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08年來臨前,越南當局開始執行駕乘機動車輛應戴安全頭盔的法令。同時包括泰國在內的若干東盟成員國,為確保行車秩序、維護行人安全,也分別按情況實施道路交通管理。新年假期本是快樂休憩的時段,但由於行旅湧上街頭,機動車輛更比平日增多,交通安全便成為各方懸慮的問題。一般家庭逢成員、親友外出,多有「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的誠摰叮囑。實際上顧好駕車和行走安全,充分遵守交通法律規範,便是確保安全的初步,節慶來到,尤其宜當做是提升道路秩序的良機,我們多有期盼。
越南警方於新年來臨前受命執行騎乘摩托車該戴上安全頭盔的法令,幾可說是在相關人士怨懟不滿聲中啟動的。駕車戴上厚重安全盔,負荷大加上不便、不習慣,絕不是件愉快的事。如果因一時疏忽或安全頭盔放置家中沒有戴上,遭執法人員攔截開出違規罰單,還得付近10美元罰鍰,真是足以令人氣結。所以在開始執法前,相關人士就頗有怒氣,還替頭盔取了1個「煮飯鍋」的別名,聊以怨氣。但是不滿歸不滿,戴安全頭盔駕車上路的法令,還是該嚴格執行,而且應不計一切,執行到底。
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若干都市和鄉村,摩托車輛已漸發展為主要交通、運輸工具,一方面是車輛輕便節省;另則是製造、販賣蔚成風氣,宜價位尤其受近年生活條件頗有改善的平民百姓所歡迎。於是到處可見機動車輛如風馳電掣而過,一般摩托車的快速性能甚可滿足駕車的青壯騎士。所以也逐步汰換了老舊的人力、獸力車輛,變成生活程序改善了的1項社會指標。一時也增長了從以往貧窮環境過來人士的視野,同時也培育了力爭上游的信心。
但是生活水準提升,汰換了陳舊緩慢的交通運輸工具,無疑得付出多方面代價,可能發生令人側目的事故。就以再次發動戴安全頭盔駕機動車的越南為例,去年當地各級道路上,有近1萬3000人因機動車輛肇事斃命。使越南締造車禍死亡率居全世界較高國家之1的紀錄,且可預估相關紀錄還將繼續攀升。大多數意外車禍,是由當今越南交通工具主要型式、快速又無所不在的摩托車所造成。越南超出使用飽和的道路上,每天還塞進逾200萬輛不平穩的摩托車,蛇行穿越,更是肇事根源之1。在提升中的生活水準,使機動車輛數量水漲船高,新的摩托車1年以約200萬輛加入行駛。路窄、車多、駕車青壯年不耐等候蛇行快速穿越,這樣的行車條件,很容易便造成駕車者肇事倒地,非死即傷,為摩托車付出超高社會成本,非常無謂。
面對隨生活條件改善而來的災禍,政府相關單位是要有適當規範的,民間駕車人是要收斂節制的。只有雙管齊下,才能遏阻現代文明的傷害,把損失減少到最低,所以要推出交通安全法規,戴頭盔可保命做起來也簡單,但一旦要扣上「煮飯鍋」上路,難度就變得非常高了。目前在越南推動的道路安全維護法,早在2001年就有相同版本付諸實施。但安全盔的重量,可使駕車人寧冒大險也不願扣上,於是在反覆抗議下,7年前戴頭盔保安全的規範,無功而返,每年留下道路上逾萬的機車「烈士」,鮮血滿地。
越南再度讓戴頭盔駕機車的法規上市,並加重了違規罰鍰,事隔多年,究竟有沒有「畢其功於1役」的把握,恐怕難做定論。泰國和東南亞各國也是一樣,近年都有進步,對於逐漸進入文明社會的感覺應該有多1點體會。文明的規範、配套,是1種約束,也是1種保障,在第1線執法、受規範的青壯騎士,都該比以前多1點理性、耐性,雙方的壓力會輕些。
越南警方於新年來臨前受命執行騎乘摩托車該戴上安全頭盔的法令,幾可說是在相關人士怨懟不滿聲中啟動的。駕車戴上厚重安全盔,負荷大加上不便、不習慣,絕不是件愉快的事。如果因一時疏忽或安全頭盔放置家中沒有戴上,遭執法人員攔截開出違規罰單,還得付近10美元罰鍰,真是足以令人氣結。所以在開始執法前,相關人士就頗有怒氣,還替頭盔取了1個「煮飯鍋」的別名,聊以怨氣。但是不滿歸不滿,戴安全頭盔駕車上路的法令,還是該嚴格執行,而且應不計一切,執行到底。
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若干都市和鄉村,摩托車輛已漸發展為主要交通、運輸工具,一方面是車輛輕便節省;另則是製造、販賣蔚成風氣,宜價位尤其受近年生活條件頗有改善的平民百姓所歡迎。於是到處可見機動車輛如風馳電掣而過,一般摩托車的快速性能甚可滿足駕車的青壯騎士。所以也逐步汰換了老舊的人力、獸力車輛,變成生活程序改善了的1項社會指標。一時也增長了從以往貧窮環境過來人士的視野,同時也培育了力爭上游的信心。
但是生活水準提升,汰換了陳舊緩慢的交通運輸工具,無疑得付出多方面代價,可能發生令人側目的事故。就以再次發動戴安全頭盔駕機動車的越南為例,去年當地各級道路上,有近1萬3000人因機動車輛肇事斃命。使越南締造車禍死亡率居全世界較高國家之1的紀錄,且可預估相關紀錄還將繼續攀升。大多數意外車禍,是由當今越南交通工具主要型式、快速又無所不在的摩托車所造成。越南超出使用飽和的道路上,每天還塞進逾200萬輛不平穩的摩托車,蛇行穿越,更是肇事根源之1。在提升中的生活水準,使機動車輛數量水漲船高,新的摩托車1年以約200萬輛加入行駛。路窄、車多、駕車青壯年不耐等候蛇行快速穿越,這樣的行車條件,很容易便造成駕車者肇事倒地,非死即傷,為摩托車付出超高社會成本,非常無謂。
面對隨生活條件改善而來的災禍,政府相關單位是要有適當規範的,民間駕車人是要收斂節制的。只有雙管齊下,才能遏阻現代文明的傷害,把損失減少到最低,所以要推出交通安全法規,戴頭盔可保命做起來也簡單,但一旦要扣上「煮飯鍋」上路,難度就變得非常高了。目前在越南推動的道路安全維護法,早在2001年就有相同版本付諸實施。但安全盔的重量,可使駕車人寧冒大險也不願扣上,於是在反覆抗議下,7年前戴頭盔保安全的規範,無功而返,每年留下道路上逾萬的機車「烈士」,鮮血滿地。
越南再度讓戴頭盔駕機車的法規上市,並加重了違規罰鍰,事隔多年,究竟有沒有「畢其功於1役」的把握,恐怕難做定論。泰國和東南亞各國也是一樣,近年都有進步,對於逐漸進入文明社會的感覺應該有多1點體會。文明的規範、配套,是1種約束,也是1種保障,在第1線執法、受規範的青壯騎士,都該比以前多1點理性、耐性,雙方的壓力會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