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須為糧食暫時短缺過度緊張

2008-04-20 06:07:1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糧食危機已令多國爆發騷亂,糧價高漲也令聯合國購買糧食賑濟窮國的能力大降,世銀最近呼籲各國政府在5月1日之前,盡快向世界糧食計畫提供5億美元緊急援助,以確保80國家中約7500萬窮人溫飽,但迄今只收到1400萬美元。1位聯合國官員說:「若到今夏我們仍取不到更多錢,我們就要作出令人心碎的抉擇,要麼減少受惠者,要麼少派糧量。」
 
而美國總統布希14日在1項內閣會議中,聽取有關糧食危機的簡報後,表示非常關切,他相信已開發國家有責任協助有需要的國家。布希已下令從美國緊急糧食援助計畫中,撥款2億美元,協助紓解非洲和其他地區開發中國家的糧食短缺,以及因糧食價格高漲引起的饑荒與動亂。
 
有關世界糧食短缺問題,論者認為糧食若如此高價維持下去,可能為世界導致嚴重後果,數以萬計的人陷入饑餓,最終導致經濟環境的破壞,如果情況得不到緩和,國際社會過去5年至10年的發展成果將毀於一旦,而因糧食不足觸發的社會動盪,在極度情況下更會導致戰爭。所以為了避免糧價飛漲引起的種種可怕後果,物價必須受到控制。
 
在糧食短缺問題上,金融投資界的報告也同樣認為危機四伏。就最近公布的報告指出,全球糧食庫存僅可供60天的需求,如果不及時補充庫存,出現饑荒並非不可能的事。據估計,農產品期貨交易,除了白糖之外,其他種類在今後6個月都會大幅漲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世界主要糧食價格自2005年以來已上漲80%,今年3月,大米價格達到19年來最高,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米期貨價格在上周初創出20.98美元100磅的高價,其價格是1年前的2倍,而自2001年計更是漲了5倍。
 
聯合國世界糧食總署現在正在準備1份清單,列出對糧價上漲承受力最弱的30個國家,這些國家有些已經出現大批饑民,部分如印尼、菲律賓、海地等則屬於面臨「社會動盪」的高危國。
 
大家都知道,造成糧食短缺、糧價高漲的主要原因很多,首先是燃料乙醇消耗掉大量糧食資源,生物柴油消耗大量植物油資源,糧食消費量也因大批新生城市居民湧現而令需求大增,糧食產量又因自然災害減產,糧食儲備量減少至30年來最低水平,這些訊息又導致消費者爭先恐後搶購糧食,自然造成今日這種緊張的局面。
 
所以,糧食產量並未顯著減少,而是糧食有了可以應用在其他方面的出路,造成糧食供人食用的數量因減少而緊張。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對症下藥,先解決糧食漲價問題。要糧價回落,美國和歐盟採用的生物燃料政策必須重新檢討──如所周知,美國去年通過「新能源法案」大幅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歐盟對生物柴油的消耗量近年也急速上升,消耗了大量原來可作食用的糧油產品。
 
所謂調整政策,並不是要美國、歐盟停止使用生物燃料。事實上,在中東石油能源價格猛漲的情況下,使用生物燃料是不可避免的解決辦法之1。在政策上要對此種行為加以限制,以免影響民生。辦法之1是加大政府對農業的投資,使農村交通便利,灌溉系統完整,糧食產量增加,成本減少,農民獲利大增,自然帶動了他們的生產熱情,缺糧問題也就解決了。以泰國為例,農田灌溉和交通都未臻完善,故糧食產量距離產量頂點仍遠。當局若具遠大眼光,大力向農村投資,改善生產條件,泰國糧食量馬上可以提升好幾倍,當局投資很快可以回收。
 
為應付糧食危機,一些國際組織已呼籲廣種馬鈴薯應急,因為馬鈴薯高產,幾乎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種植。在小麥、稻米漲價的現在,相對產量大、價格低的馬鈴薯可變成地球的救星,使成千上萬的人不致成為饑民。而馬鈴薯雖然在快食店有得買,價錢並不便宜,但它至今未成為「全球的主食」。據統計,其產量比小麥、稻米高出2倍至4倍,而它在國際市場的交易還占不到5%,大有發展前途,大力種植,增加其產量,可以是地球的「救命藥」。
 
總之,問題是可以而且絕對能夠解決的,所謂因糧食短缺而發生戰爭,過甚其詞。人是活的,人的腦筋更加靈活,會想盡一切辦法,既使人能吃飽,也使財主的荷包能塞滿。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