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艦發射攔截飛彈 摧毀衛星

2008-02-22 17:55:0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綜合21日外電報導】美國國防部表示,海軍神盾驅逐艦「伊利湖」號已在美東時間20日晚間10時26分,於北太平洋海域發射1枚攔截飛彈,在距海平面247公里的空中成功摧毀故障間諜衛星。該衛星遭飛彈撞擊後實際碎裂程度,仍待進一步追蹤。
 
美國國防部發表聲明指出,「軍方由陸上、海上、空中及太空的監測網路證實,已成功攔截這枚隸屬國家偵察處的衛星」。這枚經過特別改良的「標準3型」攔截飛彈,由國防部長蓋茲親自授權發射。飛彈發射後先經由地面導引,直至本身紅外線感應器能追蹤到衛星之後,再自行導引擊中目標。
 
這次海軍的任務目標不僅在擊中衛星,更重要的是徹底清除衛星上所裝載的453公斤有毒聯胺燃料。國防部在21日舉行記者會說明發射飛彈經過,任務副指揮官卡特萊特將軍表示,燃料櫃是否確實遭撞擊碎裂,應可在24小時內獲得證實,而且「幾乎所有碎片會在24至48小時內進入大氣層後燒毀,燃燒後的殘骸將在未來40天內再次進入大氣層」。
 
卡特萊特肯定地指出,被擊碎的殘骸體積不會超過1個美式足球大,軍方將密切追蹤這些殘骸掉落處。太平洋上的作業漁船亦接獲通知,留意可能由天而降的衛星殘骸。
 
美國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20日安全降落後,軍方立即部署位於夏威夷西方海域的軍艦,執行這次擊毀故障衛星作業,擔任主任務艦的「伊利湖」號配備兩枚攔截飛彈,另1艘預備艦「第開特」號則配備第3枚飛彈。
 
海軍20日晚間在海上完成準備後即等待最佳發射時機,使飛彈以最精確及高速的撞擊命中衛星,考量因素包括發射飛彈任務艦四周的海象狀況、衛星通過北極軌道的最佳位置,以及太空中和地面上用來協助導引飛彈及追蹤目標的各種偵搜裝備的待命情形。20日晚間起展開作業後,發射任務一度因海象不佳而延後。
 
軍方官員表示,雖然神盾系統艦以往也曾以此種方式進行攔截彈道飛彈的測試,但由於衛星溫度較低,且穿越太空的速度較快,摧毀衛星比攔截彈道飛彈更困難。
 
這次行動先前已引發中國及俄羅斯關切,但美國堅稱此舉是為了避免衛星上有毒燃料墜落地球造成傷亡。軍方估計這次任務費用約為4000至6000萬美元,用來摧毀故障衛星的飛彈1枚就要1000萬美元。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