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防杜全球暖化新方案的種籽

2008-04-10 21:30:2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全世界近200個國家的官員和科學家們,從3月31日起,在曼谷為擬定「京都議定書」到期後接替新方案的一連5天集會已告終了。這項為按去(2007)年「峇里島路線圖」協議,首次進行商討的大規模會議,是人類社會預防地球環境繼續惡化關鍵性磋商的起步,意義非同尋常。同時集會期間所辦理的1項「地球時刻」熄燈活動,也按照預定計畫從雪梨展開,將繞遍世界到舊金山,凸顯全球暖化時代來臨,宜及早採預防措施。
 
雖然大規模集會與熄燈預警,只是具有提示作用,後續的嚴酷考驗還待各方認真接受。但地球環境惡化,拯救意識刻不容緩,任何相關動作都得落力推動,務必要號召國際社會一起參加才有1點希望。
 
「京都議定書」是人類歷史上重要文獻,要求締約國必須在2012年之前, 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到比1990年的平均水準低5%,但是該公約有效限期轉瞬屆滿,實際應達到的目標不僅沒有訊息,地球暖化的狀況反而1天比1天顯著。
 
若等到京都議定書失效而問題還不能緩解,人類的浩劫可能來臨。到那時生靈塗炭,物種滅絕,慘狀難以設想,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全球約190國去年集會於印尼峇里島,制定峇里島路線圖,相約在2年內協商出因應氣候變遷的新方案,以承接京都議定書效期屆滿後,地球村全面環保的任務,讓人類生機得以維繫。這項莊嚴約定後續工作第1站選在曼谷,使全世界環保高官、科學家、非政府組織等各方菁英,得以集中於斯,展開公約研擬工作。從俗世價值觀點,無疑有深值得紀念和榮譽的價值,泰國朝野當然比其他地方更期待在曼谷研擬的環保新方案,終能順利底成。
 
20世紀末,舉世環保相關人士已意識到環境遭破壞問題的嚴重性,於是長時間奔走呼號,要求制定防杜問題惡化的公約,遂有京都議定書出現。當時各方滿以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有國際公約明文約束降低,且有日期指標,環保前途應可趨於樂觀。殊不料簽約國家中,只有37個富裕國家接受京都議定書相關規範,乃為此環保基本條約蒙上陰影。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自許為民主國盟主的美國,多有主張,先是布希總統2001年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砌詞強調氣候變遷未必威脅人類前途。嗣在全世界輿論譁然、氣候失衡所造成重大天然災害此起彼落的狀況下,才改口承認暖化對環境的破壞不容輕忽。但經過大國的阻滯,京都議定書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沒有達成,該公約效期又告接近,國際別無選擇,只得再啟爐灶,制定新的防杜全球暖化方案。
 
至於由曼谷、馬尼拉等亞洲城市接棒推行的「地球時刻」熄燈凸顯氣候暖化危機活動,則是以號召社區共同對抗全球暖化為目標。從晚上8時開始自動熄燈60分鐘,行為雖不強烈,但卻足可表達預防全球氣候變遷繼續惡化的重要性。對於加強警覺、提高世人拯救地球意識,應有一定的貢獻。從去年首倡以來,簽名加盟的城市已達數百,曼谷得風氣之先,無論對曼谷國際大規模氣候會議的襯托、環保觀念的強化,都有加分的作用,可予肯定。
 
曼谷國際緩和氣候變遷大型會議曲終人散,對於推動新方案至少有了具體動作,埋下未來行動的種籽。相信許多人經歷過京都議定書功敗垂成的故事,內心的遺憾必甚強烈。有「大國」的陰影,縱使全世界都有意願也難擋「會而不議、議而不決、 決而不能行」的覆轍。但是在困難重重的協商中,大家都逐步體會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迫切原因;也能算得到唯一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富國元首將卸任,轉機終有實現的希望。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