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的春運高峰隨著假期的結束慢慢拉上帷幕,而春運期間遭遇的大雪災情,則會慢慢浮出水面。在春節前,媒體大幅報導的是因為鐵路公路乃至機場的關閉,導致數100萬回家探親的人滯留在車站,有家歸不得,那種景象令海內外震驚。毫無疑問,在這場50年甚至100年難遇的巨大冰雪災難前,中國人再次向世界呈現出他們忍耐良善無辜,甚至無助的民族特性,這是1種密集人口居住在狹隘地區可以維持穩定的基本民族特性,全世界為此都感到心折,雖然夾雜著某種辛酸。大冰雪之災,會隨著天氣的暖化和春天的來臨而逐漸消退,但是,如果雪災帶來的教訓和反思也迅速落幕的話,那麼,為這場雪災付出沉重代價的中國老百姓,將會銘記,中國可能會在未來接踵而至的突發意外危機,付出更大的代價。
平心而論,在這場舉世罕見的暴風雪災中,中國領導層救災的真誠沒有任何疑問,總理溫家寶在8天中3次飛赴不同的災區,其中第1次赴救災現場的時候,因為災區17個機場全部關閉,飛機都不知道在何處降落,這種搏命冒險奔赴災區的情況,自周恩來之後就很少看見了。而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春節慰問災區民眾,親自搬運救災物資的景象,也讓老百姓平息了心中的許多怨氣。政治局9個常委中,有7人曾到災區視察。有人說,這是中國建政以來,領導人在危機中最接近民眾的1次實踐,值得稱讚,也是胡溫以民為本治國路線的1次考驗,成績合格。
但是,任何災難的發生,政治人物以感同身受的姿態與民共甘苦,這自然是好事。但是,對民眾來說,更重要的是未雨綢繆,防止災難發生,或者在災難發生後,政府有效果斷的危機處理,能夠讓災難的損害降到最低的程度。從這些方面來看,中國的這次雪災,暴露了許多的問題,必須在激情過後認真反思。舉例而言,全球氣候變化,是1個目前已經公認的事實,中央氣象局的專家在去年底就對氣候的突然變化可能帶來的危機做出預測警告,但是,國務院有關機構是否認真處理?冰風暴後,機場關閉,公路封路,列車滯留,這些資訊為何沒有充分及時告知給社會大眾,以至於人車繼續湧入災區,導致積重難返?廣州車站民工返鄉心切,大量滯留,有關部門為何在第1時間沒有實行退票,政府為何在第1時間不部署安排民工就地過年,減緩人流壓力?
至於在救災過程中,各個部門溝通不順暢,政令出多門,報喜不報憂,那更是問題嚴重,不然,在涉及省份如此之多的大面積災難中,溫家寶總理應該坐鎮中央進行抗災的總指揮,而不是冒著危險進入1個災區,可見,當時非得總理出面,才能協調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救災步調。還有,南方遭遇冰雪災難,雖然是預料之外,但是,高壓電線禁不住冰凍,電氣化鐵路無電不行,這些基本建設當中暴露的問題,是否也有深究的餘地?總而言之,這次災難充分顯示,中國的公共服務存在的弱點,危機處理機制相當不成熟,各部門利益導向,協調合作薄弱十分明顯,而媒體報導雖然比「SARS」危機時有進步,但是公共資訊的缺乏,新聞控制嚴厲仍然起著很大的負面作用。
災情過後,中國媒體當然要宣傳在暴風雪下人性光輝的一面,至於讚揚領導人與民共苦也是在所難免,但是,更重要的是,媒體必須帶動反思,帶動教訓的總結,帶動問題的揭露,而北京高層應該仿效西方國家,成立獨立的跨部門調查小組,徹底調查災情的真實情況,以及各部門、各省市在抗災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在3月初的人大、政協會議上做出調查的總結報告,並提出處理的方案,國務院和各省市依據此報告,公布救災的措施,懲罰失職的官員,表彰有功人士,提出未來的應變方案,並把這一切內情,公告全國的老百姓。
平心而論,在這場舉世罕見的暴風雪災中,中國領導層救災的真誠沒有任何疑問,總理溫家寶在8天中3次飛赴不同的災區,其中第1次赴救災現場的時候,因為災區17個機場全部關閉,飛機都不知道在何處降落,這種搏命冒險奔赴災區的情況,自周恩來之後就很少看見了。而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春節慰問災區民眾,親自搬運救災物資的景象,也讓老百姓平息了心中的許多怨氣。政治局9個常委中,有7人曾到災區視察。有人說,這是中國建政以來,領導人在危機中最接近民眾的1次實踐,值得稱讚,也是胡溫以民為本治國路線的1次考驗,成績合格。
但是,任何災難的發生,政治人物以感同身受的姿態與民共甘苦,這自然是好事。但是,對民眾來說,更重要的是未雨綢繆,防止災難發生,或者在災難發生後,政府有效果斷的危機處理,能夠讓災難的損害降到最低的程度。從這些方面來看,中國的這次雪災,暴露了許多的問題,必須在激情過後認真反思。舉例而言,全球氣候變化,是1個目前已經公認的事實,中央氣象局的專家在去年底就對氣候的突然變化可能帶來的危機做出預測警告,但是,國務院有關機構是否認真處理?冰風暴後,機場關閉,公路封路,列車滯留,這些資訊為何沒有充分及時告知給社會大眾,以至於人車繼續湧入災區,導致積重難返?廣州車站民工返鄉心切,大量滯留,有關部門為何在第1時間沒有實行退票,政府為何在第1時間不部署安排民工就地過年,減緩人流壓力?
至於在救災過程中,各個部門溝通不順暢,政令出多門,報喜不報憂,那更是問題嚴重,不然,在涉及省份如此之多的大面積災難中,溫家寶總理應該坐鎮中央進行抗災的總指揮,而不是冒著危險進入1個災區,可見,當時非得總理出面,才能協調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救災步調。還有,南方遭遇冰雪災難,雖然是預料之外,但是,高壓電線禁不住冰凍,電氣化鐵路無電不行,這些基本建設當中暴露的問題,是否也有深究的餘地?總而言之,這次災難充分顯示,中國的公共服務存在的弱點,危機處理機制相當不成熟,各部門利益導向,協調合作薄弱十分明顯,而媒體報導雖然比「SARS」危機時有進步,但是公共資訊的缺乏,新聞控制嚴厲仍然起著很大的負面作用。
災情過後,中國媒體當然要宣傳在暴風雪下人性光輝的一面,至於讚揚領導人與民共苦也是在所難免,但是,更重要的是,媒體必須帶動反思,帶動教訓的總結,帶動問題的揭露,而北京高層應該仿效西方國家,成立獨立的跨部門調查小組,徹底調查災情的真實情況,以及各部門、各省市在抗災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在3月初的人大、政協會議上做出調查的總結報告,並提出處理的方案,國務院和各省市依據此報告,公布救災的措施,懲罰失職的官員,表彰有功人士,提出未來的應變方案,並把這一切內情,公告全國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