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球終核聯盟攜手落實防癆工作
2008-04-04 21:39:2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於3月24日「結核病日」(World TB Day),誠摰要求舉世同步展開終止肺病傳染行動。在以「我在遏阻肺病流傳」為活動主題的報告中,聯合國當局逕指現階段的肺結核病,雖已非不治之症,不再和死亡緊緊相連。但地球村並沒有擺脫肺結核病的威脅,每天還是有5000人因而喪生。尤其是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地區,結核病致死案例仍然偏高,造成巨額生命、財產、社會資源的無謂損失。面對肺結核傳染疫情,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地區,顯得相對冷淡。無論「世界結核病日」當天或平常日子,都令人感到普遍不當1回事。但若不慎遭到感染,後果嚴重,還是以多聽諷勸,全民攜手「終核」的好。
結核病是當今罹患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1,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從1882年發現結核桿菌以來,結核病至少已奪去2億人命。2006年全球約有近920萬人感染結核病、170萬人因結核病死亡。特別是在第3世界貧窮地區,環境公共衛生、整體醫療水準沒有達到起碼要求,就會變成結核病傳染的溫床。這類可治癒性傳染病,是感染結核桿菌所形成,主要是經由空氣傳染。在不良環境裡,一旦有病例發生,即可能造成擴大感染。所以結核桿菌雖發現已逾百年,又不是沒有藥可醫治,到現在結核病還是人類健康大敵。輕忽的態度讓病菌得以隨風傳播,繼續不斷折磨著人類。
世衛組織和國際對抗結核病聯盟,眼見人謀不臧使肺結核病生生不息,遂有整合力量終止結核病繁衍的計畫。並於1982年首度訂每年的3月24日為「世界結核病日」,年年此日大聲疾呼世人注意疫情繁衍,偶不慎就惹禍上身。但26年來績效不彰,若干落後地區居民貧窮潦倒,沒有足夠糧食裹腹、沒有合格飲水,又如何能顧到防杜疾病感染。所以結核桿菌可在人類社會恣意散布,有如難以除根的野草,「春風吹又生」。國際組織費盡心力,雖不能說是完全落空,但還得再加把勁,也靠社會成員個個把「終核」觀念建立起來,庶可有奏效機會。
事實上,肺結核病疫情尚不致擴展到一發不可以收拾的程度,世衛組織等國際團體的努力,還是有一定貢獻的。除了推展「世界結核病日」活動,宣導防癆外,該組織又於2006年發表1項「結核病10年減半計畫」。以更加具體化的日程和形式,一方面希望建立對結核病的全球防疫網,有效控制且降低疫情;另則期待各地居民能略費心思,認識結核病本質並不可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減少傳播,逐步達到「終核」目的。
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國家,基本上有配合國際組織,朝逐步終核目標努力條件。尤其近年經濟發展,以財政挹注實施改善公共衛生的困難漸告紓解,也到了適時提升國際地位的時候。所以東盟國家應該和國際防疫組織相結合,按歐美日等開發國家處理結核病疫情的標準,實施終核,加強個案發現、重視病患用藥情況、注意後續追蹤治療。假以時日,也許就在結核病10年減半計畫期間內,完成規定的要求,和開發國家終核水準相彷彿,豈不光彩。
結核桿菌在人類社會裡縱橫100餘年,竟然每天還有5000人因結核病而死亡,在相剋的過程中,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應算是失敗的一方,只是目前結核病還在「可治癒性傳染病」之列。若人類不能將結核桿菌發展納入控制,則具抗藥性的菌種,極可能擺脫人類藥物的羈絆,成為無藥可醫的傳染病。到那個時候,結核病荼毒人類,就非同小可了。莫以為這種說辭徒亂人意,國際預防醫學大師們,已為結核桿菌超級抗藥性菌種出現而憂心忡忡,防癆要趁早了。
結核病是當今罹患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1,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從1882年發現結核桿菌以來,結核病至少已奪去2億人命。2006年全球約有近920萬人感染結核病、170萬人因結核病死亡。特別是在第3世界貧窮地區,環境公共衛生、整體醫療水準沒有達到起碼要求,就會變成結核病傳染的溫床。這類可治癒性傳染病,是感染結核桿菌所形成,主要是經由空氣傳染。在不良環境裡,一旦有病例發生,即可能造成擴大感染。所以結核桿菌雖發現已逾百年,又不是沒有藥可醫治,到現在結核病還是人類健康大敵。輕忽的態度讓病菌得以隨風傳播,繼續不斷折磨著人類。
世衛組織和國際對抗結核病聯盟,眼見人謀不臧使肺結核病生生不息,遂有整合力量終止結核病繁衍的計畫。並於1982年首度訂每年的3月24日為「世界結核病日」,年年此日大聲疾呼世人注意疫情繁衍,偶不慎就惹禍上身。但26年來績效不彰,若干落後地區居民貧窮潦倒,沒有足夠糧食裹腹、沒有合格飲水,又如何能顧到防杜疾病感染。所以結核桿菌可在人類社會恣意散布,有如難以除根的野草,「春風吹又生」。國際組織費盡心力,雖不能說是完全落空,但還得再加把勁,也靠社會成員個個把「終核」觀念建立起來,庶可有奏效機會。
事實上,肺結核病疫情尚不致擴展到一發不可以收拾的程度,世衛組織等國際團體的努力,還是有一定貢獻的。除了推展「世界結核病日」活動,宣導防癆外,該組織又於2006年發表1項「結核病10年減半計畫」。以更加具體化的日程和形式,一方面希望建立對結核病的全球防疫網,有效控制且降低疫情;另則期待各地居民能略費心思,認識結核病本質並不可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減少傳播,逐步達到「終核」目的。
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國家,基本上有配合國際組織,朝逐步終核目標努力條件。尤其近年經濟發展,以財政挹注實施改善公共衛生的困難漸告紓解,也到了適時提升國際地位的時候。所以東盟國家應該和國際防疫組織相結合,按歐美日等開發國家處理結核病疫情的標準,實施終核,加強個案發現、重視病患用藥情況、注意後續追蹤治療。假以時日,也許就在結核病10年減半計畫期間內,完成規定的要求,和開發國家終核水準相彷彿,豈不光彩。
結核桿菌在人類社會裡縱橫100餘年,竟然每天還有5000人因結核病而死亡,在相剋的過程中,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應算是失敗的一方,只是目前結核病還在「可治癒性傳染病」之列。若人類不能將結核桿菌發展納入控制,則具抗藥性的菌種,極可能擺脫人類藥物的羈絆,成為無藥可醫的傳染病。到那個時候,結核病荼毒人類,就非同小可了。莫以為這種說辭徒亂人意,國際預防醫學大師們,已為結核桿菌超級抗藥性菌種出現而憂心忡忡,防癆要趁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