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泰國衛生部17日宣布,開年以來,登革熱疫情告緊,先後已造成2800人次受到此南洋惡疾感染,並有4人致死。由於其來勢,若不及早遏阻登革熱流傳,難免於失控而一發不可收拾。且同屬由病媒蚊傳播的「曲公熱」才入侵東南亞各地,疫情方興未艾。尚有待於大家一起來做好滅蚊和相關防疫措施、掃除傳染病危害,把損失減到最低,做力爭上游的指標。
衛生機構接觸到疫情報告後就不敢大意,原因之1是去(2008)年間登革熱橫掃東南亞各地,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等國無不出現嚴重疫情紀錄。單泰國就有約6萬個病例,造成29人死亡,呈現1年比1年多1倍傳染病患者的現象。且登革熱、曲公熱本以熱帶地區為淵藪,在東南亞流傳已習以為常。但是近年行旅客商增長,隨著白線斑蚊、埃及斑蚊等病媒蚊散布,包括美國在內的若干溫帶地區居民,感染登革熱機會也告大幅升高。洋人承受登革熱突然發燒、嚴重頭痛、肌肉關節疼痛、噁心與嘔吐、出疹等症狀的經驗不多。在飽受折磨後多有怨懟,甚至將病媒蚊之1的白線斑蚊和「亞洲虎蚊」並稱。惡疾惡名不脛而走,實在是件非常憾事,對聲譽自然構成損害。
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都是對症狀足以使患者痛徹心肺的形容。所以不僅是對少有接觸經驗的外國人有不堪承受的感覺,即使當地居民在病發期間和痊癒後的調養,都得大費周章。泰國去年約6萬人感染登革熱,無疑造成大量人力的虛耗,影響到不同行業的運作和家庭的驚惶不安。尤其是1年加一番的成長率,更是生產力方面的心腹之患,對於最近贏得「亞洲新興國家」稱號的東南亞諸國,構成了挑戰。若對這般疫情再持以往一樣心態,得過且過,就顯得太不長進了。
從專業的角度看,登革熱病毒只能存於人、猴和病媒蚊體,病毒必須藉由病媒蚊叮咬才能從人傳給人。所以醫界認為,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是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清除積水容器,杜絕病媒蚊孳生是防治登革熱的根本方法,撲滅蚊子就沒有登革熱。這種說法淺顯易懂,但也和其他容易造成重大問題的根源相彷彿:知易行難,日久頑生。也就是簡單易懂的事情,卻最受人們輕忽,不會立刻行動,遂變成了巨大障礙。或者說,問題既那麼嚴重,就著手去做罷,經過一陣努力,一時也見不到效果何在,隨時便停了下來。除蚊蟲杜絕登革熱,不時可聽到有心人奔走呼號,卻是蚊蟲未除,登革熱病例逐年上升,就是落入前述「公式」的典型之1。
登革熱流行於東南亞,區域內諸國,包括環境整潔如新加坡,都在疫情逐年擴大的名單上,可見已非同小可。泰國公衛機構已提出警告,但以目前行旅客商交流頻仍,單是泰國做到隻蚊不存,也是遏阻不了登革熱、曲公熱這類經病媒蚊傳布的疾病。所以泰國當局應該一方面盡力宣導消除境內蚊蟲;另一方面號召東盟10個成員國,一同來解決掃除登革熱惡疾問題。庶可免得境內居民備受惡疾蹂躪的痛苦,解除登革熱還可能致人於死的壓力。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為區域一體化做1次漂亮示範。
在亞洲新興國家盛名下,東盟國家雖然迎面還有若干重大經貿變數,如油價每桶漲逾100美元、美國次房貸衝擊還未到盡頭等。但多數財經專家認為新興國家所受影響尚在可承擔範圍內,而且把亞洲視為穩定國際經貿力量之1;而東盟諸國在生產業、服務業諸方面,莫不各有雄心。對觀光事業足以挹注財政、促進發展,尤其寄予厚望。但若由蚊蟲傳布疫癘的事實不減反增,影響之大,難以估量。連蚊蟲都撲滅不了,不僅令人卻步,也損折信賴感。
衛生機構接觸到疫情報告後就不敢大意,原因之1是去(2008)年間登革熱橫掃東南亞各地,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等國無不出現嚴重疫情紀錄。單泰國就有約6萬個病例,造成29人死亡,呈現1年比1年多1倍傳染病患者的現象。且登革熱、曲公熱本以熱帶地區為淵藪,在東南亞流傳已習以為常。但是近年行旅客商增長,隨著白線斑蚊、埃及斑蚊等病媒蚊散布,包括美國在內的若干溫帶地區居民,感染登革熱機會也告大幅升高。洋人承受登革熱突然發燒、嚴重頭痛、肌肉關節疼痛、噁心與嘔吐、出疹等症狀的經驗不多。在飽受折磨後多有怨懟,甚至將病媒蚊之1的白線斑蚊和「亞洲虎蚊」並稱。惡疾惡名不脛而走,實在是件非常憾事,對聲譽自然構成損害。
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都是對症狀足以使患者痛徹心肺的形容。所以不僅是對少有接觸經驗的外國人有不堪承受的感覺,即使當地居民在病發期間和痊癒後的調養,都得大費周章。泰國去年約6萬人感染登革熱,無疑造成大量人力的虛耗,影響到不同行業的運作和家庭的驚惶不安。尤其是1年加一番的成長率,更是生產力方面的心腹之患,對於最近贏得「亞洲新興國家」稱號的東南亞諸國,構成了挑戰。若對這般疫情再持以往一樣心態,得過且過,就顯得太不長進了。
從專業的角度看,登革熱病毒只能存於人、猴和病媒蚊體,病毒必須藉由病媒蚊叮咬才能從人傳給人。所以醫界認為,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是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清除積水容器,杜絕病媒蚊孳生是防治登革熱的根本方法,撲滅蚊子就沒有登革熱。這種說法淺顯易懂,但也和其他容易造成重大問題的根源相彷彿:知易行難,日久頑生。也就是簡單易懂的事情,卻最受人們輕忽,不會立刻行動,遂變成了巨大障礙。或者說,問題既那麼嚴重,就著手去做罷,經過一陣努力,一時也見不到效果何在,隨時便停了下來。除蚊蟲杜絕登革熱,不時可聽到有心人奔走呼號,卻是蚊蟲未除,登革熱病例逐年上升,就是落入前述「公式」的典型之1。
登革熱流行於東南亞,區域內諸國,包括環境整潔如新加坡,都在疫情逐年擴大的名單上,可見已非同小可。泰國公衛機構已提出警告,但以目前行旅客商交流頻仍,單是泰國做到隻蚊不存,也是遏阻不了登革熱、曲公熱這類經病媒蚊傳布的疾病。所以泰國當局應該一方面盡力宣導消除境內蚊蟲;另一方面號召東盟10個成員國,一同來解決掃除登革熱惡疾問題。庶可免得境內居民備受惡疾蹂躪的痛苦,解除登革熱還可能致人於死的壓力。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為區域一體化做1次漂亮示範。
在亞洲新興國家盛名下,東盟國家雖然迎面還有若干重大經貿變數,如油價每桶漲逾100美元、美國次房貸衝擊還未到盡頭等。但多數財經專家認為新興國家所受影響尚在可承擔範圍內,而且把亞洲視為穩定國際經貿力量之1;而東盟諸國在生產業、服務業諸方面,莫不各有雄心。對觀光事業足以挹注財政、促進發展,尤其寄予厚望。但若由蚊蟲傳布疫癘的事實不減反增,影響之大,難以估量。連蚊蟲都撲滅不了,不僅令人卻步,也損折信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