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肯亞總統大選引發的暴力衝突急遽惡化,自從總統齊貝吉12月30日在選舉舞弊的批判聲浪中宣布連任,已有至少300人因為暴動死亡,近7萬5000人逃離家園。新年的第1天,隨著數十名婦孺在1家教堂內被暴徒燒死,一向安寧的肯亞讓世界感到震驚。夾雜著強烈族裔衝突色彩的大選爭議,正在把肯亞推向內戰。
此次騷亂的直接導火線固然是大選爭議。當肯亞選舉委員會12月30日宣布現任總統齊貝吉以23萬票的微弱多數獲勝後,主要反對黨領導人奧廷加立即指責齊貝吉1派有嚴重舞弊的行為,拒絕承認選舉結果。就這樣由於兩派的對立,引發了波及全國主要城鎮的騷亂。
但肯亞騷亂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從歷史角度看,肯亞第1大部族基庫尤族長期執政,早已引起其他部族的不滿。基庫尤族人口約占肯亞總人口的4分之1,齊貝吉和第1任總統喬莫‧肯雅塔都來自該族,兩人在任時間累計接近20年。反對黨奧廷加所屬的盧奧族,雖然也是肯亞主要部族之1,但其聚居的西部省分尼安薩省,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因此,當地人對基庫尤族的不滿情緒越積越深,這是這次引發暴亂的原因之1。
基庫尤族在肯亞42種族裔中人口最多,他們在政界及商界作風強勢,招致批判。奧廷加所代表的盧奧族,勢力雖然也很大,但宣稱被基庫尤族邊緣化。兩族積怨之深,終因這次大選舞弊疑案而暴發為流血行動。
嚴重的貧困問題也為騷亂的發生提供了土壤。儘管肯亞近年來在齊貝吉在領導下經濟增長強勁,2006年經濟增長率達到6.1%,但每日生活費不足1美元的貧困人口仍占總人口近半。貧民認為自己並未從經濟增長中獲益,他們急切盼望有所改變。因此,他們成為反對派奧廷加「橙色民主運動」最堅定的支持者。當選舉委員會宣布齊貝吉獲勝後,這些失業、半失業的貧民,立即把對社會和政府的不滿發洩出來,變成砸商店、搶商品、燒汽車的暴亂行動。
選舉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內容,其目的是為了使權力能夠和平轉移,避免武力奪權使大批民眾必須流血喪生的慘烈過程。但選舉卻又常遭利用,被當權者所利用,也被反對派利用來作為奪權的工具。反對者認為選舉不公,就有示威遊行甚至暴動,以表達其對選舉不滿的自由。結果,由於雙方「合作」,導致一切騷亂,民主保護不了平民,維持不了社會秩序,被自言擁護民主制度者破壞得一絲不存!
非洲一些國家,如盧旺達的胡圖族和圖西族,原都擁有相同的語言和文化,互相通婚,沒有地域之別,分享著一樣的社會和政治文化,但自19世紀80年代帝國主義瓜分非洲,德國和比利時先後統治盧旺達,他們以體質特徵的差別,把胡圖族和圖西族分成兩個絕對的種族。而這種人為的種族觀念,最終成了殺人的「種族主義」,造成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盧旺達大屠殺,死了幾十萬人。如今問當年的劊子手「為什麼」,他們也一臉茫然。
又如近期蘇丹達富爾大屠殺,那是聚居在北部的阿拉伯族群為了向南方黑人爭奪石油資源而引起的大殺戮。這些無理性的種族屠殺事件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國際社會已開始對齊貝吉總統施加更多壓力,歐盟與美國都拒絕祝賀齊貝吉當選。肯亞殖民宗主國英國的首相布朗,也呼籲齊貝吉與奧廷加展開和談,解決歧見,而不要鼓動民眾騷亂,或啟動武力鎮壓。總之,和為貴,血腥種族屠殺只能拖住非洲進步的後腿,使非洲永遠在貧窮落後、屠殺騷亂、流離失所中過日子,苦難沒完沒了!
此次騷亂的直接導火線固然是大選爭議。當肯亞選舉委員會12月30日宣布現任總統齊貝吉以23萬票的微弱多數獲勝後,主要反對黨領導人奧廷加立即指責齊貝吉1派有嚴重舞弊的行為,拒絕承認選舉結果。就這樣由於兩派的對立,引發了波及全國主要城鎮的騷亂。
但肯亞騷亂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從歷史角度看,肯亞第1大部族基庫尤族長期執政,早已引起其他部族的不滿。基庫尤族人口約占肯亞總人口的4分之1,齊貝吉和第1任總統喬莫‧肯雅塔都來自該族,兩人在任時間累計接近20年。反對黨奧廷加所屬的盧奧族,雖然也是肯亞主要部族之1,但其聚居的西部省分尼安薩省,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因此,當地人對基庫尤族的不滿情緒越積越深,這是這次引發暴亂的原因之1。
基庫尤族在肯亞42種族裔中人口最多,他們在政界及商界作風強勢,招致批判。奧廷加所代表的盧奧族,勢力雖然也很大,但宣稱被基庫尤族邊緣化。兩族積怨之深,終因這次大選舞弊疑案而暴發為流血行動。
嚴重的貧困問題也為騷亂的發生提供了土壤。儘管肯亞近年來在齊貝吉在領導下經濟增長強勁,2006年經濟增長率達到6.1%,但每日生活費不足1美元的貧困人口仍占總人口近半。貧民認為自己並未從經濟增長中獲益,他們急切盼望有所改變。因此,他們成為反對派奧廷加「橙色民主運動」最堅定的支持者。當選舉委員會宣布齊貝吉獲勝後,這些失業、半失業的貧民,立即把對社會和政府的不滿發洩出來,變成砸商店、搶商品、燒汽車的暴亂行動。
選舉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內容,其目的是為了使權力能夠和平轉移,避免武力奪權使大批民眾必須流血喪生的慘烈過程。但選舉卻又常遭利用,被當權者所利用,也被反對派利用來作為奪權的工具。反對者認為選舉不公,就有示威遊行甚至暴動,以表達其對選舉不滿的自由。結果,由於雙方「合作」,導致一切騷亂,民主保護不了平民,維持不了社會秩序,被自言擁護民主制度者破壞得一絲不存!
非洲一些國家,如盧旺達的胡圖族和圖西族,原都擁有相同的語言和文化,互相通婚,沒有地域之別,分享著一樣的社會和政治文化,但自19世紀80年代帝國主義瓜分非洲,德國和比利時先後統治盧旺達,他們以體質特徵的差別,把胡圖族和圖西族分成兩個絕對的種族。而這種人為的種族觀念,最終成了殺人的「種族主義」,造成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盧旺達大屠殺,死了幾十萬人。如今問當年的劊子手「為什麼」,他們也一臉茫然。
又如近期蘇丹達富爾大屠殺,那是聚居在北部的阿拉伯族群為了向南方黑人爭奪石油資源而引起的大殺戮。這些無理性的種族屠殺事件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國際社會已開始對齊貝吉總統施加更多壓力,歐盟與美國都拒絕祝賀齊貝吉當選。肯亞殖民宗主國英國的首相布朗,也呼籲齊貝吉與奧廷加展開和談,解決歧見,而不要鼓動民眾騷亂,或啟動武力鎮壓。總之,和為貴,血腥種族屠殺只能拖住非洲進步的後腿,使非洲永遠在貧窮落後、屠殺騷亂、流離失所中過日子,苦難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