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08年市場第1個交易日,美國油價和黃金齊飆上高峰;紐約期貨2月輕原油價2日午盤突破100美元1桶,黃金也漲到28年最高。這是受到美國原油產量可能持續下跌、加上奈及利亞動亂刺激的結果。對市場而言,100元不過是個整數的心理關卡;但拉長觀察時間並延伸觀察的角度,國際油價居高盤旋,不僅將衝擊世界經濟,還可能令全球戰略資源版圖改觀。處在如此環境中,經濟發展甫見苗頭的東南亞國家,不能再把高油價視為1個不可抗力的物價課題,而應該有長期對策和積極的行動。
早在2007年11月7日國際油債攀到每桶98.62美元的時候,市場氣氛已顯示100美元1桶油價只是時間問題。縱在隨後小幅拉回的一段時間,也沒有改變這種看法,原因是國際高油價有若干基本面支撐,相激相盪,很難不突破此「市場關卡」。國際能源總署的專業預測,強調眾多油田開採已進入成熟期、新油氣探採成本上升,各方更小心維護油田自主權等,形成石油供應吃緊,「高油價時代來臨」不再只是警惕用語,而是擺在眼前的事務。加上美國經濟多呈病態、美元走弱、大規模熱錢四處興風作浪,掀起國際油價風暴,幾無可避免。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裡,如何趨吉避凶。端看各經濟體應對的功力和準備。
在此之前,國際間曾先後發生過2次能源危機,卻造成過經濟動盪。這次由100元1桶油價引起的對世界衝擊,全球經濟還能承受多久,不易估量。油價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標之1,過高、負荷過久的油價,必然有生產成本面上升愈來愈大的壓力;另方面也有經濟體以本幣升值緩解問題,卻難躲過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不易取捨的困窘。歐盟最近一口氣下修2年的經濟成長率,就是減少均衡風險的典型1例。東南亞國家近年經之營之,終見到了經濟發展的若干成績,卻不料又得面臨高油價的挑戰。雖然成長結構的改變或能降低經濟與高油價的敏感度,但熱錢進入與高油價間的相互激盪,調整適應得需要敏銳的眼光和高度的能力,無疑是1次考驗。
國際油價飆升,提供了發展替代能源的誘因,規劃以生質能源替代原油等燃料已蔚成風氣,於是和此議題相關的產業生態,無可避免受到影響。全球共有8種植物油,從2004年開始,植物油的消費量就異常增加,迄今平均每年增加了710萬公噸,其中42%用於轉換為生質燃料。由於需求持續增加,產量又無法及時滿足需要,為搶先供應而造成生產秩序失常。與儲存、運輸、物種等相關問題接踵而至,各類型的糾紛叢生,糾結成國際上無數潛在漩渦,足可用險象環生來形容。
在生質能源發展的過程中,南洋諸國歷來種植的棕櫚樹,竟得「以逸待勞」,變成了各方矚目的焦點。棕櫚樹生產的棕櫚果,可提煉成棕櫚油,屬於8種植物油之1。以往棕櫚油市場有限,用途不廣,樹農所得甚低,只以滲淡經營維持生計。自從棕櫚油提煉成生質能源,可為石油替代品,身價翻漲,轉瞬便炙手可熱。於是相關國家的政府和民間,紛紛投入棕櫚樹事業,搶種、搶收、搶售、搶運,獲利可觀,也引來許多外資,熱鬧非凡,是石油價漲中的奇葩。
高油價時代來臨,給世界經濟生態帶來的影響,相信不是短期內有結論出現的事情。但眼前為尋覓替代能源所出現的爭議和弊端,已告逐漸呈現。單使用生質能源1項,就衍生了難以緩解的危機,衝擊到人類食物鏈的結構,破壞生態環境。生產棕櫚樹作物,轉煉為生質燃油的若干東南亞國家,雨林遭大片清除、過度使用化學肥料、火耕、排碳……也許在做進一步開發前,宜做更多發展經濟的研究,莫為高油價付出更大成本。
早在2007年11月7日國際油債攀到每桶98.62美元的時候,市場氣氛已顯示100美元1桶油價只是時間問題。縱在隨後小幅拉回的一段時間,也沒有改變這種看法,原因是國際高油價有若干基本面支撐,相激相盪,很難不突破此「市場關卡」。國際能源總署的專業預測,強調眾多油田開採已進入成熟期、新油氣探採成本上升,各方更小心維護油田自主權等,形成石油供應吃緊,「高油價時代來臨」不再只是警惕用語,而是擺在眼前的事務。加上美國經濟多呈病態、美元走弱、大規模熱錢四處興風作浪,掀起國際油價風暴,幾無可避免。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裡,如何趨吉避凶。端看各經濟體應對的功力和準備。
在此之前,國際間曾先後發生過2次能源危機,卻造成過經濟動盪。這次由100元1桶油價引起的對世界衝擊,全球經濟還能承受多久,不易估量。油價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標之1,過高、負荷過久的油價,必然有生產成本面上升愈來愈大的壓力;另方面也有經濟體以本幣升值緩解問題,卻難躲過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不易取捨的困窘。歐盟最近一口氣下修2年的經濟成長率,就是減少均衡風險的典型1例。東南亞國家近年經之營之,終見到了經濟發展的若干成績,卻不料又得面臨高油價的挑戰。雖然成長結構的改變或能降低經濟與高油價的敏感度,但熱錢進入與高油價間的相互激盪,調整適應得需要敏銳的眼光和高度的能力,無疑是1次考驗。
國際油價飆升,提供了發展替代能源的誘因,規劃以生質能源替代原油等燃料已蔚成風氣,於是和此議題相關的產業生態,無可避免受到影響。全球共有8種植物油,從2004年開始,植物油的消費量就異常增加,迄今平均每年增加了710萬公噸,其中42%用於轉換為生質燃料。由於需求持續增加,產量又無法及時滿足需要,為搶先供應而造成生產秩序失常。與儲存、運輸、物種等相關問題接踵而至,各類型的糾紛叢生,糾結成國際上無數潛在漩渦,足可用險象環生來形容。
在生質能源發展的過程中,南洋諸國歷來種植的棕櫚樹,竟得「以逸待勞」,變成了各方矚目的焦點。棕櫚樹生產的棕櫚果,可提煉成棕櫚油,屬於8種植物油之1。以往棕櫚油市場有限,用途不廣,樹農所得甚低,只以滲淡經營維持生計。自從棕櫚油提煉成生質能源,可為石油替代品,身價翻漲,轉瞬便炙手可熱。於是相關國家的政府和民間,紛紛投入棕櫚樹事業,搶種、搶收、搶售、搶運,獲利可觀,也引來許多外資,熱鬧非凡,是石油價漲中的奇葩。
高油價時代來臨,給世界經濟生態帶來的影響,相信不是短期內有結論出現的事情。但眼前為尋覓替代能源所出現的爭議和弊端,已告逐漸呈現。單使用生質能源1項,就衍生了難以緩解的危機,衝擊到人類食物鏈的結構,破壞生態環境。生產棕櫚樹作物,轉煉為生質燃油的若干東南亞國家,雨林遭大片清除、過度使用化學肥料、火耕、排碳……也許在做進一步開發前,宜做更多發展經濟的研究,莫為高油價付出更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