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歐洲聯盟的環保當局日前坦承,增加生質燃料用量,可能導致糧食價格上漲,和雨林因開墾種植生質燃料作物,而遭破壞等負面衝擊。歐盟將重新檢討有關運輸燃油必須有10%為生質燃料的政策,因為當初制定政策時,沒有考慮到奪糧毀地等問題,而東南亞地區正是生質燃料原物料的主要產地之1,相關國家近年以大量資金投入搶種棕櫚樹,無可避免砍掉了許多雨林,同時嚴重衝擊到環境生態平衡。於今歐盟做了政策將轉彎的考慮,由破壞南洋雨林而產生出的棕櫚油生質燃料,並明示列入不會採用的名單。這樣急劇的改變,對已積極推展種植棕櫚樹的幾個南洋國家,都得經過一番折磨才能順應突變,且相信所受損失必不在少,大家要小心因應。
2007年3月間,歐盟領袖同意在2020年以前,達到生質燃料占運輸燃料10%的目標,並據以做為減免能源稅收的措施。同時歐盟環境委員會也公布相關法規,鼓勵使用替代能源,雙管齊下,表示歐盟是環保急先鋒的立場。事實上在歐盟運輸燃料獲鼓勵使用替代能源之前若干年,荷蘭能源公司得風氣之先,早在政府貼補政策鼓勵下,設計了只用生質燃料的發電機。尤其是來自東南亞的棕櫚油,物美價廉,最受歡迎,荷蘭當局和環保團體,還為迅速覓到「永續能源」而振奮不已。東南亞種植棕櫚樹有久遠的歷史,所生產的棕櫚油一直維持慘澹經營的形態,供應於有特殊用途的行業。不料在歐洲方面大力開發替代能源的政策鼓動下,棕櫚樹產品市場突然迅速擴展,而且前途幾無限量。南洋樹農和相關業者,進賬頗豐,遂有全面啟動的旺盛現象。
但是,歐洲方面的積極政策,不旋踵就遭認定是貪功躁進行動,僅從表面就能發現負面影響遠超過可能對環保所做出的貢獻。理論上,生質燃油由植物提煉,比煤炭等化石燃料乾淨、幾無汙染,其為「永續能源」應當之無愧。不過,荷蘭科學家放心不下,2006年間前往印尼、馬來西亞棕櫚園做田野調查,始發現此綠色童話,開始看來更像環保夢魘。歐洲對棕櫚油的需求,導致東南亞雨林大片大片被清除,也過度使用化學肥料。接著,歐盟環保當局發表坦承使用生質燃料的政策,考慮不周延,有了深入檢討,以免傷了窮人和環境的決定。顯然,歐洲方面的草率,雖然各自認錯,但傷害已造成。東南亞各棕櫚園不僅遭受當頭棒喝,如果從此市場緊縮,留下的爛攤子,更令當地政府和民間有善後困難的痛苦。
東南亞綠色和平組織曾苦口婆心,呼籲熱帶的南洋國家在砍伐林木前,一定要反覆考慮雨林於地球環境的重要和貢獻,切莫為眼前利益戕害將來的生機。熱帶樹林是動、植物種,包括若干瀕臨絕種的生物生存所寄,價值珍貴的程度無可估量。但近年濫伐濫墾,原始樹林面積估計已喪失了72%。印尼是世界上減損樹木步伐最快速的國家,2000─2005年間,平均每小時要砍掉相當於300座足球場大小的樹木。最近一看茲事體大,當局遂匆匆下令補種,要等到恢復森林茂盛,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了。為了棕櫚樹園的開發,南洋諸國單只毀壞森林1項,所付出的代價已高。還有窮人遭驅離、糧食供應失衡、排碳量大幅增加等,隱藏的禍害更多,趁歐洲方面重新檢討政策的時際,南洋諸國也要做改絃易轍的打算,才是合理選擇。
近年來,為了替代能源的開發,每年都有近700億美元投入這項產業,全球都分配到相當的資金。以生產棕櫚油為主的南洋國家,各有外來資本挹注,相信也分簽了不同協定,如果突然改變了方向,相必得費一番周折磋商。這回由炒作石油引出來的替代能源風波,方興未艾,預料後患無窮,吃虧的多屬弱勢的開發中國家,卻也無可奈何。
2007年3月間,歐盟領袖同意在2020年以前,達到生質燃料占運輸燃料10%的目標,並據以做為減免能源稅收的措施。同時歐盟環境委員會也公布相關法規,鼓勵使用替代能源,雙管齊下,表示歐盟是環保急先鋒的立場。事實上在歐盟運輸燃料獲鼓勵使用替代能源之前若干年,荷蘭能源公司得風氣之先,早在政府貼補政策鼓勵下,設計了只用生質燃料的發電機。尤其是來自東南亞的棕櫚油,物美價廉,最受歡迎,荷蘭當局和環保團體,還為迅速覓到「永續能源」而振奮不已。東南亞種植棕櫚樹有久遠的歷史,所生產的棕櫚油一直維持慘澹經營的形態,供應於有特殊用途的行業。不料在歐洲方面大力開發替代能源的政策鼓動下,棕櫚樹產品市場突然迅速擴展,而且前途幾無限量。南洋樹農和相關業者,進賬頗豐,遂有全面啟動的旺盛現象。
但是,歐洲方面的積極政策,不旋踵就遭認定是貪功躁進行動,僅從表面就能發現負面影響遠超過可能對環保所做出的貢獻。理論上,生質燃油由植物提煉,比煤炭等化石燃料乾淨、幾無汙染,其為「永續能源」應當之無愧。不過,荷蘭科學家放心不下,2006年間前往印尼、馬來西亞棕櫚園做田野調查,始發現此綠色童話,開始看來更像環保夢魘。歐洲對棕櫚油的需求,導致東南亞雨林大片大片被清除,也過度使用化學肥料。接著,歐盟環保當局發表坦承使用生質燃料的政策,考慮不周延,有了深入檢討,以免傷了窮人和環境的決定。顯然,歐洲方面的草率,雖然各自認錯,但傷害已造成。東南亞各棕櫚園不僅遭受當頭棒喝,如果從此市場緊縮,留下的爛攤子,更令當地政府和民間有善後困難的痛苦。
東南亞綠色和平組織曾苦口婆心,呼籲熱帶的南洋國家在砍伐林木前,一定要反覆考慮雨林於地球環境的重要和貢獻,切莫為眼前利益戕害將來的生機。熱帶樹林是動、植物種,包括若干瀕臨絕種的生物生存所寄,價值珍貴的程度無可估量。但近年濫伐濫墾,原始樹林面積估計已喪失了72%。印尼是世界上減損樹木步伐最快速的國家,2000─2005年間,平均每小時要砍掉相當於300座足球場大小的樹木。最近一看茲事體大,當局遂匆匆下令補種,要等到恢復森林茂盛,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了。為了棕櫚樹園的開發,南洋諸國單只毀壞森林1項,所付出的代價已高。還有窮人遭驅離、糧食供應失衡、排碳量大幅增加等,隱藏的禍害更多,趁歐洲方面重新檢討政策的時際,南洋諸國也要做改絃易轍的打算,才是合理選擇。
近年來,為了替代能源的開發,每年都有近700億美元投入這項產業,全球都分配到相當的資金。以生產棕櫚油為主的南洋國家,各有外來資本挹注,相信也分簽了不同協定,如果突然改變了方向,相必得費一番周折磋商。這回由炒作石油引出來的替代能源風波,方興未艾,預料後患無窮,吃虧的多屬弱勢的開發中國家,卻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