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有不確定性慎防熱脹冷縮

2008-05-10 20:53:1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踏入5月,隨著北京奧運聖火在中國各省市接力傳送,因聖火境外傳送而起紛擾逐漸消散,國內的奧運氣氛愈見濃厚,可能要持續到8月奧運開幕。但在奧運熱浪之外,中國領導人也不得不分心去留意經濟走勢,要防止經濟的熱脹冷縮。
 
所謂熱脹冷縮,指的是宏觀經濟的4大問題,即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經濟下滑、通貨緊縮。這4大問題,都是經濟失衡的表現,又都可能在今年出現和惡化。
 
自3月人大會議,溫家寶提出今年可能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1年之論,加上國務院各部委忙於自身的機構改革配合,往年3、4月間出政策的常態改變,除金融領域有動作外,大多數部委都在那裡等候指令,苦尋方向。到4月中,首季經濟數據出台,傳統的宏觀調控政策出台時季,當局仍然是金融調控單槍匹馬,其他方面按兵未動。
 
非常明顯的是,國務院領導層對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勢,仍然有些吃不準,溫家寶就反覆在說,中國經濟有不確定性,全球經濟有不測因素。於是,宏觀經濟政策看似沒有重大修改,其實立足點已經悄然改變,在既定的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物價上漲過快改成抑制通貨膨脹「雙防方針」之外,不動聲色地加上了1條防止經濟下滑,避免大的起落。而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後,北京經濟界還給加上1條,是防止通貨緊縮或防止滯脹。
 
先看防止經濟過熱,這是例行的防衛動作,因為今年是從上到下大換屆後的第1年,在傳統上有所謂「換屆經濟」之說,其實也就是過熱經濟,因為一換上新人新班子,都想求得政績效應,要大幹快上,難免帶出經濟過熱。加上今年是北京奧運之年,還有個奧運經濟的效應,按理會熱上加熱,不能不防。
 
再看通貨膨脹,中國改革開放30年,數度出現通貨膨脹,其中多次帶出政治的危機。自2006年國際性的原油、糧食價格上漲,大宗商品不斷創出價格新高,令中國出現輸入型的通脹。按最新的研究報告,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還在加大,有由結構性通脹轉向全面通脹的可能。雖然當局至今未承認通脹到來,但預期防範力度最大,成為當今經濟調控的核心任務。
 
至於經濟轉冷,防止下滑,是政府當局面對經濟走勢,最新的反省。中國經濟2001年步入高增長期,到去年算是有些過熱,雖說現在還在提防過熱,但經濟下滑的苗頭已經出現,主要是因為外有出口受阻,美國次貸危機拖累,帶來經濟下滑的風險;內有通脹加劇、貨幣緊縮,打擊經濟增長的活力。目前民間投資,已出現急劇下滑的苗頭。內外因素交錯,令經濟可能轉冷。
 
至於通貨緊縮或滯脹,早就有專家提出警告。一般而言,當通貨膨脹加劇,政府當局急於壓抑通脹,出台系列緊縮政策,加上國際市場的影響,出口下挫的壓力,就會出現產品過剩、經濟下滑的現象,通縮現象隨之而現。
 
就目前的經濟走勢來說,現在更要防範的,可能是所謂滯脹現象,也就是通貨膨脹與經濟停滯相伴隨的經濟現象。這種現象一旦出現,殺傷力更大,因為直接威脅著民眾,特別是低收入和失業人口的生活,在中國特殊國情下,就是由經濟的動盪,衍生出社會的不穩定甚至引發政治的動盪。
 
不論是冷是熱,是脹是縮,都是1個經濟失衡的問題。現在複雜的是,冷熱脹縮的各種失衡因素,交錯而來,失衡現象,更難糾正。因此,中國領導人的核心任務,就是在找尋經濟的平衡點。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