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這個星期以來,全球股市在遭遇黑色星期一之後,並沒有停止下跌的步伐,令人覺得諷刺的是,美國經濟衰退危機是世界市場混亂的主因,但星期一的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休市卻讓其躲過一劫。然而,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星期二市場再開,還是跌跌跌。這樣的跌勢,真的是嘲笑上周布希總統支持的挽救經濟方案,不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還是「杯水」對「大火」沒有任何威脅。對布希一直不滿的金融投資大師索羅斯就明言,目前金融市場的情況是2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美國已經遭遇衰退危機。為了病急下重藥,美國聯邦儲備局緊急宣布1次下調基本利率0.75%,使基本利率益降到3.5%,讓業界人士都大吃一驚。只是,救急措施1個接著1個,真的能扭轉逆勢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是因為由於「次級房貸危機」帶來的房地產頹勢和金融危機,仍然沒有見底,只要其他的經濟資料諸如失業率、消費指數等稍有不好,就會「推波助瀾」,把危機推向深處。
但是,這周以來的全球經濟動盪,也充分說明了幾個重要的問題。首先,人們擔心政治經濟環保,甚至有時候把環保推到唯一的高度,但實際上推動世界的基礎動力還是經濟,還是市場,這兩天全球市場動盪,不要說氣候變化問題不見了蹤影,連中東和談問題、伊朗危機等退居到了後面,可見,如今這樣的世界格局,仍然是經貿掛帥,經貿順暢了,其他問題也就容易談,容易解決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全球熱中太空開發、挽救溫室效應等議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忽視了影響日常生活的經濟活動,因為稍有疏失,就可能引發經濟崩盤,最後就無法積累實力應付全球化帶來的種種挑戰。
其次,這次市場動盪,再次證明美國在全球的地位和影響力。「次級房貸風暴」在美國本土爆發,卻讓全球埋單,原因無他,乃因美國市場是全世界的聚焦,美國的金融體系是全世界最開放的體系,由此造成「一榮俱榮」的效應。從這個角度來看,全球在批評責難美國的同時,是否也要投入更多的關心和善意?以加拿大為例來看,加拿大在經濟上依賴美國最甚,但在全民意識上卻相當反美,這就是問題的所在。美國一強獨大,「高處不勝寒」,這種美國的「孤獨感」,或許也是美國一意孤行犯錯的原因所在。對此,全球各國是否應該反省一下,如何在「榮辱與共」的立場上,尋找到與美國互動的有效途徑?你好我好大家好,是否總比你壞,我也好不了要正面積極得多。
再次,儘管如今都在談歐洲主體性、新興大國的崛起,但事實證明,這些市場不但沒有自己強大的基礎,相當脆弱,同時也依賴美國很深。僅以資料來看,黑色星期一,印度股市一度跌逾10%,以致跌停,而被人津津樂道正在崛起要取代美國的中國市場也跌幅達7%,歐洲3大指數和日本日經指數,跌幅都達5%以上,德意志銀行首席歐洲經濟學者梅爾就表示,理論上歐洲與亞洲經貿交流日深,本來應該可以降低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但市場沒有相信這個理論。
歐洲、日本如此,中國、印度更不用說了。從目前的國際格局來看,歐洲、亞洲市場的自主性越來越強,但全球化使美國的市場也越來與世界市場融合,這就形成1個嚴峻的問題:美國的衰退是在歐亞主體性全面確立之後,還是美國的衰退根本上就會拖垮世界市場,包括新興市場?
從共贏的思路來看,「你死我活」的思路一定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後果,這幾天全球市場的震盪說明了這1點,因此,不必幸災樂禍地看著「美國沈淪」,而是全球應該共同努力,來對付這場來勢兇猛的金融危機、市場危機,集思廣益,各自努力,同時在全球化共榮的基礎上,走出寒冬的低谷,迎接春天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