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塞浦路斯努力推倒南北高牆談起
2008-04-08 20:00:0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塞浦路斯首府尼柯西亞1條稱為雷德拉的街道,曾是塞浦路斯最時髦的購物街,自從1964年希、土兩族裔發生暴力衝突,整個塞浦路斯也分裂成希裔、土裔各自掌控的兩塊區域之後, 這條街設了哨站,不准通行,往日的繁華也宣告消失。如今消息傳來,土、希雙方決定把南北分治的「高牆」推倒,結束多年導致分裂的局面,帶來統一的曙光,兩邊的領袖都矢言為促進塞浦路斯的統一而努力。
這是自從1989年德國柏林的布蘭登堡門被打開,象徵德國分裂與東西冷戰的柏林圍牆被推倒以來,市區南北以聯合國「綠線」相隔的尼柯西亞即成為歐洲最後1座「分裂城市」。雷德拉街的開放也成了象徵塞浦路斯結束南北分治最明顯的標誌。這件事說明人類在醒悟,所以會出現理性的觀念與行為,認同合作比對抗更受歡迎。
1個城市、1個國家為什麼會分裂呢?或為了宗教信仰的分歧,或因民族血統的不同,或因其他種種原因,但這一切都是源自狹隘的思想、短淺的目光。例如塞浦路斯雷拉德這條熱鬧的街道,本來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商業繁盛,但自從設了哨站,不准來往之後,就變得冷冷清清,喪失大好的商機了。如今除去哨站, 人們可以自由往來,只不過要帶護照,以備隨時查證外,已免去許多麻煩,行見塞島統一協定議成之後,這條街一定能夠恢復過去的熱鬧。
這一改變,世界各地許多人都會來此旅遊,塞島經濟由此復活,可見合作的結果,給塞浦路斯人帶來了生路,甚至是估計不到的財富,希、土兩族都由此獲得雙贏,有什麼不好?
由此令人不由得想起過去香港中英邊界沙頭角有1條中英街, 街的這一邊是英界, 街的另一邊是華界,但近在咫尺,互不相通。如今香港已經收回,歸屬中國領土,中英街自然不再有中英界之分,但因香港與中國實行一國兩制,香港是中國的特區,一切商業行為、法制都與大陸不同,加以大陸有13億人口,香港只能住600多萬人,如若開放自由來往,那裡頂得住13億人口、人人要到香港來的壓力,故「中英街」目前仍不能自由往來, 只作為1個旅遊點,供人作歷史憑弔而已。
再說到塞浦路斯,雖只是地中海的第3大島,卻並不是1個孤懸海外無關重要的島嶼,而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它不但有貿易價值,且位居軍事要衝,故從公元前500年即已是各強鄰爭奪的對象,曾先後被腓尼基人、亞述、埃及、希臘、羅馬、拜占廷、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入侵,最後的入侵者是英國,於2次大戰結束後爭得獨立。島上主要居民為希臘人,信奉東正教,另在北部有約3分之1人口是土耳其人,他們多數是奧斯曼帝國占領時期留下的遺民, 還有土耳其一度入侵留下的軍民, 信奉伊斯蘭教,雙方都爭奪塞島的統治權,已衝突流血達數10年,南北不相統合,遊客視為畏途,由此阻止了塞島的進步,如今雙方正在推倒「圍牆」努力統合,主要是看到了經濟上的利益。
今年2月才當選塞浦路斯總統的克里多菲亞斯(希裔),矢言促成南北統一。北塞浦路斯領導人塔拉特(土裔)也表示, 今年底南北雙方可能達成統一協定。這些都是令人高興的好消息。
由此不免又令人想到南北韓目前的情況。由金大中到盧武鉉,一直對北韓金正日相當寬容, 北韓饑荒,南韓全力救助,由此緩和了南北敵對的局面,也因此北韓對朝鮮半島無核化反應相當溫和。但自從南韓新總統李明博登台以來,一改對北韓寬容的態度,有意實施嚴厲政策,已引起北韓的不滿,開始在各方面設限,使南北韓緩和化的進度受阻,這是聰明的呢,還是愚蠢的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順便說到台灣,民進黨8年來把台灣搞到一團糟,終致敗選。國民黨的馬英九上台,矢言首搞3通,全力拼經濟,台灣會好起來,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這是自從1989年德國柏林的布蘭登堡門被打開,象徵德國分裂與東西冷戰的柏林圍牆被推倒以來,市區南北以聯合國「綠線」相隔的尼柯西亞即成為歐洲最後1座「分裂城市」。雷德拉街的開放也成了象徵塞浦路斯結束南北分治最明顯的標誌。這件事說明人類在醒悟,所以會出現理性的觀念與行為,認同合作比對抗更受歡迎。
1個城市、1個國家為什麼會分裂呢?或為了宗教信仰的分歧,或因民族血統的不同,或因其他種種原因,但這一切都是源自狹隘的思想、短淺的目光。例如塞浦路斯雷拉德這條熱鬧的街道,本來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商業繁盛,但自從設了哨站,不准來往之後,就變得冷冷清清,喪失大好的商機了。如今除去哨站, 人們可以自由往來,只不過要帶護照,以備隨時查證外,已免去許多麻煩,行見塞島統一協定議成之後,這條街一定能夠恢復過去的熱鬧。
這一改變,世界各地許多人都會來此旅遊,塞島經濟由此復活,可見合作的結果,給塞浦路斯人帶來了生路,甚至是估計不到的財富,希、土兩族都由此獲得雙贏,有什麼不好?
由此令人不由得想起過去香港中英邊界沙頭角有1條中英街, 街的這一邊是英界, 街的另一邊是華界,但近在咫尺,互不相通。如今香港已經收回,歸屬中國領土,中英街自然不再有中英界之分,但因香港與中國實行一國兩制,香港是中國的特區,一切商業行為、法制都與大陸不同,加以大陸有13億人口,香港只能住600多萬人,如若開放自由來往,那裡頂得住13億人口、人人要到香港來的壓力,故「中英街」目前仍不能自由往來, 只作為1個旅遊點,供人作歷史憑弔而已。
再說到塞浦路斯,雖只是地中海的第3大島,卻並不是1個孤懸海外無關重要的島嶼,而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它不但有貿易價值,且位居軍事要衝,故從公元前500年即已是各強鄰爭奪的對象,曾先後被腓尼基人、亞述、埃及、希臘、羅馬、拜占廷、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入侵,最後的入侵者是英國,於2次大戰結束後爭得獨立。島上主要居民為希臘人,信奉東正教,另在北部有約3分之1人口是土耳其人,他們多數是奧斯曼帝國占領時期留下的遺民, 還有土耳其一度入侵留下的軍民, 信奉伊斯蘭教,雙方都爭奪塞島的統治權,已衝突流血達數10年,南北不相統合,遊客視為畏途,由此阻止了塞島的進步,如今雙方正在推倒「圍牆」努力統合,主要是看到了經濟上的利益。
今年2月才當選塞浦路斯總統的克里多菲亞斯(希裔),矢言促成南北統一。北塞浦路斯領導人塔拉特(土裔)也表示, 今年底南北雙方可能達成統一協定。這些都是令人高興的好消息。
由此不免又令人想到南北韓目前的情況。由金大中到盧武鉉,一直對北韓金正日相當寬容, 北韓饑荒,南韓全力救助,由此緩和了南北敵對的局面,也因此北韓對朝鮮半島無核化反應相當溫和。但自從南韓新總統李明博登台以來,一改對北韓寬容的態度,有意實施嚴厲政策,已引起北韓的不滿,開始在各方面設限,使南北韓緩和化的進度受阻,這是聰明的呢,還是愚蠢的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順便說到台灣,民進黨8年來把台灣搞到一團糟,終致敗選。國民黨的馬英九上台,矢言首搞3通,全力拼經濟,台灣會好起來,是完全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