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部灣將成東盟與中國經貿門戶

2008-03-08 14:02:5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中國全國人大、政協會議在北京舉行前夕,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馬飆在1次記者會上表示:當局將在和越南相鄰地區北部灣,投入420億美元,建造核電廠、鋁廠、石化廠、鋼鐵廠等大型生產事業。這些大型項目在中越邊境構築,既為快速的經濟發展所需,也是推動東南亞國家聯盟和中國自由貿易區積極建設的1個重要環節。廣西和東盟諸國壞地相接,又是大西部建設計畫中陸上、海上的交通樞紐,以良好區位優勢承擔起結合中國與東盟經貿新的紐帶關係,意義不同於尋常,開展的前途未可限量。
 
中國總理溫家寶於2006年10月慶祝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紀念高階層會、2007年1月14日第10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曾先後提及探討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可行性。不久後,中國政協第10屆第5次會議於2007年3月3日集會,政協主席賈慶林的工作報告中,進一步表明召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專題協商會,加快北部區的開發與建設。顯然中國政府決策階層,對推動北部灣經濟合作計畫,做為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發展平台,早有定論。馬飆於本屆政協會前記者會中做出輪廓性說明,則是進一步表達中國領導階層對於北部灣經濟合作計畫的諾言,到了全面啟動的階段。
 
廣西北部灣在積極發展和東盟經貿關係上,將可大展鴻圖,主要是由於地理區位優勢和當地淳樸勤勞的民族性格,都具全面開發的條件。所謂區位優勢,以廣西南寧和北海、防城兩港市建構成的北部灣核心,沿海可經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而達珠江三角洲;另向經越南東北部海域,延伸到和中國隔海相望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汶萊等東盟國家。和北部灣海域運輸相關的配套計畫,包括自由貿易區的航運、港口合作機制,則早在去年10月間召集的11國交通部長會議時,完成充分默契。東盟和中國自由貿易區內所擁有的世界級大港、區域重要港口、中小港口等,都在合作機制、框架內更有效開展區域活動。加上經陸路進入中國腹地鐵公路網,四通八達,足可使東盟國家經貿有多元運輸工具可供運用,北部灣經濟合作計畫的基礎,無疑是全面性的。
 
在北部灣經濟合作計畫案推出前,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範圍內,另有1個名為「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畫」在積極推動。涉及大湄公河流域的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6國,整合成1個以項目為主導的次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旨在經由加強各成員間經濟聯繫,促進次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礎上,自強不懈,將大湄公河流域盆地的天然資源,有秩序、有效率開發出來。經若干年努力,6國在交通、能源、電訊、環境、人力資源、投資、貿易、旅遊、農業等領域,實施了119個合作項目,所動員的資金總額約達53億美元,默默耕耘,表現卻令人側目。溫家寶的提示,就是要在拓展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計畫的同時,積極探討北部灣經濟合作計畫。於今經過反覆辯難論證,北部灣的開發終告發軔,在以往合作所獲得的經驗上,北部灣的成就是可期的。
 
除了東盟諸國對北部灣經濟合作計畫多有殷盼,廣西各界尤其振奮,北部灣經濟合作計畫是東盟成員進入中國的橋頭堡。經由東盟廣西經貿交流,相當於廣西使中央「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外交方針、「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趨於具體,廣西的國際地位隨之得以提升。總之,北部灣經濟區將是中國─東盟自貿區所建立的新合作機制與平台,對推動自貿區的實質整合有不容忽視的貢獻;另則是中國大西部開發計畫,新添便捷海上通道,對物流、客流多了疏通管道,全面提升了競爭力。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