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大選揭曉,台灣重新出發。這個時候,除了寄望重掌政權的國民黨準確調整國家前進的方向以外,其實更重要的是,亦須寄望再度在野的民進黨,也能重新調整其前進的方向,亦即重新調整帶領其群眾前進的方向。
相對而言,民進黨的重新定向,比國民黨的定向,也許對台灣未來政局更加重要。簡單地說,國民黨未來的定向,應是「中華民國路線」,但民進黨迄今仍採「正名制憲」的「台灣國路線」。這次大選,客觀意義上可謂就是這「兩條路線」的對決;倘若選後民進黨的定向仍然不變,這「兩條路線」的戰爭仍將延續,只是主客易場而戰罷了。倘係如此,台灣仍將是一部雙頭馬車,車體分裂如故,目標分歧如故。
選後,民進黨勢將檢討路線,也必將重新確定領導人。此時此刻,比什麼都重要的是,必須將國家認同標定清楚,如此始知今後的民進黨應由誰來領導?應走什麼路線?
這次大選的群眾造勢場景,仍如過去一般:藍營的場子,一片國旗旗海;綠營的場子,看不到一面國旗。倘若這是8年前民進黨在野時的場景,猶可理解;但這卻是民進黨執政8年後的場景,誠是不可思議。陳水扁的總統府日日升起國旗,綠朝官員領了8年的中華民國薪俸,但民進黨的國家論述竟然仍以羞辱中華民國、否定中華民國、拒持中華民國國旗,宣揚「正名制憲」為能事;試問:國家如何不分裂?又如何不陷於內耗空轉?
昨日社論指出,民進黨在國家認同上另持立場,是台灣政治的「深層難題」。此次大選,謝營將族群衝突及認同鬥爭升高到如此扭曲與激烈的高度,開票顯示謝蘇配仍可獲得42%的選票,紮紮實實地保住了「基本盤」。或許可以這麼說,民進黨雖輸了大選,但其「基本教義」仍甚強固。選後的課題是:民進黨想不想調整這種政黨體質?有無能力調整這種體質?或仍將利用並強化這種體質?
8年前,陳水扁在2000年以39%的得票率首次當選總統時,本報社論即曾指出:這將是1場「中華民國包容力與負載力的試煉」。所謂「包容力」,是說中華民國「包容」了主張台獨的民進黨;所謂的「負載力」,則是指不知中華民國能否承受得起民進黨以執政地位推動台獨運動的翻騰動盪?
8年後的今天,可以回答本報8年前的提問,那就是:8年前,中華民國的民主選舉制度,「包容」了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陳水扁亦曾標榜「新中間路線」,宣示「誓死捍衛中華民國」,可見中華民國有足夠的「包容力」;然而,8年後,中華民國又以民主選舉制度,否定了再唱「正名制憲」的民進黨政權,而中華民國終未被台獨路線所顛覆,可見中華民國的「負載力」亦是相當強固的,可以承受並能夠處理台獨的翻騰動盪。
這8年的故事是:中華民國接納了民進黨,甚至將政權交給了民進黨,也給了民進黨融入中華民國的8年光陰;然而,民進黨在執政8年後,卻仍然拒絕承認並融入中華民國,變本加厲地搞它的「正名制憲」與《正常國家決議文》,於是中華民國再以民主選舉的憲政機制,將民進黨請出了執政地位。
但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民進黨雖然下野,8年來運用執政的資源,顛倒善惡是非,麻醉其支持者,「即使民進黨貪腐無能,仍是台灣的兒子」,於是在大選中維持了42%的得票率,及仍然不見一面國旗的為民進黨歡呼、亦為民進黨落淚的浩大的群眾場景!
民進黨的台獨運動早已變質。台獨運動原本有兩大目標:1、推翻中華民國,2、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台獨卻無法推翻中華民國而只能撕裂中華民國,也對抗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經壓力,而只會增加兩岸的仇怨。昨日社論說,民進黨給台灣政治下了3個詛咒:1、族群標籤,2、統獨惡鬥,3、外來政權。這3個詛咒,無一不是全力撕裂中華民國,也無一可以有效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獨運動變質至此地步,完全成了台灣選舉內鬥的民粹工具,禍國殃民,已不再是救國運動。
台獨運動近2年的發展最是令人怵目驚心。陳水扁居然一手催動了1場鋪天蓋地的「台獨救貪腐」風潮。明明是民進黨舉朝上下大貪奇腐,卻要人民相信只有民進黨才是「台灣價值」無可取代的專利品牌;明明是民進黨沒有能力治理中華民國,卻要人民誤信問題出自中華民國不是「正常國家」。民進黨居然異想天開,要人民不計一切地接受以「貪腐的台獨」來代表「台灣價值」,但多數選民已在立委選舉與總統大選中給了民進黨毫不含糊的答案!
然而,沈淪至此的民進黨仍然獲有42%的社會支持;不認同這個國家,不持國旗,主張「正名制憲」,甚至揚言在選後走上街頭,也就是仍然要用形形色色的社會運動來包裝「台獨」。如今,我們要問:民進黨應不應改變這種思考?想不想改變這種思考?及有沒有能力改變這種思考?
這42%的民眾,被民進黨教育成如此,是民進黨的政治資產,但也是民進黨的政治包袱。台獨能推翻中華民國嗎?不能!台灣國能反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嗎?也不能!難道中華民國即不能護持「台灣主體性」嗎?難道中華民國就不能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嗎?於是,除了從內部撕裂台灣外,台獨幾乎已無其他作用。
民進黨若不能在國家論述上重新定位,仍然固持「台灣國迷思」,則社會撕裂如故,國家前途分歧如故;相對而言,這42%不拿國旗的台灣人,才是決定台灣興衰存亡的關鍵因素,他們若不願中華民國成為1個國家,或民進黨不准他們在名義或實質上承認中華民國是1個國家,中華民國是無法成為1個國家的!
過去8年,中華民國完全接納了民進黨,甚至將執政地位交給了他;但8年過後,民進黨的場子裡還是看不到一面國旗,還是要搞「正名制憲」,還是要將兩岸政策的相對思考說成「賣台集團」。不是中華民國不接納民進黨,是民進黨不接納中華民國!
愛台灣的民進黨,回家吧!台灣是我們2300萬人的家,她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
(本報系聯合報系列社論,本報今日同步刊出)
相對而言,民進黨的重新定向,比國民黨的定向,也許對台灣未來政局更加重要。簡單地說,國民黨未來的定向,應是「中華民國路線」,但民進黨迄今仍採「正名制憲」的「台灣國路線」。這次大選,客觀意義上可謂就是這「兩條路線」的對決;倘若選後民進黨的定向仍然不變,這「兩條路線」的戰爭仍將延續,只是主客易場而戰罷了。倘係如此,台灣仍將是一部雙頭馬車,車體分裂如故,目標分歧如故。
選後,民進黨勢將檢討路線,也必將重新確定領導人。此時此刻,比什麼都重要的是,必須將國家認同標定清楚,如此始知今後的民進黨應由誰來領導?應走什麼路線?
這次大選的群眾造勢場景,仍如過去一般:藍營的場子,一片國旗旗海;綠營的場子,看不到一面國旗。倘若這是8年前民進黨在野時的場景,猶可理解;但這卻是民進黨執政8年後的場景,誠是不可思議。陳水扁的總統府日日升起國旗,綠朝官員領了8年的中華民國薪俸,但民進黨的國家論述竟然仍以羞辱中華民國、否定中華民國、拒持中華民國國旗,宣揚「正名制憲」為能事;試問:國家如何不分裂?又如何不陷於內耗空轉?
昨日社論指出,民進黨在國家認同上另持立場,是台灣政治的「深層難題」。此次大選,謝營將族群衝突及認同鬥爭升高到如此扭曲與激烈的高度,開票顯示謝蘇配仍可獲得42%的選票,紮紮實實地保住了「基本盤」。或許可以這麼說,民進黨雖輸了大選,但其「基本教義」仍甚強固。選後的課題是:民進黨想不想調整這種政黨體質?有無能力調整這種體質?或仍將利用並強化這種體質?
8年前,陳水扁在2000年以39%的得票率首次當選總統時,本報社論即曾指出:這將是1場「中華民國包容力與負載力的試煉」。所謂「包容力」,是說中華民國「包容」了主張台獨的民進黨;所謂的「負載力」,則是指不知中華民國能否承受得起民進黨以執政地位推動台獨運動的翻騰動盪?
8年後的今天,可以回答本報8年前的提問,那就是:8年前,中華民國的民主選舉制度,「包容」了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陳水扁亦曾標榜「新中間路線」,宣示「誓死捍衛中華民國」,可見中華民國有足夠的「包容力」;然而,8年後,中華民國又以民主選舉制度,否定了再唱「正名制憲」的民進黨政權,而中華民國終未被台獨路線所顛覆,可見中華民國的「負載力」亦是相當強固的,可以承受並能夠處理台獨的翻騰動盪。
這8年的故事是:中華民國接納了民進黨,甚至將政權交給了民進黨,也給了民進黨融入中華民國的8年光陰;然而,民進黨在執政8年後,卻仍然拒絕承認並融入中華民國,變本加厲地搞它的「正名制憲」與《正常國家決議文》,於是中華民國再以民主選舉的憲政機制,將民進黨請出了執政地位。
但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民進黨雖然下野,8年來運用執政的資源,顛倒善惡是非,麻醉其支持者,「即使民進黨貪腐無能,仍是台灣的兒子」,於是在大選中維持了42%的得票率,及仍然不見一面國旗的為民進黨歡呼、亦為民進黨落淚的浩大的群眾場景!
民進黨的台獨運動早已變質。台獨運動原本有兩大目標:1、推翻中華民國,2、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台獨卻無法推翻中華民國而只能撕裂中華民國,也對抗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經壓力,而只會增加兩岸的仇怨。昨日社論說,民進黨給台灣政治下了3個詛咒:1、族群標籤,2、統獨惡鬥,3、外來政權。這3個詛咒,無一不是全力撕裂中華民國,也無一可以有效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獨運動變質至此地步,完全成了台灣選舉內鬥的民粹工具,禍國殃民,已不再是救國運動。
台獨運動近2年的發展最是令人怵目驚心。陳水扁居然一手催動了1場鋪天蓋地的「台獨救貪腐」風潮。明明是民進黨舉朝上下大貪奇腐,卻要人民相信只有民進黨才是「台灣價值」無可取代的專利品牌;明明是民進黨沒有能力治理中華民國,卻要人民誤信問題出自中華民國不是「正常國家」。民進黨居然異想天開,要人民不計一切地接受以「貪腐的台獨」來代表「台灣價值」,但多數選民已在立委選舉與總統大選中給了民進黨毫不含糊的答案!
然而,沈淪至此的民進黨仍然獲有42%的社會支持;不認同這個國家,不持國旗,主張「正名制憲」,甚至揚言在選後走上街頭,也就是仍然要用形形色色的社會運動來包裝「台獨」。如今,我們要問:民進黨應不應改變這種思考?想不想改變這種思考?及有沒有能力改變這種思考?
這42%的民眾,被民進黨教育成如此,是民進黨的政治資產,但也是民進黨的政治包袱。台獨能推翻中華民國嗎?不能!台灣國能反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嗎?也不能!難道中華民國即不能護持「台灣主體性」嗎?難道中華民國就不能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嗎?於是,除了從內部撕裂台灣外,台獨幾乎已無其他作用。
民進黨若不能在國家論述上重新定位,仍然固持「台灣國迷思」,則社會撕裂如故,國家前途分歧如故;相對而言,這42%不拿國旗的台灣人,才是決定台灣興衰存亡的關鍵因素,他們若不願中華民國成為1個國家,或民進黨不准他們在名義或實質上承認中華民國是1個國家,中華民國是無法成為1個國家的!
過去8年,中華民國完全接納了民進黨,甚至將執政地位交給了他;但8年過後,民進黨的場子裡還是看不到一面國旗,還是要搞「正名制憲」,還是要將兩岸政策的相對思考說成「賣台集團」。不是中華民國不接納民進黨,是民進黨不接納中華民國!
愛台灣的民進黨,回家吧!台灣是我們2300萬人的家,她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
(本報系聯合報系列社論,本報今日同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