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方式緩解肥胖造成的影響

2008-02-12 11:58:3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泰國保健專業人士結束為期2日集會時,向1200萬目前身體已超重的泰人提出忠告:逾重會危及健康,衍生列入國家主要死亡症狀名單的疾病,如果未及時改善不良生活習慣,節制飲食,不僅個人受到可能罹心臟疾病、糖尿病、中風的壓力,也將影響整個社會人力資源的運用和潛能發揮。泰國在逐漸邁向小康的時際,有待於國民理性選擇生活方式,擺脫「文明病」的牽纏。
 
據「卡西柯恩研究中心」最近的研究報告稱,泰國人是東南亞地區「外食」率最高的族群,每星期至少花費927銖、向餐飲市場購食13次。不停購食以速食為主的3餐,終於造成腰圍趨廣,身體超過肥胖標準者達到總人口數18%,已有西方國家的外型。一般印象,貧窮社會積弱,3餐不繼,居民絕大多數面有菜色,瘦小不堪。而所謂「文明社會」的衣食無缺,體型壯碩,紅光滿面,挺著「酒桶肚」者比比皆是,乃以這種現象做為社會貧富指標之1。其實這是錯誤的,面有菜色、營養不良固然該盡力調整,使能達到溫飽的要求,適時發揮體能。若國家經濟建設有成,生活條件改善了,斷不是要社會成員連起碼的節制和健康的規範都不顧,反而形成浪費,進而危及身體。所謂過猶不及,結果都不好,終會破壞社會的基礎。
 
調研報告還透露,泰國從1986年到2004年,超重的人口數量增加了7.5倍之多,所以街頭挺著寬廣腰圍者已隨處可見。或謂,身體肥胖超過水準有什麼不好,何以要指指點點,多有諷評。保健人士提出的數字會說話,肥胖是若干死亡重症的根源,如前述心臟疾病、糖尿病、中風等,多由身體重量超過標準而引起。鄰國馬來西亞的成長歷程和際遇,和泰國大致相彷彿,馬人肥胖人口超速成長,使1年期間因中風住院人數增加了3倍,其餘由肥胖衍生的問題,更是不勝枚舉。身體逾重損及全民健康的壓力,迫得大馬衛生部長跳出來警告馬國人,他們已到了也許得面對和體重逾量有關疾病「疫情」的時候。大馬如此,泰國亦然,看起來是「富態」的外表,並不是吉兆,政府和人民莫輕忽了這種現象,大家得建立起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內的共識。
 
保健專業人士把泰國人「外食」次數太多、尤其超愛西式速食的時尚,是增加體重的主要原因,這是有具體證據的。受人民身體逾重困擾已久的西方文明社會,早已強調「速食是造成肥胖的廉價餐飲」。在多方面壓力下,紐約官方已醞釀禁止餐館使用「反式脂肪」的法案;美國民間有5500家連鎖店的速食業者肯德基,曾宣布2007年4月前在美國境內全面停用「反式脂肪」炸雞、炸薯條、雞翅、雞米花等產品。因為用反式脂肪烹調,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由此可見美國保健觀念已深入各階層,對於速食的規範趨於嚴格了。至於泰國的反應如何,反式脂肪烹調是否已禁,都還沒有具體資料。但至少減少外食,回歸本土餐飲的說法,是有其非常價值的。
 
若干年來,泰國由開發中國家朝進入小康社會的方向努力,終見到了苗頭。於是生活狀況有了改善,風尚也出現差異,對外來物品和表象,接納的程度快速且寬鬆,幾已到了照單全收的程度。速食、肥胖是西方社會的表徵項目,改變生活方式加以仿效,具一定程度的炫耀性,自然不容易阻擋。只是包括所謂先進國家都普遍受到負面影響、正全力尋找緩解方法的「文明病」,泰國似乎不必全面跟進。保健人士的苦口婆心,明顯的文明病破壞力,都具有一定說服力,在做「炫耀性消費」的時候,宜加以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對「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造成未來10年的死亡人數,估達3億8800萬,足以令人心驚,這些因未及時收歛造成的現象都在眼前,切莫一時任性,後悔莫及。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