層施加影響力,形成了1場改革大討論;在中共17大之後,圍繞領政新班子組成、下屆政府的政策制定,近期改革討論再度升溫。目前出來主張推動新一輪改革的,也是意見紛陳,總結而言,有人主張政治體制改革重新上馬,民主政治建設先行;有人認為經濟體制已到攻堅地步,必須下重手力攻;還有人認為社會建設新受重視,社會矛盾日漸尖銳,社會體制改革理當先行。
自然,在對推動新一輪改革的先後輕重之外,也有理念之爭。在意識形態層面上被稱為「左派」和「右派」,也透過各自的傳播工具,宣傳自己的主張,試圖對可能推行的改革施加影響。
在中共17大上,中央領導層的重點任務,是完成中央領導機構的班子重組,以及新政治路線、新政治方針的確立,是故雖有對未來發展方向,對未來改革的粗線條勾勒,但沒有細緻的描繪。對改革的部署,主要放到明年3月。
雖說社會各方對新改革有不同期望,雖說改革的具體部署尚未落實,但中央領導層對改革的大致走向,已敲定腹案,這就是宏觀上看是推動全面的改革,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體制的改革,都將展開,實質上改革將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中心環節。
按智囊們的意見,中國的改革已結束「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也不再採取「單兵突進」的方式,而要進入「整體推進」,「科學決策」階段,這也就是新一輪改革。
改革的「整體推進」,也有其現實的要求,既要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又要落實「科學發展」,各個方面都有以改革來排除體制機制障礙的要求,而各個體制之間,互相的關聯、牽制和影響,都更加突出,比如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的改革,已是密不可分,需要協調推進。
今天的改革,難度不比30年前小,因阻礙改革的利益集團已經形成;改革的主體,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改革的對象;改革的動力存在但改革民眾支持游離於改革之外,成為改革的旁觀者。改革必須重點突破,以之形成全面改革新動力。
於此,改革的重點無可避免選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是因為,所謂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就是政府體制的改革,既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又成政治體制改革的組成部分,還直接影響到文化體制的改革,社會體制的新建。也就是說,這是1個體制改革的交叉點。
正因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多個體制改革交集,由此突進,暫可繞開政治體制改革的意識形態束縛,又以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來面對利益集團的阻礙。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種中間落墨的改革,如何以行政問責、行政審批、行政管理等新制配套來力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