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正朝好的觀念和方向在變

2008-03-21 12:08:3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最新兩期的「時代」雜誌專題報導改變世界的10大觀念,勾勒出21世紀大未來的願景。這10大觀念,可謂出於積極的善意和先見之明,我們將選其重要者加以論述。
 
首先是「禍福與共」的觀念。傳統的國家利益觀念已經過時,解決人類生存問題需要群策群力。環境永續發展、控制人口成長、消滅赤貧是人類3大挑戰。聯合國估計2050年全球將有92億人;必須控制在80億人上下,才有機會在2025年掃除赤貧。這就是說,地球人口膨脹已不是1國的問題,而是牽連到全球人類生存問題,所以,所有的人必須有自動自覺的觀念,才能避免21世紀災難性人口爆炸。解決這個問題,談何容易!
 
其實,人口問題與教育及經濟發展是連在一起的,越是教育水準低、生活水準低的地區,人口增長越快。因為生活在赤貧線下的人,既無機會受教育,也不會考慮到生活素質的提高,只知依靠本能的需要,一味地生,其他問題不在考慮之列。所以,要求生活在赤貧中的男女自動自覺節育,只能視為1種善意的願望而已,實際收效極少。
 
另1是關於恐怖組織在21世紀的發展情況。該專題報導認為,宗教激進主義是和平的敵人,讓激進分子理解加入組織嚴重背離奉行理念,因此感到幻滅而脫離組織,達到「去激進化」,是最新思維。
 
要建立這種「去激進化」的新思維,是需要人力和財力投入的,這1點也與提高教育和去赤貧化有關連。須知恐怖主義正是利用缺乏教育和赤貧的青少年的無知,灌輸不正確的歪解宗教思想,使他們付出生命代價,去毀己殺人的。所以,要這些青少年不去殺人,便要先給他們足夠的教育,提高其生活條件,掃除其對社會怨恨之心,他們才能覺悟行為之非,走上正途。
 
至於如何因應全球暖化?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儒正(Crutzen)2006年撰文讓「大地工程」鹹魚翻生,運用「以毒攻毒」的原理,指出既然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不容易,不如直接將硫酸鹽粒子送入平流層,阻擋太陽輻射,以減緩或阻止全球暖化。這種提法,看似不切實際,但不妨一試。
 
還有1個觀念,叫去「荷蘭病」,指的是擁有豐富礦產的國家,在任意揮霍及原料價格波動後出現經濟衰退的現象,源於荷蘭1950和1960年代在岸邊發現大量天然氣。非洲迦納、尚比亞的可可樹和銅礦曾被視為搖錢樹,後來卻遭濫用。俄國可能會成為下1個「荷蘭病」發作國家?關鍵在於政府治理,挪威和澳洲都是範本。
 
人的本性都是貪婪的,所以要避免因資源豐富而患「荷蘭病」,需要國家政府理性的治理,以挪威、澳洲為典範,可以不重蹈覆轍。
 
但事實上,北極目前正在醞釀著將上演1場貪婪的悲劇。美國、俄國等世界強權都在虎視眈眈,覬覦北極可能蘊藏的豐富能源。如果聯合國不能及時訂立北極海洋法公約,由各有關國家如美國、俄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等簽署認同,攜手合作,而任由它們爭先恐後宣示主權,爭奪資源,終將演變成1場超過美蘇冷戰時期互相對峙爭鬥不休的危險。
 
還有1種觀念,是經濟學家很久以前就相信,女性不准工作的社會是最沒有生產力的社會。倫敦政經學院最近調查印度發現,女性教育程度高的省份,經濟成長率也較高。所以有的銀行宣布要在亞洲、中東和非洲等貧窮國家投資女性創業者,送她們到哈佛、史丹福等頂尖學府深造,藉此提高女性在社會經濟活動的參與地位,也推動社會經濟生產力。
 
10大觀念的其他說法,如未來的商業自助技術,電影的「去巨星化」,人口的老化問題,職業球賽的全球化等,因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論述了。總之,這個世界在變,我們也相信,新世紀新觀念是朝好的方向變。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