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新一輪機構改革的深入觀察

2008-03-02 12:26:0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7屆2中全會日前在北京舉行,這次全會焦點集中在政府機構改革總體方案上,是因這次中全會主題是為3月人大、政協「兩會」做準備。而這次「兩會」是5年1度的換屆大會,換屆人事組合本是頭等大事,但早在中共17大前敲定、17大後鋪排,中共中央全會的主要任務,就成定下憲法修正案草案、政府機構改革總體方案。但這次修憲爭議不大,全會焦點就聚集在機構改革方案之上。問題是新1輪機構改革,拿不拿得出靈丹妙藥呢?
 
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已先後實施5次政府機構改革,其前4次都是以「小政府」為主要目標,精簡機構、分流人員為主要手段。到第5次,則以配合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強化宏觀調控,既有機構的裁撤與合併,又有機構強化和升格。5輪改革,有得有失,未竟全功。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也將是中國第5次實施大規模機構改革。這次機構改革與過往相區別的,是將之定位為整體改革的重要環節,其目標是推動政府轉型,建構經濟調控、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政府。這是因為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經濟、社會乃至政治生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於此,這次政府機構改革,是順應發展的大勢而為之,應當說有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而這次改革還有1個重要背景,就是中央領導層不再「摸著石頭過河」,也不求一步到位,而是要求先有總體方案,再來重點突破、步步推進。
 
目前各方對這次機構改革,熱議的都是「大部制」方案,即將現有機構整合,試行職能統一、協調配合的大部門體制。比如將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等相關的能源部門和機構整合。在制定方案的討論中,有關的建議還包括大運輸部、大衛生部、大金融委等等。
 
「大部制」整合式改革當然迫切,但實施大部制,只能視之為部份機構的轉制,不等同於政府的轉型,更不能視之為改革的目標。目前,國務院有組成部門28個、特設機構1個、有辦事機構4個、直屬機構18個,還有10個國家局、14個直屬事業單位,不在編的議事協調機構,更有上100個之多。就算新設3、5個大部委,也解決不了這100多個部門和機構的問題。
 
這次機構改革,政府轉型能否成功,改革目標能否達到,理當更深入地看3大議題。首先是作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如何與國家的整體改革相協調,特別是與政治體制改革相協調。孤軍深入的改革,沒有政改配合的改革,特別是「大部制」改革,極可能步歷次機構改革的後塵,不是吃夾生飯,就是炒回鍋肉。
 
其次,這次機構改革要想取勝,必須在黨政分開、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上做點文章。過往的機構改革,也曾強調過黨政分開,但結果差強人意,也是改革不成功主因之1。這次不僅應強調黨政之分,還要把與「政」字該分的都分開,改革才能成功。
 
其3,過往改革的失利、今天政府的流弊,關鍵在於責、權、利沒分好,權力的制衡與監督沒建立,導致部門山頭林立,政出多門、各行其是,官員腐敗和部門腐敗並生。這次機構改革,理應挑出「3權分立」之旗,即明確決策、執行、監督的3種功能和3種權力,形成有效制約的新體制。
 
要而言之,對中國第6輪政府機構改革,不僅要看「大部制」之大,還要順應大形勢,看清大背景,克服大矛盾,解決大問題。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