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楚退位 古巴面臨改革契機

2008-02-21 12:33:0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古巴政治強人卡斯楚突然辭去國務委員會主席,讓世界大吃一驚,更讓北美地區產生震動。本來,卡斯楚病重,國際社會都認為他熬不過去,結果他不但挺了過去,還大有繼續執政與美國對抗的態勢。結果,他又出乎意料地辭去總統職務,放下了掌握在手中長達49年的權力,這絕對是1個高招。
  
卡斯楚在拉美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眼中,絕對是1個敢於革命,敢於跟美國強權對抗的英雄,但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來看,卡斯楚是1個不折不扣的獨裁政治強人和無情暴君。然而,作為上世紀40-50年代社會主義走向頂峰時期出現的政治領袖,卡斯楚雖然是1個加勒比海小國的領袖,與蘇聯、中國、北韓、越南、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等國家的領袖相比較,在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分量不重,但他在美國的後院站穩了腳跟,數十年不屈服、不妥協,這是其他領袖,甚至史達林、毛澤東都無法比擬的,不僅如此,他如今在活著的時候,就釋放出權力,並不在權力的高位上賴到死,這又是比其他政治強人高明乃至開明得多,由此在國際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歷史上寫下了獨特的一頁。
  
毫無疑問,卡斯楚當年革命推翻獨裁者巴蒂斯塔的時候,是獲得古巴人民支持的,也是有某種程度上的進步意義,他將古巴的國際地位和民族自尊提升到了1個高度。但是,卡斯楚信奉的列寧史達林式的社會主義,卻是獨裁專制和反人性的,卡斯楚的長期執政、高壓執政,讓古巴人民付出了沈重的代價,同時,古巴也像北韓一樣,在冷戰結束之後,仍然頑固堅持僵硬的政治統治,沒有與時俱進,因此全球化的好處古巴人民無緣得到,而中國、越南則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獲得經濟的長足進步,民眾的生活水準也有大幅改善,這對古巴人民來說是不公平的。即使是拉美國家或者不喜歡美國的亞洲國家,可以讚揚卡斯楚偉大勇敢,可以跟美國對著幹,但是,誰又能替代古巴人民過苦日子呢?從這個意義上說,卡斯楚是對不起古巴人民的,卡斯楚的革命是有問題的,或者說卡斯楚和毛澤東等革命領袖一樣,在掌握權力之後,一切都是為了維護權力,君貴民輕,忘記或者說背叛了當初革命的初衷,這是那1代社會主義革命領袖的共同悲劇。
  
卡斯楚宣布下台後,美國總統布希和其他西方領袖都表示希望看到古巴走向民主。言下之意,好像古巴之所以有今天的貧困,全是卡斯楚的錯,全是專制獨裁的錯,這是相當片面的。在卡斯楚取得政權後,美國即刻進行經濟封鎖,並與之斷交,甚至支持流亡者入侵古巴奪權,在卡斯楚長達40多年的統治期間,中情局也沒有少策劃暗殺,這一切當然也從另1個方面加深了古巴的敵意和仇恨,在外部環境上阻礙了古巴有任何可能的鬆動與改革。我們來看一下歷史,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改變了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結果就在70年代末,中國就啟動了改革的列車。不錯,卡斯楚宣布下台,可能正是古巴邁向改革民主的契機,但是,美國和西方國家必須看到,這種改革必須有外部環境的配合,美國必須立刻宣布逐步開放封鎖孤立的政策,從圍堵變成對話,而在美國的古巴流亡者,也必須放棄「漢賊不兩立」的仇恨思維,鼓勵華盛頓與古巴交往,這對古巴人民有利,也對整個拉美世界有利。
  
有人說,卡斯楚下台,勞爾上台,古巴還是卡斯楚的家天下,其實不然,勞爾跟金正日不同,他不是接著卡斯楚的庇蔭掌握大權,而是在革命和長期的執政中贏得在古巴目前的地位,勞爾上台,正是可以拿開卡斯楚在位期間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長期對立形成的「面子問題」,開啟對話合作的空間,當然,從古巴的角度來看,最好是沿著「北京模式」來推動改革,那就是市場逐漸自由化,政治體制上維持威權主義,這和美國推動的民主模式顯然有重大差距,換句話說,古巴改革方向背後,儼然又是中美較量的延伸。我們要勸戒美國的是,在古巴面臨改革契機的時候,華盛頓應該稍安勿躁,不要隨意插手,更不要搞背後的顛覆,不然改革的大門尚未開啟,可能就要被迫關上,讓古巴在維持穩定的過程中進行循序漸進的改革,不要因為震盪而出現內亂或者難民潮,這對古巴有利,也同樣對美國有利,也可能是國際間所期待的發展。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