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兩岸關係條例一定要修
2008-04-05 16:06:1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央社台北4日電】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今天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未來國民黨執政的兩岸關係定位以及法條用語,仍是「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他主張的「三不」與國統綱領的理念一致,至於是否恢復國統會運作,可徵求各界意見;同時已制定近20年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也一定要修。
馬英九主張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做為兩岸協商基礎,他今天答復中央社有關兩岸問題表示,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稱呼對岸,「這是做不到的」,包括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日後修法在內,未來仍以「大陸地區」、「台灣地區」來定位兩岸關係。
他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例說,這項法令是他1990 年代任職陸委會時所訂,「一定要修」,因為20年過去了,90年代的思維到今天勢必得調整,才能因應未來兩岸經貿互動,至於像包機直航等,只要按照原來的法源推動即可,就不涉及修法。
馬英九說,現階段兩岸「相互承認做不到,相互否認沒必要,採相互不否認,雙方互動的空間就出來了」,中國大陸過去不面對台灣事實存在的現實,現在則開始講「反對法理台獨」,很明顯就表示對岸已開始正視台灣存在的事實,以互不否認為出發,雙方就能找出和平相處之道。
馬英九回應表示,他們對政策的態度一向謹慎,也向來強調政策非一蹴可幾,以包機為例,這議題過去幾年雙方早已談過,「連陸委會都有腹案」,馬蕭上任只是儘快推動過去早就該做的事而已。
馬英九:申請入WHO 沒有比中華台北更好名稱
【中央社台北4日電】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說,據了解,外交部已接到指令在5月世界衛生大會,用台灣名義申請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這個可預期的失敗後果,「對我們不公平」,「就剩幾天你就要卸任了,為何還要強推」?至於何種名稱最適合,他說,「目前沒有比中華台北更好的名稱」。
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今年5月19日至24日召開,正值台灣新舊任政府政權移交期間,行政院日前指出,台灣首要目標先推動成為WHO觀察員,名稱的部分,可以再談,但今年到底要以何種名稱提出,將由總統陳水扁決定,總統府、國安會、外交部、新聞局等相關單位近期內將開會討論。
馬英九接受中央通訊社專訪時透露,「原本今年準備用過去觀察員的模式,不過好像陳總統下令照去年的,這對我們是很不公平的」,「外交部已經接到的指令去推這個」。他認為,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一事應照過去幾年的做法,以合適的名稱申請成為觀察員,爭取美國、日本與歐盟的繼續支持。去年陳總統用台灣名義申請成為WHO會員,遭遇空前障礙,不僅美、日、歐盟反對,邦交國還用包括拉肚子等各種理由逃避,實在難堪。
馬英九說,陳總統已經要卸任,把可預期的失敗後果由新政府承擔,相當不公平,「陳總統當然可以說他是從一而終,反正他要走了,可是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我們反對的東西」。
馬英九強調,在新舊政府交接過程中,「我們會表示反對的意見」,且「他也已經知道我們的立場」。
他說,再用台灣名義申請成為WHO會員,要第一線外交人員怎麼去說服人家?過去幾年雖然說進不去成為觀察員,但至少沒有破壞台灣跟友好國家間的信任關係,他質疑「就剩幾天你就要卸任了,為何還要強推」?
被問到要用何種名義申請成為觀察員,馬英九表示,在非政府組織(NGO)中,奧運用的是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稱;在政府間組織(IGO),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例,使用的是台澎金馬單獨關稅領域,簡稱是中華台北。他認為,外交部還說不要用中華台北,但問題是「有沒有用中華台北以外的名稱成功過?除了更糟糕的中國台北,現在還有沒有比中華台北更好的?」
馬英九指出,國際現勢既然是如此,台灣就只能在大環境框架下致力尋求突破,不可能把框架推翻掉。在與對岸爭取台灣國際生存空間,他重申「活路外交」理念,強調不能只從外交看外交,要從兩岸互動看外交。
馬英九主張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做為兩岸協商基礎,他今天答復中央社有關兩岸問題表示,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稱呼對岸,「這是做不到的」,包括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日後修法在內,未來仍以「大陸地區」、「台灣地區」來定位兩岸關係。
他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例說,這項法令是他1990 年代任職陸委會時所訂,「一定要修」,因為20年過去了,90年代的思維到今天勢必得調整,才能因應未來兩岸經貿互動,至於像包機直航等,只要按照原來的法源推動即可,就不涉及修法。
馬英九說,現階段兩岸「相互承認做不到,相互否認沒必要,採相互不否認,雙方互動的空間就出來了」,中國大陸過去不面對台灣事實存在的現實,現在則開始講「反對法理台獨」,很明顯就表示對岸已開始正視台灣存在的事實,以互不否認為出發,雙方就能找出和平相處之道。
馬英九回應表示,他們對政策的態度一向謹慎,也向來強調政策非一蹴可幾,以包機為例,這議題過去幾年雙方早已談過,「連陸委會都有腹案」,馬蕭上任只是儘快推動過去早就該做的事而已。
馬英九:申請入WHO 沒有比中華台北更好名稱
【中央社台北4日電】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說,據了解,外交部已接到指令在5月世界衛生大會,用台灣名義申請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這個可預期的失敗後果,「對我們不公平」,「就剩幾天你就要卸任了,為何還要強推」?至於何種名稱最適合,他說,「目前沒有比中華台北更好的名稱」。
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今年5月19日至24日召開,正值台灣新舊任政府政權移交期間,行政院日前指出,台灣首要目標先推動成為WHO觀察員,名稱的部分,可以再談,但今年到底要以何種名稱提出,將由總統陳水扁決定,總統府、國安會、外交部、新聞局等相關單位近期內將開會討論。
馬英九接受中央通訊社專訪時透露,「原本今年準備用過去觀察員的模式,不過好像陳總統下令照去年的,這對我們是很不公平的」,「外交部已經接到的指令去推這個」。他認為,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一事應照過去幾年的做法,以合適的名稱申請成為觀察員,爭取美國、日本與歐盟的繼續支持。去年陳總統用台灣名義申請成為WHO會員,遭遇空前障礙,不僅美、日、歐盟反對,邦交國還用包括拉肚子等各種理由逃避,實在難堪。
馬英九說,陳總統已經要卸任,把可預期的失敗後果由新政府承擔,相當不公平,「陳總統當然可以說他是從一而終,反正他要走了,可是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我們反對的東西」。
馬英九強調,在新舊政府交接過程中,「我們會表示反對的意見」,且「他也已經知道我們的立場」。
他說,再用台灣名義申請成為WHO會員,要第一線外交人員怎麼去說服人家?過去幾年雖然說進不去成為觀察員,但至少沒有破壞台灣跟友好國家間的信任關係,他質疑「就剩幾天你就要卸任了,為何還要強推」?
被問到要用何種名義申請成為觀察員,馬英九表示,在非政府組織(NGO)中,奧運用的是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稱;在政府間組織(IGO),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例,使用的是台澎金馬單獨關稅領域,簡稱是中華台北。他認為,外交部還說不要用中華台北,但問題是「有沒有用中華台北以外的名稱成功過?除了更糟糕的中國台北,現在還有沒有比中華台北更好的?」
馬英九指出,國際現勢既然是如此,台灣就只能在大環境框架下致力尋求突破,不可能把框架推翻掉。在與對岸爭取台灣國際生存空間,他重申「活路外交」理念,強調不能只從外交看外交,要從兩岸互動看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