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路透社馬尼拉消息,根據菲律賓官方5日所顯示資料,菲國食糧價漲、工資縮水的環境,造成更多家庭生計艱困,每年淪入貧籍人口擴大到130萬人;另則是經貿成長快速,列名於亞洲新興市場榜上的菲律賓,2007年經濟成長率可達6.9%,但在所得分配失衡狀況下,貧富差距拉大,馬尼拉市內可俯瞰貧民窟的高樓豪宅1幢接1幢蓋起來。於是形成極其尖銳的對比,當然也必加深了社會矛盾,播下可能引起衝突的潛在種子。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大多在新興市場榜上,社會發展狀況大致和菲律賓相若。如果不及早處理、或處理不得法,就會滋生嚴重不安,造成難以逆料的後果。
在經貿連年迅速發展、勞務輸出每年匯回工資高達14億美金的紅火表現,曾使菲總統艾若育意氣風發,高調保證對抗貧窮。但數據表明菲政府的努力還不得其法,貧戶暴增、圍在馬尼拉市區垃圾堆上揀廢棄物換錢裹腹的稚童愈來愈多。據前世界銀行高階人士吳芬索恩(Tames Wolfensohn)於不久前訪問馬尼拉時曾說,2006年菲律賓有33%的窮人,和2003年菲有30%的窮人相比較,是每下愈況,令人失望、沮喪。若再加上菲官方年增130萬窮人的統計數,問題不可謂不嚴重,扶貧就不宜單以口號來做了。
再進一步探討,菲律賓群島的財富,大多數由約100戶有錢人家所控制,同時,2006年約有2800百萬人,一天僅賺不到42披索(約美金1元),不足供每日最低生活所需。更令人難以忍受的還有,逾1200萬窮人1天竟湊不足27.8披索來填肚子,3餐不繼會發生什麼樣後果,就不難預估了。在世界銀行的看法,菲律賓在1950年代原是亞洲最閃亮的明星,足可以居於領導地位。曾幾何時,經濟方面卻落於近鄰之後,跟不上進步的要求。這種由人謀不臧所造成的偏差、失誤,已到採取積極措施加以矯正的時候,否則連後悔都來不及了。
在美國幣值沒有淪落到不見底之前,世界銀行發布過1項研究各國政府施政的「考夫曼報告」,內容逕指全世界每年用於賄賂與貪腐的金額高達1兆美元,相當於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1/30;若能消除這些腐敗行為,國民經濟可翻4番,兒童死亡率可下降75%。一時為各方面視為經典文獻的考夫曼報告,為2003年第5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做了有力支撐。有心人並期望考夫曼報告成為反腐力量的源頭活水,並激勵舉世朝反腐目標努力不懈。
相關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考夫曼說,腐敗是消除貧困、不平等和降低兒童死亡率的最大障礙;各國政府、社會機構、私人企業應重視與解決此一問題;消除貪腐可促使國民經濟成長,提高各項社會指標。顯然,這就是貧窮問題的癥結所在,以國家發展為目標的國家領導人,具政治家的抱負,以匡正社會風氣為己任,制定適當法律並徹底執行,於是國家能有效打擊貪腐,取得成果。但更多政客居於領導地位,卻弁髦法令,莫說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即本國立法機構所制訂的法律,也能公然忽視或陽奉陰違。用不了多久,既得利益集團形成,賄賂公行、道德敗壞,國家沉淪當是難以避免。
在東南亞國家中,菲律賓目前的表現相當突出,1方面是經貿亮麗,菲中央銀行說是30年來最好的1年;另1方面則是,官方資料顯示,貧富差距惡化,足使社會無法承擔。但既有相當經濟成長率做基礎,縱有國內外重重不利因素,適當的改革,包括肅貪扶貧、改善兒童生活和教育環境,是可以嘗試推動的。艾若育有消除貧窮的承諾,同時又在出訪杜拜時公開宣示,將運用巨款投入人民身心基本建設。大家盼望的是菲總統能一諾千金,將國家帶進健全的境界。而菲律賓情勢,也值得東南亞國家,作為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